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问世,是由唐之三十七式先天拳演化而来,经三丰祖师纳合于丹道,从而使太极拳有了超凡的生命。之后由于历史的变迁,清“刺王杀架”之后,武学已经不适合公然习练,武当的传人就把武当精绝的功夫化合于太极,以舒缓柔和之外形导真气循行于体内,此是“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久而行持则有“动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之功,由此而演变为宗传之先天六脉太极。 太极拳的行功 ,是由肢体的外动来引导体内气血的循行。这种循行是要有规律,有特殊的渠道的。也就是说他的目的,是让真气纳合于经络之中运行,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当然缠经的作为则是另一层次功夫矣。如果以现在社会上的太极拳大师们所说的,太极拳没有循经,那就只是太极操了,不可以言为内家太极拳。 中国的武术有内功和外功之分,外功就只是单纯的运动肢体,锻炼肌肉,等同于现代体育运动。太极拳是内家拳,他的很多动作,姿势都是为了内功的运化,如果动作失真,不能循经,那么他的作用就不大了。这一点不仅仅是指技击,养生也是如此。 内经说经络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也就是说循经的时候,他能外强筋骨皮肉,内壮五脏六腑。如果只是单纯的活络筋骨,没有循经功能的太极操,那么他的健身效果就比较差了。 如果以技击而论,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内功的太极拳是不可能出现技击的。比如云手,它在太极拳里面是“进在云手倒转肱”,就是说它的技击作用很厉害,很高深。武学概谱里有“勾云拿月云盘手,上下旋缠金肘横”之说,在武技的演化里,它内含有夺臂挫骨,折肱破臂之术。 可是如果你按现代的肌肉锻炼法来练习的话,那么云手的技击你很难用得出来。因为他的进击和防守基本上是云环出之,两个手划圆,而在圆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化力击出。这近于内家拳武当剑法的二仪环之法,所以内家功夫之中有“拳成兵器就”之说。但是这种云环之法,你做再多的举重深蹲,再多的仰卧起坐,再多的虎卧撑,力量练得再大,都很难在这种云环之中用得上力。 这里要说一点的是,那种晃悠一会儿,忽然扭腰发力的所谓发劲,是假太极。练那个,你不如练南拳的好。可以肯定的说,同样一个人,认真练南拳一年的武力值肯定远远胜过这种假太极。因为真正的太极拳发劲,是威猛生之,收藏在内,他不会有那种显露在外的威猛之像。 其实那种打空气之法,碰到真正的、有水平的现代拳击,散打运动员,别人看了都会笑。因为真正的拳击,散打高手都不会像那样打空气,这种练法很伤肌肉。真正的技击高手在空中练习技击时,都是力量内含的。只有在打外物的时候,比如打沙袋,木桩时才会劲力发出,因为打出去的力量会有实在感,会有反弹,这样才不会伤害到肌肉和筋骨。 回过头来说内功的运化,云手是运行十二正经的功夫。通过十二正经的循行来强壮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但是云手在宗风中是有开有合之法,现在的很多太极拳多只有开的练法,而少见合的练法了。在练到一定阶段之后,需要进修合的练法,外有十二正经循行,而同时有内力在五脏六腑间同时运化,以呈混元之功。 这种有开有合才是太极,我的老师李兆生先生在上课时说过这件事,也在社会上公开传授了云手合法之功夫,只是在并没有说明这是云手合的练法,这得学习者自行领悟,是心领神会也。 先生在太极演道里说:“形骸举动则内气行经。收合开放,吞吐虚实,皆在行经运化”,“人身气化,寓柔寓刚。柔则内行气血,动静系合脏腑诸经脉流;刚则武夫为道,善恶分别”。此正是言太极之道是循经以为用,有文武之功,内修脉道,外合武法也。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