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秦岭之尖 2019-03-21

清道光年间,安国的后代在折售天香阁时,于梁上得《石鼓文》拓本10册,其中3册以“先锋”、“中权”、“后劲”名者皆为北宋拓本。“先锋本”存字480个,是最早拓本;“中权本”又谓“中甲本”,存465字,其中半字35个,;“后劲本”存491字,存字最多。拓本后归华山农沈梧,民国时归锡山秦文锦,后秦氏将此3册一并售与日本人河井荃庐。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按:安国谓:天道恶盈,人宜知足。余得二玄社之《中权本》,竟无安国跋之释文。于是乎,藉着王福庵《说文部首》,竟将中权本之安国跋释出来了,互联网发达至如今,也有遗漏,辛苦亦值得,幸甚幸甚!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中权本安国跋释文:

石鼓显于唐而盛称于宋,世传墨本之精善者,大观前,有司监拓,以备方物之献,则有贡本,如余藏之浦本是也;大观初,徙置禁中,后时时拓赐近臣,则又有赐本如此本是也。

此本为张泾桥、顾翁翊周所藏,钦羡已久,未敌遽请。冰睿虚翁与顾氏有通家之谊,知余十鼓之集已得八九,且因其册后有倪云林先生题字,与余所得浦长源先生题本有师弟渊源,若得联合,亦艺林佳话。故不惜千金之诺为余和会焉。成人之美,可感也。

册中有徐氏良夫印,知为吴门徐良夫旧物,其《耕渔轩杂缀》纪载,此鼓及《大观帖》同得之杲相国后裔,为政和二年赐本,旧有青笺泥金题签,粗可辨认,今且遗弃矣,世传《大观帖》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精拓,为世间最可宝贵之帖,惜当日顾翁未能并得,刻不知流转何所。此鼓纸用白麻,其墨色之精不但在余所藏诸鼓之上,即他种佳拓相较,亦觉黯然无色,其为李廷圭墨所拓无疑,考云林先生流寓吴门时与徐良夫最相契合,诗词唱和,乐共晨夕,此有其题款,且加用印章,其当日重视此鼓可知也。余斋十鼓,徐本得之最早,朱氏各本次之,浦本又次之,此本则稍后,于浦本最后得者曹本也,甲鼓(牛辛)字完全,纸墨奇古,因适符十鼓之数,遂以十鼓名斋焉,今平心排比,觉最惬余怀者,实只此与曹浦二本耳,初欲表异于他本。以天地人分小名自三才本,嗣因朱才甫手墨,各本存字既相去悬殊,且属同时一手所拓,难于序次,意及古人有墨兵布阵之言,爰仿家三阵之例,以曹本为先锋,浦本为后劲,所谓中权者,以本当之,允无愧色馀则为辅佐而已。

余于此鼓搜罗廿载,耗费万金,十鼓之愿, 获偿墨亦殊不浅,惟欲求一古拓整本装轴张玩竟不可得。此本当日裁装为册,幸付託得人,于半字残画,均朱前弃,可谓毫发尽备,故今日在余十鼓斋中,尤得称为存字最多之本也,天道恶盈,人宜知足,余亦可以自慰也已。

嘉靖甲午二月中旬桂坡老人安国题于十鼓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走进书法|释《石鼓文》(中权本)安国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