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可以成為中醫12)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年關了,都比較忙,先祝福大家新春快樂! 今天說的三條論,17、19條可以當做一種情況來認知。18條其實就是桂枝湯證多了喘的一個症狀,所有加了兩味藥。 「酒客」就是經常喝酒的人,後面的「喘家」就是素來有哮喘的人。 之前發表過一篇文章《論飲酒》大家有時間可以翻來看看。說起酒來,古代不像現代酒有很多種。那個時候應該沒有現在的啤酒,我們知道的都是黃酒、白酒 、米酒之類的吧。 根據個人身體的內在情況,喝酒後有化熱的情況,也有化寒的情況。黃元御和曹穎甫都認為酒「標熱而本寒」,初學者不太明白我解釋一下。標本,應當以本為根的。所以本寒就是說酒的本質是寒性的。標熱也是大家都能感覺到的,就是酒的辛辣的味道,所有喝酒的人都會感覺喝了酒胃裡是熱熱的,小時候爺爺胃裡涼會喝兩盅酒,也就是用就的辛辣來暖暖。但是酒的本質還是寒的。尤其是現在喝啤酒,還帶冰鎮的。 之前的文章里談過,喝酒的人會有感覺。其實酒會傷害脾胃,最重要的是肝腎的損傷。因為酒有升發之性,可以拔出肝腎中的陽氣,使氣血逆行,喝酒了臉紅,氣短,頭暈,腿無力都是飲酒傷寒肝腎的表現。嘔吐就是傷害脾胃,使胃氣上逆。然而酒的升發,熱與血都上行而產生肺熱,這時候胃裡的陽氣不足以化掉吃喝的食物和水分,脾胃被傷,不能運化水濕就會產生寒濕的情況。體內陽氣足的人會慢慢華熱,形成濕熱。尤其是以後會說到的陽明素來有熱的人。也有的情況是肝膽會化濕熱,脾胃會化寒濕。 「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我本人也時常會喝點酒,桂枝湯也是經常的使用。因為本身體寒的人,酒喝了當時是口乾舌燥,過幾天還是會「本寒」的情況出現。所以「不可與桂枝湯」也要因人而異。 這裡說的「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的人。是什麼情況?剛才說了酒的標熱進入體內,由於本身人體各異,有的人會迅速在體內化熱,胃裡的水飲不去會成為濕熱,這樣的人「不可與桂枝湯」。 因為桂枝湯里桂枝與生薑兩味藥都是辛味的,而甘草大棗又是甘味。這個甘辛的味道會增加胃裡的熱量。所以兩種結合,濕熱之毒會增加,然後產生嘔吐。 「酒客不喜甘」常喝酒的朋友都有的感覺,就是喝酒後喜歡吃點涼的東西或者喝點涼白開啥的。因為酒的標熱升騰,會導致肺熱,所以口乾而思冷水。這個時候本來內里就有的濕熱,再去吃熱的桂枝湯就會不舒服。 另外,這條論還有一個理解的情況。 飲酒會產生濕熱內郁,尤其是傷害了肝膽的疏泄功能後大便就不是很通暢。當然飲酒,尤其是冰鎮啤酒後大便稀而泄的情況就是酒在體內化寒濕,脾氣不上升導致的。我說的是產生濕熱的情況,大便不暢,肝膽熱邪上逆,就會嘔吐,汗出,胃裡不舒服。這個時候如果醫生看到汗出就給吃桂枝湯就會嘔吐。另外就是酒客得了太陽中風的病後,不要輕易的就給吃桂枝湯。如果肝膽胃裡有鬱熱,可以將桂枝湯加減,比如葛根,黃芩、黃連、葛花等都可以加入。 「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也有人認為是經常胃裡嘔吐的人,服桂枝湯後,必然會吐血。當然也不一定都是這樣。一般人服用桂枝湯是沒有這個反應的。這個吐是有原因的。 一般臟腑內里濕熱淤積的病人,這時候服用桂枝湯,由於桂枝與生薑的辛熱生髮之性,會導致一定量的出血。如果是胃癌、胃潰瘍、胃裡有腫瘤,或者肺癰的病人,這個會吐血的情況更大。 我們臨床可以根據這兩個條論得出結論就是桂枝湯的禁忌範圍: 1、太陽傷寒表實,這個時候是沒有汗的,不能用桂枝湯 2、體內素有濕熱的病人,包括常飲酒後身體有濕熱內郁的人,不能用。 3、前面講的: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不能上沖的不能用。 4、肺熱、胃熱、肝膽濕熱等體內濕熱盛的人不能用。 5、肺癌、胃癌長腫瘤因為濕熱內郁的不能用。 6、外感,口乾口渴屬於溫病、風溫的病人不能用。 7、以後會學習到的一些治壞了的壞病不能用。 等等情況需要臨床查看。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剛才說了「喘家」就是素來有哮喘的病人。這個人得了太陽中風的症狀,有了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的症狀,同時還有哮喘的時候。這個要祛除表邪需要用桂枝湯,但是由於多了喘的症狀,最好加上厚朴與杏仁兩味藥。 這兩味藥可以平肺定喘。杏仁這個藥會在麻黃湯里出現,幫助麻黃宣肺平喘。厚朴是個降氣祛濕理氣的藥。所以可以幫助胃氣肺氣的下降。這裡說「佳」只是說明會有好的效果,但不是治療哮喘的專方。 