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永泉授拳语录[13]

 太极拳男科健康 2019-03-22

[散san丶]

(编者:'散'有两种:知己之功的'散'~'散自己;知彼之功的'散'~'散'对方。本专题讲的是后者。)

练太极拳重要的原则有两条:聚与散。有些人是聚着发劲儿的;有些人是散着发劲儿的。有人以聚打聚。我们以散(san√)打“散”(san`):把对方“聚”着的劲儿“散”开,使他暴露“中”,我的神、意、气集中,通过接触点打其劲源。我发劲儿是散着的。所以说是“散”开,再聚,再散发。简单说是以散打“散”。这是杨式太极技击的一个特点。
我看有的人打拳,只懂“聚”,不懂“散”。
技击的“散”同养生的“散”不同。养生的“散”是“散”自己;技击的“散”是“散”对方,让对方“散”。
我“散”三成,使对方“散”七成。我“散”三成,但意念放得大。使对方“散”,“散”到一点,再“散”。
'散”是斜面扩大,我全身松圆,意气向圆形扩散。
“散”是意气向外舒“散”,不是撑,不是肌肉胀。撑涨有边儿,有力。有力则滞;有边,可以摸得着。有人用撑涨劲儿,有圈边,用圈边碰人,蹭人。涨圈有力,对方能抵抗,“散”的圈没有边,对方抵抗不住。
“散”是化的基础,不是躲、缩、退。退一寸都不成。我的老师杨澄甫教徒弟,谁一退缩,就打谁的手。
“散”要适度,不够则顶;过了则丢。找到自己合适的点、对方不合适的点。
接触点在哪里,就在哪里“散”。
“散”对方的来劲儿,使他暴露出“中”,他就被动了。
一般用手“散”,如加用肘、肩、腰、胯,“散”的力量就大了。
接手就“散”,总是让对方碰到我的“散”上,即我“散”着接,不能让他碰到我的“聚”上,否则就要顶,被迫失“中”。
“散”,要求在与对方一接触就“散”对方的来劲儿,“引进落空”,使来劲儿化在我身上。我向空处舒散意念,使他失重。接手就“散”,“散”要稳、准、快。
局部“散”同全身“散”不同,通过接触点,找侧,舒散。舒散走意念,不是意念由“中心”到肩、肘、腕、手,否则就滞。而是意念向空处“散”,我的圆扩大,手在圆里边。
要听着对方的劲儿“散”,根据对方来劲儿的具体情况'散”,而不是我要如何“散”。
聚着问,对方不给“中”。要散着问,即旋转着问,对方的“中”自然暴露出来。
通过劲端“散”,使他暴露劲源。带上他的
'中”“散”,使他不得劲儿。
向圆外扩散,“散”到对方身上,要找出路。如果两个人都合适,则“散”不出去。要让过这个点,使对方不合适。在“散”中求侧,找到劲的侧,使对方使不上劲儿。我绕过劲端,找目标,打劲源。
我的全身开合画的圈大,到手上不一定大,让对方总是碰到我的“散”上,不能碰到聚上。我“散”,不管对方接触点,向空的方向“散”。对方要找实,他的“中”自然暴露。这时我再接触,或聚都没关系了,因为对方已经失重,要调整,找合适,顾不上找我的“中”了。
“散”时的手的扇面管上、下、左、右各方面,找合适的渗透点。扇子股在肘,我的肘是空的,引进吸纳对方的来力,对方就失“中”,碰不到我的“中”。
遇到顶怎么办?顶点“散”不干净怎么办?散到一定程度还有顶力,变换方向继续'散'或就'不要了'。
对方松着怎么办?就问他的“中”,使他聚,暴露出'中'来,我再“散”。自己不要聚。
'散”,如何带动对方的'中'?在接触点上变点。在劲端侧挂着他的劲儿“散”。因为劲端的劲儿是从'中'中发出来的,挂着他的劲端,就带上他的“中”了。
要使对方“散”,“散”对方的来劲儿,使对方暴露“中”。我的两只手集中到一点,问他的“中”,再从“中'使对方的劲源“散”,“散”到没有顶劲儿了,再换方向。
“散”到一定程度,变点,在接触点的上、下、左、右都可以。
“散”,变点,两只手的劲儿不一样,不要双重。
“散”,变点,都是根据对方来劲儿的实际情况,求得自己合适、得劲儿,而使对方不合适,不得劲儿。
“散”,化,转,变点,以腕为轴,通了以后,再接上后援,发劲儿。
我“散”圆了,前、后、左、右都圆了。不是用手发,而是用身后的半圆圈发人。
快的时候,“散”和“发”是在一起的、同时的,对方露了“中”,我不及时发,过了时机,就不灵了。
接手时,对方劲儿还没有出来,我已听到他的劲源了。
即刻“散”,他劲儿一出,就“球如碰壁还”。
中心“散”圆就击发能动人。习惯了,熟练了,只要意念一想,一转,“散”圆,动作极小,对方就动了。

