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8)——阳明病之热渴证白虎汤等方证

 庆萌堂 2019-03-20

第三章、阳明病

第二节阳明方证

一、热渴证

1、白虎汤

【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绵裹),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约90克)。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里热方证。石膏、知母除热止烦。甘草、粳米安中养正。此治热用寒,又不为寒伤的良法。

歌曰: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熬。汗出身热又烦躁,清阳明热功劳高。

伤寒176: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注】:题首「伤寒」表明是仲景论广。「脉浮滑」是太过之脉,为表里俱热。「里有寒」,岂能用白虎?其中必有错简,是传抄错了。

伤寒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三阳合病,太阳表现:身重难以转侧湿邪在表);阳明表现:腹满(里热里结)、谵语、遗尿(里裹热迫使膀胱气化失常);少阳表现:口不仁(口不知五味,与少阳之口干口苦同理)、面垢。此时虽有表但不可发汗,发汗则津液更缺热邪更陷里谵语更甚。亦不可攻下,因阳明里热尚未结实,若强下之,必伤及正气现额上生汗(微阳上冲)以及四肢逆冷。

虽谓为三阳合病,从主证言实质即热盛于里的阳明为主的病,不过里还不实,外复郁湿,汗固不可,下之亦逆,里热盛猛则汗自出,故以白虎汤主之。

【再议】:有人总结,三阳合病,既不可汗也不可下,只能「治从少阳和法」。这个说法有问题。

治从少阳的情况也有,如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这个是三阳合病,但偏于少阳。

而本条已经「谵语」了,有里实,是因大便难而中毒的表现,偏于阳明。因有湿在表,推断大便虽难还不至于有燥屎,尚未可下,应先去里热。这就是用白虎汤的原因。三阳合病要看以什么为主。

伤寒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注】:这条和176条同一意思,互参。

2、白虎加人参汤

【组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绵裹),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约90克),人参三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方解】:这是里热、津虚方证。热伤津液,若白虎汤证俱,津液耗损较甚,以至渴欲饮水者,因加人参安中以滋液。许多人每以本方治渴,其功效多归于石膏,后世本草亦多谓石膏治渴,这种看法不十分确切,不符合《伤寒论》的本意。试观白虎汤各条,只见口不仁,无一渴证。而白虎加人参各条,无一不渴者,可见治渴不在石膏而在人参。

【注】:见脉滑主里热,脉滑而厥为热厥,是阳明里热所造成的阴阳气不相接,热深厥亦深。如此则用白虎汤治之。

歌曰:白虎加人参汤方,热盛汗出津液伤。石膏重清里外热,口渴才用参补偿。

伤寒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服了桂枝汤后,理应出微汗,大汗出,病必不除。这里的出大汗,可能是患者服药后护理不当所致。比如跑步运动,或盖厚被子闷等都有可能使大汗出现。汗出太多,亡失津液,产生内热,出现烦渴。病由太阳发展到阳明了。

伤寒168: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太阳伤寒应当用麻黄汤依法发汗,吐,下都是逆治,伤了津液,七八日不好,转成阳明病。「时时恶风」是人体热而感到风袭,并非表证,注意。

伤寒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背微恶寒」有两种情况。一种胃停水寒背部会恶寒。另一种胃热背部当风也会微恶寒,这是一种内外温差造成的自觉症。这条口燥渴心烦,当属后面的胃热。若口中和,则为停水胃寒。

伤寒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使用,都必须进入阳明无表证。「发热无汗」是否入阳明呢?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尚有表证(有点恶寒),还有就是少阳阳明并病(不恶寒,见前文197条)。

伤寒222: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这条是简语,略去了发热不恶寒而恶热的前提。

金匮·痉湿暍病2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暍即中暑,其状有似太阳病,也有恶寒,故以太阳中热者冒之。其实身热汗自出,纯属里热,已不在太阳。恶寒是因热极汗大泄、腠理开的关系。热盛津伤而致口渴。因此,中暍并不是太阳病,而是阳明病,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3、一物瓜蒂汤

【组方】:瓜蒂二七个。右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又治诸黄。

【方解】:里湿热证。本方证要点:身痛,身重,身热、脉微弱者。这不是吐剂。少量瓜蒂煎服,同时不服用香豉,只除湿热而不致吐,有利湿消肿作用。

金匮·痉湿暍病27: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注】:此方证本不属「热渴」,这是中暍治不彻,热湿之邪留欲体内。上条重在热,故用白虎加人参汤,这条重在湿。乃中暍成慢性水不去者。

4、文蛤散

【组方】:文蛤五两。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方解】:津虚证、微夹里热证。文蛤,《神农本草》谓「主恶疮蚀五痔。」其为一寒性收敛药甚明。寒能解燥,敛能养液,当治津液枯燥而渴欲饮水不止者。

金匮·消渴小便利淋病6: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注】:渴欲饮水不止,又没有其它的证候,文蛤散主之。文蛤止渴非常有力量。在治糖尿病的时候,白虎人参汤也可以加文蛤,它同牡蛎差不多。

【胡希恕医案】:某,高烧20余日,曾在数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被诊断为淋巴结核。因医不治而求诊胡老,其时面黄消瘦,自汗不恶寒,乏力身重,苔薄少,舌质红,脉滑数,体温39.7。胡老诊为阳明病。与白虎汤,考虑发烧日久,津液虚亏,加生地、麦冬、牡蛎。服六剂有缓解,出现恶心、纳差,现少阳阳明并病证,改小柴胡加石膏5剂,前后不过三天,诸症消,淋巴结亦消。胡老石膏每服用至90克。

【两个着名医案】:1954年河北省爆发脑膜炎,一位郭可明老中医针对当时病人的症状普遍是阳明夹湿,用白虎汤加苍术,效果很好。跨年,河北的脑炎蔓延到北京,有人照搬郭可明的方子,却效果不佳,蒲复周先生发现北京的病与河北的病,西医所称的名称相同,都是脑炎,但出现的证不同,河北是阳明夹湿,北京却是太阳阳明合病,果断改用「神术散」(类似葛根汤),解决了问题。中医的奇妙尽显于此二案!

【胡老解释正阳阳明开始短暂的恶寒】:世界上许多东西没有绝对清晰的界线,比如「纯」太阳,可能兼有些可以忽略的里热,而「纯」阳明,也可能兼有点可以忽略的太阳,等到一点都不恶风寒了,甚至恶热了,阳明就明显了。胡老用巴普洛夫学说解释了这个现象。

体热与外界产生温差而恶风、恶寒,这是太阳病特征之一。而进入阳明之初,这个恶风、恶寒往往还有,后来就不恶风恶寒了,再进一步就恶热了。为什么呢?

胡老引用巴甫洛夫学说作精彩说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试验,用电强烈刺激饥饿的狗之后给予食物,开始狗很痛苦,反复刺激一段时间,形成条件反射后,对食物的渴望大大超出了对电的刺激,机体的感觉即被抑制。阳明里热对对大脑刺激非常大,所以阳明病可以见到神昏、谵语,里热刺激过于亢奋时,恶寒就被抑制了,成为不恶寒反恶热。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个里热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