杏仁: 性味苦,溫,有毒。 ①《本經》:'味甘,溫。' ②《別錄》:'苦,冷利,有毒。' ③《本草正》:'味苦辛微甘。' 歸經入肺、大腸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③《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大腸二經。'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①《本經》:'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 ②《本草經集注》:'解錫、胡粉毒。' ③《別錄》:'主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去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 ④《藥性論》:'治腹痹不通,發汗,主溫病。治心下急滿痛,除心腹煩悶,療肺氣咳嗽,上氣喘促。入天門冬煎,潤心肺。可和酪作湯,益潤聲氣。宿即動冷氣。' ⑤崔禹錫《食經》:'理風噤及言吮不開。' ⑥《醫學啟源》:'除肺中燥,治風燥在於胸膈。《主治秘訣》雲,潤肺氣,消食,升滯氣。'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潤肺,潤腸胃,消麵粉積,下氣,治疳蟲。' ⑧《綱目》:'殺蟲,治諸瘡疥,消腫,去頭面諸風氣鼓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厚朴:性味苦辛,溫。 ①《本經》:'味苦,溫。' ②《別錄》:'大溫,無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太熱。' 歸經入脾、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經疏》:'入足太陰,手足陽明經。' 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少陰心經。'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燥濕,消痰。治胸腹痞滿脹痛,反胃,嘔吐,宿食不消,痰飲喘咳,寒濕瀉痢。 ①《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 ②《別錄》:'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及胸中嘔不止,泄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厚腸胃。' ③《藥性論》:'主療積年冷氣,腹內雷鳴,虛吼,宿食不消,除痰飲,去結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溫胃氣,嘔吐酸水。主心腹滿,病人虛而尿白。' ④《日華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亂轉筋,冷熱氣,瀉膀胱,泄五藏一切氣,婦人產前產後腹藏不安。調關節,殺腹藏蟲,明耳目。' ⑤王好古:'主肺氣脹滿,膨而喘咳。' ⑥《本草正》:'溫降,散滯,除寒濕瀉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注意孕婦慎用。 下面是古人的一些資料,供大家參閱: 17、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桂枝本為解肌,以汗自出為據,然亦有不可固執者。 若酒客病,濕熱蘊於內,其無病時,熱氣薰蒸,固多汗出,及其病也,脈緩汗出可知矣。然其病卻不在肌腠之內,故不可與桂枝湯。若誤與之,得此湯以助濕熱,且甘能壅滿。則為嘔,蓋以酒客喜苦而不喜甘故也。 推之不必酒客,凡素患濕熱之病者,皆可作酒客觀也。 此一節承上節「桂枝本為解肌」句,言濕熱之自汗不為肌腠之病,又當分別。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 桂枝本為解肌,若喘則為邪拒於表,表氣不通而作,宜麻黃百不宜桂枝矣。 然亦有桂枝證悉具,惟喘之一證不同,當知是平日素有喘之人,名曰喘家,喘雖愈而得病又作。審系桂枝證,亦不可專用桂枝湯,宜加厚朴從脾而輸其氣。杏子從肺以利其氣。佳。 此一節承上節「桂枝本為解肌」句,言喘不盡由於肌腠之病,不可專用桂枝湯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得湯則嘔,請申其義,凡不當服桂枝湯而服之,不但嘔,而且吐者,以其人內有濕熱,又以桂枝湯之辛熱以助其熱,兩熱相衝,反能涌越,熱勢所逼,致傷陽絡,其後必吐膿血也。 