[化是为了发]

要明确:化不是为了躲而是为了找到我合适的发点。
对方用全力打过来,我不能退、缩,而是腕转滚,使来劲儿变方向,化,变点,再发。
化即发。不能白化,化的同时要发。可以一只手化,一只手发;也可以一只手又化、又发。
化和发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化即发。

[引进落空,揪劲根儿]

接来力,顶,我不要,把它放掉。对方感到力量失去着力点,落到空处,如同打到棉花上。
'引进落空”有两种:一是不要。把来力引进到我身,把它放掉。错开一点,突然放掉。另一是放一半,留一半,留做我发劲时借用。
引进不是躲、丢,是化。不是单纯的引进,而是要找我合适发劲儿的姿势、反击的点。
“引进落空”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空,要有容纳来力的″份儿”。
“引进落空”,接触点不能放松,但肩、肘、腕要放松。
手中球转,腕子鼓、旋转,顺来劲儿,使其方向改变。
引进用臂,落空用手,手腕滚转,要干净利落。
引进吸人。自己整,合,吸气到丹田,肩、肘不动,松小臂肌肉,鼓腕,突然一含,松手指,接触点由手前部移到掌,把来力引来我的小臂。小臂要空,使来力沿我的肘放出,到我的身后去。
引进要顺来劲儿,先引向我的“中”,再引它改变方向,
向空的方向去。
引进不是用外形动作,而是用内气引,意念突然一松,揪出对方的劲源,把它引向空处。我吸一口气,一空,什么都沒有了,使对方一“激灵”。空,是意念一松,不要动肩。
手一放,就放在对方的“中”上,拿它的劲根儿,把它揪(抓)出来。揪劲根儿,是用意念揪。意想如同把对方的心脏揪出来。学引进,要先学揪劲根儿。
揪对方的劲根儿时,肩、肘要松、虚。
接手,对方不给力,怎么办?要设法把他的力揪出来。方法是“欺一欺”:手臂松软,不用劲儿,而是从后面给劲儿,动内劲儿,奔他的“中”,对方必然有反应,要护“中”,动力量。这样就暴露了劲源,我用劲儿把它揪出来。
引进落空,把对方的劲根儿揪出来,先动肘,后动腕。
一含即揪。揪在手里就化了。揪出来后,再发劲儿,不变化,逆着来劲儿,奔向“中”,不要手法。
为什么我的揪劲儿大于对方?因为我比对方静。
顶时不发,待把对方来力放掉一半,他不得劲儿时,再发,这样发又轻,又省力,发得又远。
“引进落空”,变点,变方向,我即在变点处出平劲儿。(意念转小的半圈)擦对方的劲边出,80%在其上。也有在其下的。
“引进落空,合即出。”引进到了极点,使对方的劲儿放完了,不能顶了,再发劲儿。
引进落空,空了以后,出虚点,再变点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