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炖肉出现的“白沫子”是脏东西还是精华?要不要撇去?很多人做错

 饮膳道人 2019-03-19

相信只要是下过厨房,炖过肉的小伙伴们都会发现,自己在家中厨房炖肉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了,因为只要是炖肉,就会出现,那就是我们把新鲜的肉放到锅中煮一小会儿时间,就会发现在锅中水面上会有一层“白沫子”出现了,很多人估计看到这种“白沫子”都会有抵触情绪,很自然而然地用锅铲把这些白沫子给撇出去了。大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不知道“白沫子”是脏东西还是精华,为了防止是脏东西,所以就把这些沫子给处理掉了!那么问题来了,肉中的白沫到底是什么东西呀?不去除的话,这些白沫子对身体会有害处吗?

客观来讲,白沫子是不是脏东西,这个还真要分时间顺序。所以正确的答案是:一开始出现的白沫子一定要处理掉。生肉洗干净下锅后,煮出来的这些白沫,主要是动物组织中残留的血液、组织液及杂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这些蛋白质和脂肪比较不稳定,所以放到水里一加热,遇到热水,就会脱落了,从而浮在水面上,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白沫会有一股腥味,这种腥味让人闻到,会让人非常没有胃口,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撇出去。

综上所述,一开始炖肉,也就是焯水时所产生的白沫子确实是不卫生的,因为肉中是含有脂肪的,有血就会有肉,肉中血管会有一些残留物和杂质,都会包含在这些白沫子里,这些白沫子有腥味,影响人的食欲,虽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大伤害,但毕竟是脏东西。而焯水后再炖肉,就是后期产生的沫子,就不用撇去了。因为在炖肉的时候,只要开着火,就一定有白沫析出,其实只不光是炖肉,就连煮面条也是一样的。因为面条里也有蛋白质,而肉中的蛋白质肯定要比面条的多。只不过,炖肉经过焯水,这一步,白沫不会像之前那么多了,而且越往后,锅中的水也会只是浑浊,没有沫子,变成了乳白色,这段时间产生的一些白沫子,没有必要去除了。

之所以后来炖肉的白沫子不用撇去,是因为这些沫子的的确确是肉中的精华所在。肉中含有生物大分子,其中一部分特别溶于水,比如说蛋白质、脂肪等,蛋白质就特别容易起泡,也就是刚才解释的煮面条,锅中的水也会有白沫析出的道理,因为面条是这小麦做成的,也会含有蛋白质,所以后来产生的白沫子很有营养,待到肉汤被炖成了乳白色,这样炖出来的肉汤会更加美味,让“白沫子”留在肉汤中,喝起来,整道菜对于吃它的人才更加滋补,有养生效果。

最后,小编提醒各位,焯水前,建议用家中做饭的淘米水浸泡生肉,浸泡大概十五分钟,因为淘米水也有杀菌作用,肉用淘米水浸泡之后,再用清水冲洗后干净,之后再焯水。从健康角度来讲,这些白沫是血与水的混合物,是人体有害微生物的寄生处,这些微生物也会随着白沫漂浮在水中,因此,买回来的肉,最好的办法是先煮后洗,这样不会污染刀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