此一節申明前二節得湯則嘔之義。「序例」謂桂枝下咽,陽盛則斃者此也。(陳修園) 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原文19 【鄭論】 按桂枝湯本調和陰陽之祖方,何得雲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當其時,胸中或有火逆,或有痰逆,或有鬱熱,得桂枝辛溫助之,上涌而吐,理或有之。然亦有吐仍屬佳兆者,理應細辨。設無火、痰、鬱熱諸逆,以後服之,未定吐膿血,學者切勿執此,當以認證為要。 【闡釋】 桂枝湯辛溫助陽,是太陽中風的主方。設病非風寒,或陰虛而內熱素盛,皆不能服。如誤服桂枝湯,勢將引起火熱益甚,熱盛則涌吐,甚則以後有吐膿血的可能。柯韻伯說:「桂枝湯不特酒客當禁,凡熱淫於內者,用甘溫辛熱以助其陽,不能解肌,反能涌越,熱勢所過,致傷陽絡,則吐膿血必也」。至於條文中的「吐」字和「必吐膿血」句,均當活看,主要應看誤治的程度輕重來決定。若既吐膿血,則可按《金匱?嘔吐篇》所說:「不可治嘔,膿儘自愈」。亦可用桔梗甘草湯排膿解毒,《千金》葦莖湯去瘀生新,並可隨證加入銀花、連翹、敗醬、魚腥草等清熱解毒之品。 十、〔若〕酒客病(指平素喜歡飲酒之人),不可(以)〔與〕桂枝湯,得之則(吐)〔嘔〕,以酒客不喜(甜)〔甘〕故也。原文17 【鄭論】 按酒客有喜甜食者,有不喜甜食者,不得執一而論。若酒客病桂枝湯證,而此方遂不可用乎?此是專為得湯則嘔者說法也。 【闡釋】 嗜酒之人,平素濕熱必重,雖患了脈緩汗出的中風證,不可用桂枝湯治療。因桂枝辛溫,能助其熱,甘草、大棗味甘,能助其濕,濕盛則中滿而嘔。如鄭氏所言:「酒客有喜甜食者,有不喜甜食者,不得執一而論」。事實上酒客亦有濕熱不甚,服用桂枝湯而不嘔吐。如濕熱素盛之人,雖不是酒客,亦要慎用。若酒客病桂枝湯證,可於桂枝湯方中加厚朴、杏仁治之。蓋厚朴苦溫以祛濕,杏仁之苦泄以清熱,濕熱去則不嘔也。(鄭欽安) 三十六、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喘家(指素患喘病的人。)作,桂(子)〔枝〕湯加〔厚朴〕杏(仁)〔子〕佳。原文43、18 【鄭論】 按外邪蔽束肺氣,法宜解表,表解已,則氣順而喘自不作。此雲下之微喘,是喘因下而始見,非不下而即見,明明下傷中土,陽不勝陰,以致痰飲水濕,隨氣而上,干犯肺氣而喘證生,又非桂枝、厚朴、杏子所宜也,學者當詳辨之。餘思太陽表邪,發熱、惡寒、微喘,未經下者,此方實為妥切,若經下後,無發熱、惡寒、與脈未浮者,此方決不可施,當以扶陽降逆為要。 【闡釋】 此條《傷寒論》原書作兩條,前段為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是喘因下而始見,但發熱、惡風、頭痛等證依然,知其表證仍在未解故也。後段為18條:「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佳」。此為素有喘病的人患外感,即有發熱、惡風、頭痛等證。兩者均可於解表藥中加厚朴、杏仁以下氣平喘。至鄭氏所云:「下之微喘,明明下傷中土,陽不勝陰,以致痰飲水濕,隨氣而上,干犯肺氣而喘證生,又非桂枝厚朴杏子所宜也。」其說為不可從。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校補) 桂枝三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厚朴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由桂枝湯加厚朴、杏仁組成。桂枝湯以和榮衛解表邪,厚朴寬中下氣消痰,杏仁宣肺降氣平喘。適用於原有咳喘而又因感冒新邪者。但其見證,必具桂枝湯證如頭痛、發熱、惡風、脈浮等,兼有喘息者,方為適宜。(鄭欽安) 忌桂枝證十二 太陽十六 【17】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則嘔,以灑客不喜甘故也。 大棗、甘草,甘味動嘔也。 忌桂枝證十三 太陽十七 【19】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大凡服桂枝湯即吐者,胸膈濕熱郁遏,桂枝益其膈熱,下咽即吐。緣其胃氣上逆,心下痞塞,肺郁生熱,無路下達,桂枝辛溫之性,至胸而出,不得入胃腑而行經絡,是以吐也。其後濕熱瘀蒸,必吐膿血。此宜涼辛清利之劑,不宜辛溫也。 【18】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朴杏子仁。 平素喘家,胃逆肺阻,作桂枝湯解表,宜加朴、杏,降逆而破壅也。(黃元御) 遠古中醫 2018年2月9日星期五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