分享

闽北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zsw77792 2019-03-19

 清明是民间祭扫、凭吊逝者的节日,在闽北光泽城乡,普遍流行有一种“拦社”的风俗,很引人注目。

“拦社”,是在清明前的民间“春社”时间。春社是干支纪日,从立春过后的第一个戊子开始计算,到第5个戊日,每个戊日10天,就是春社。民间春社是祭祀土神,祈求丰收的日子。而民间也是在这之前祭逝者,保佑亲人在地下安稳。当地有一句话:“新坟不过社。”就是三年内去世的人不要等到清明才祭祀,要在春社之前先行扫墓,俗称“拦社”。“拦社”祭祀时间可以提前,但一般约定俗成是逝者去世第一年在春社前二天,第二年在春社前一天,第三年就在春社的当天。三年后才到清明,开始叫“上坟”。“拦社”民间说法是,一来算是请土地神,请他关照逝者。二来是说春社是土地神的办公日,逝者在他登记名字入户,以后亲人祭扫物品逝者能收到。三来是说阎罗王对所有新逝人优待,让先享亲人的祭品,不让神鬼出来,免得到清明时神鬼争抢。所以清明节“拦社”很重要,家家户户一般都会履行这个祭祀的仪式。

“拦社”这天,逝者家的亲人都会上墓地。祭祀的程序都与清明祭祀一样。点燃香烛,祭拜四方,并摆上供品,三荤三素,三茶四酒等,并烧上钱纸,请土地神和各方神明关照。亲人向逝者问候,并请逝者在天之灵保佑生者等。

“拦社”这个风俗的来历在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当地一位种菜老人,妻子早逝,他千辛万苦拉扯5个儿女长大成家,过上了好日子,而他没有享到儿女福就去世了。儿女们个个心里内疚,在那第一个清明前“春社”的晚上,几个儿女都梦到老人托梦说:“因为是刚去世的,在阴间受到土地神的歧视,而且其它鬼神也欺负,真是很苦!这些鬼神都要阳间送钱物和吃请!”第二天儿女们互相转告,决定给父亲提前做一次祭扫,买供品上供,让父亲在下面有吃有钱,遍请鬼神不要欺负其父亲。就是从那时起,民间就留下了这个“拦社”风俗。

当然,故事的来源只是民间的传说,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而真正的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刚去世的人,让家中活着的亲人很悲伤,恨不得早一天祭祀。清明很多祖先要祭祀,没有空好好地祭祀刚逝的人,所以提早到“社日”来祭。这个风俗作为一种民间清明的祭扫活动在光泽流传数百年,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民间风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