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特别的夸奖是什么? 体检拍完颈椎的DR,医生叫我过去指着片子说:“你看,多漂亮的颈椎” 测肺活量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诶,你个小伙子长的蛮喜庆咯。” 作为一名资深合格的大广东人 今天药膳,明天保健,身体杠杠滴~ 再来一碗小火慢炖的大补汤,根本没在怕的! 来吧,让特别的夸奖来得更猛烈些吧! 少年,你的皮肤真的好.....好黄喔~ 科科~ 别忘了 “是药三分毒” 不了解厉害,小心保命变害命! 最新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DILI(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高于欧美国家,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主要药物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占26.81%)、抗结核药(占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调整剂(占8.34%)。 人到中年,保温杯里泡枸杞的标配都不够用了 葡萄籽、胶原蛋白、抗氧化剂、偏方中药.... 总以为保健品吃的种类越多身体越棒 殊不知却让药物性肝损伤来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补一补,可能肝炎就屁颠屁颠跟在了后面 更有甚者,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 还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吃瓜群众不禁握紧了手中的可乐加党参 药物性肝损伤真这么严重吗? 宋仕玲 副主任医师 在感染内科,因中成药或中草药,各类保健品,肿瘤化疗药物,免疫调节剂等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并不少见,经过治疗后基本都是痊愈出院。 就在上周,感染科门诊就收治了两位”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一位服用复方何首乌口服液1周,一位5倍剂量吃网购进口“抗氧化剂”胶囊1个月+中药调理一周。 然后.... 素不相识的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恶心了呕吐了,皮肤也黄灿灿的了。 ![]() 所以说 “维护肝脏,增进健康” 这个口号真不是拿来喊一喊的 ![]() 说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到底哪些药物要特别注意呢? ![]()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药 目前已知全球有1100多种上市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代谢性疾病药物、激素类药物、生物制剂、保健品、膳食补充剂、中药等。
注意 ☉一些治疗肝病的保肝、降酶药物同样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反复使用美容、减肥及保健药品也会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看到没 你的“小心肝”可不是乱开玩笑的 出现以下信号,预示着它在向你求救! 一般初次用药5天到3个月内、再次用药1-90天内,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肝区胀痛、上腹部不适等,发热、皮疹,或者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瘙痒,尿色加深等,应警惕肝损伤。 ![]() 感觉长期乏力的我听完顿时 ![]() 药物性肝损伤怎么查?查什么? ![]() 宋仕玲 副主任医师 首先需要检查肝功能,判断消化道症状或黄疸缘起肝损伤还是其他疾病,只需要抽血做个检查就 抽血完成病毒标志物检查有,如HAV, HEV, HBV, HCV, CMV, EBV等;肝病自身抗体、抗核抗体、IgG4, 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等,B超/CT/MRI等了解肝脏和胆道系统、胰腺等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女性、孕妇、有慢性肝病、HIV感染、糖尿病等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一旦发生肝损伤怎么办? 肝脏对药物毒性有耐受性、适应性和易感性三种。 ① 耐受性就是用药期间未出现肝损伤。 ② 适应性是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但继续用药后肝功能正常,比如抗结核药物异烟肼。 ③ 易感性是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 大多数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半年之内患者预后良好,停药后经过治疗逐渐恢复健康。但药物性肝衰竭病死率较高,严重病人需要肝移植治疗。 吃药也能吃出病,这个世界好可怕。 要知道,疾病的发生和环境、病因有关,也与身体自稳调节紊乱有关。 一些小病小痛的确抗一抗就过去了,比如耸人听闻的流感,大部分患者都可以自愈的。 但是一些所谓的“小病小痛”后,其实藏着危害生命的大BOSS,比如不痛不痒的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癌症转移灶;发热可能不是感冒而是白血病的症状表。 深医君在此提醒大家 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千万不能忽视和放任! ![]() 面对药物,我们应该.....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有句名言:“无副作用的药物就不是药物”。 药物有副作用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对副作用一无所知 预防药物性损伤 ☉首先我们要相信药物可靠,所有药品都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后,证实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应症和禁忌症明确,才能上市给大家使用,临床使用中还有4期观察,如不良反应较多或危害较大,要退市。 ☉其次要重视药物性肝损伤,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合规地方获取合法药物,按照说明书和医生、药师要求服用药物,正规使用正规药物,出现一些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鉴别。 ☉最后,如果你还认为中药、保健品等无肝毒性,请拉上去再看一遍!小仙女们切忌在无医师指导下反复使用美容、减肥及保健药品。 药物作用与副作用相依相成,大家更不必谈“副作用”色变。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比如阿司匹林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药物,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良药,还可能导致病人低血糖死亡。 科学技术发达,但依旧有很多不解之谜和难治治病,获益-风险-评估是医药领域无奈之举,没有只有益处完全没有风险的药物。 有一些疾病并无良药,但也不能不用药治疗,须在尽量控制风险条件下谨慎使用。未来留给医生们的,仍是无尽的研究与探索。 最后 深医君还是要说一句 爱护小心肝 保健需谨慎 用药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