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一种梅核气 这位女孩虽然年轻,却可以说是身患梅核气的老病人了:今年22岁的她已有梅核气病史七八年。 她的症状极为典型:咽喉部位像是有东西卡着一样,吐不出来,也吞不下去。此外,还有过敏性鼻炎,每次感冒都会鼻塞流涕。她说,自患病以来,吃过各种中西药物,均乏效。 患者性情较急,舌略暗尖红,苔薄白略腻;左脉弦缓,右寸浮滑。 首诊的时候,我给她开的是半夏厚朴汤合小柴胡汤,4副。 患者服药后,自称症状改善并不明显,反而出现了明显的咽喉干燥,想喝温水。细思其舌尖发红,右寸浮滑,咽喉不利,都是肺经虚火上炎之象,因此,想到了《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的条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遂开方如下:麦冬30g,党参10g,甘草10g,粳米10g,大枣10g,姜半夏5g。4副。 患者服药后,咽干、咽中物感等症状均改善,中饭后午休,咽部略有不适。补充病情:食咸、甜、辣则咽部症状加重,病情与情绪无关。偶有咳嗽,有黏痰。前方加桔梗10g,薄荷6g(后下),4副。 服药后,诸症大为改善,遂以上方为基础,减量,开水泡,代茶饮。 呕吐3个月的女生 这位体型偏于瘦小的女生今年21岁,她主要的问题是呕吐。2年前出现胃胀,嗳气,饮食不规律、饥饿则会出现胃疼、腹疼。 近3个月来,出现呕吐:早上起床后恶心,呕吐,吐酸水,自觉食道灼热(食辣则剧)。有时中午也呕,晚上进食亦呕。大便不规律,近日偏稀,畅。唇干、口干,欲温饮,口中发黏,手心汗多。月经周期准,量偏少,色可。舌偏暗,苔偏少,脉弦。辨证为:胃阴不足,胃气上逆。 处方:麦冬30g,大枣10g,半夏5g,干姜5g,党参8g,生甘草8g,黄连8g,粳米15g。4副。 患者服药后,呕吐、口干均减轻,大便仍干稀不调。处方麦门冬汤合四逆散、半夏泻心汤:麦冬30g,大枣10g,柴胡8g,枳实8g,白芍8g,黄芩8g,半夏8g,党参8g,甘草8g,黄连6g,干姜4g。4副。 患者服药后,已不呕吐,诸证减,口黏除,仍有嗳气。前方再进4副,已无明显不适。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