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美景,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享受。重庆人民对美食美景有着出了名的喜爱。春来了,在本期“老街会玩乐”中,将带您了解重庆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满是乡愁的——“渝人码头“,讲述不为人知的老渡口的传奇故事,为您推荐重庆踏青好去处。 九十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百花芳。3月的春光正好,暖阳倾洒,南滨路是重庆最美的滨江路,也是重庆文化底蕴最厚重的一条滨江路。在这条路上,有着许多的老渡口,在跨江大桥还没有建成前,重庆人们的出行,依靠的就是轮渡,它们承载着代代重庆人的记忆。有关于老渡口的传说、历史故事伴随着光阴,滴答滴答地推演,烙印在人们的心里,这是时间的修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驶离彼岸的渡轮 南滨路因为有着天然的水运之便,到了清朝的乾隆时期,这一片自然而然就汇集了众多货运繁忙、人流汇集的重要码头。码头在重庆被亲切的称之为“渡口”,可能是一条由江岸边伸往水中的长堤,也可能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楼梯,或是人造,亦或是天然形成。在渡口,用轮船过江叫“轮渡”,渡轮在重庆还被亲切的称呼为“过河船”,是老重庆人飞渡长江,穿行南北的交通必需品,是“老重庆”的标识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老重庆渡口 南滨路与渝中、江北之间的渡口有10多个,分别为玄坛庙、野猫溪、呼归石、龙门浩、海棠溪等。 在这些渡口中,作为南滨路最早的渡口——海棠溪码头,是通往南山,衔接茶马古道的重要中转站,为“黄葛古道”的起点。同时也是二战期间修建的著名“中缅公路”的起点。重庆“四公里”、“五公里、“六公里”等地名,都是以海棠溪码头为零点计算! 玄坛庙码头现在虽然只承载了地名的用途,但是在清代以前,这里就已形成码头,清嘉庆二十五年时已有过渡船4只。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庆开埠后,各国军舰纷纷来到重庆,其中法国军舰就停泊在玄坛庙码头一带。 图片来源于网络-老重庆渡口 在重庆,因着渡口,演绎出了许多著名的景致。其中的字水宵灯、黄葛晚渡、海棠烟雨、龙门皓月,被清朝重庆父母官——巴县知县王尔鉴评鉴为老巴渝十二景,盛誉古今。在古人的诗词中,对渡口的美景多有描述和赞颂。 比如王尔鉴盛赞道:“野渡沙洲晚,江寒古木幽。迷离无过客,仿佛有行舟。两岸江烟合,长天碧水秋。乘槎者谁子,风送乱星流。” 也有无名人面对渡口美景,成章道:“古树荫津渡,黄昏行客多,暮色锁两岸,夕阳洒金波。渔歌自唱晚,钓客正独酌,江烟苍茫间,遥看五福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老重庆渡口 在重庆,因着渡口,上演了许多的传奇历史故事。唐元和十三年(818年),著名诗人、政治家白居易因向皇上直言进谏,被贬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在职期间,他孤身一人游览重庆,就曾在南岸的渡口下船上南山游览。1891年重庆开埠后,瑞典安达森洋行帮助故宫藏宝,中央电影摄影场迁渝开启“大后方电影时代”,大量文化名人迁居此处,文化百花盛开……。百年渡口的传奇历史故事就是一部熠熠生辉的城市发展史,成为了老重庆独具魅力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载满了船客的轮渡 而关于重庆渡口名称的由来也是多种多样。有源于传说故事的,比如说玄坛庙,源自大财神赵公明(又称赵玄坛)。相传很久以前,他曾骑着黑虎来过重庆,在这里住过几天。有源于岸边景致的,比如说海棠溪,就源自岸边一条如诗如画的溪流。有源于岸边植物的,比如说,黄葛渡,源于等候渡轮的地方有黄葛树(重庆人称黄桷树,重庆的市树),给乘船的客人浓荫庇而遮得名。 在渡口的名字中,也有得名古怪的,比如说野猫溪码头, 而关于这里为什么叫“野猫溪”?相信很多人包括重庆人都会很好奇,难道是因为这里的从前有许多野猫?现在也无法去追寻到它的来源,对于这个得名真有点“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不过,野猫溪这个名字却是透着些小俏皮的。 |
|
来自: 笛子8vxrvb7uaz > 《山城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