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以盛产奸人和恶人著称,在大奸大恶的历史人物长廊里,侯景的奸算不上一流,但其恶和其毫无原则性的善变少有能望其项背者。 侯景本是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怀朔镇人,《梁书·列传》的最后一位就是他先生的行状,说他“少而不羁,见惮乡里”,自小就是个舅舅不疼、姥姥不 爱的家伙。长大后,喜欢耍枪弄棒,就投到军中当了一名士兵。士兵最好的出路当然是立军功,当时,恰好逢上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起义,侯景随从尔朱荣参加了对 起义军的镇压,并因战功一步步地从普通士兵升到先锋的位置。也该他们老侯家出人头地,在镇压起义的后期,这位每遇战事必冲锋在前的侯将军,竟然生擒了义军 首领葛荣,以此受封为定州州长(刺史)。 侯景所在的北魏,是一个由鲜卑人建立的帝国。这个帝国自立国之始,即有一个野蛮而可怕的传 统:每当确立哪个皇子为太子时,必定要将其母亲处死。这个办法源自号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只不过在北魏是一项相当于写进了宪法的制度。到了北魏第八任皇帝 元恪,他立儿子元诩为太子,按理,元诩的生母胡贵嫔应按法律处死。但元恪是一个善良的人,他不忍心看着亲爱的人儿如此年轻美丽地死去,因此这一野蛮制度在 实施了一百多年之后才终于告一段落。 但胡贵嫔后来的作为喜剧地证明,先人的制度其实有存在的理由。元恪去世后,太子元诩即位,是个晚 上还要尿床的六岁孩子,胡贵嫔理所当然地垂帘听政,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用柏杨老先生的话说:“胡太后自从当权,除了大肆营建佛寺和佛像外,几乎全部精 力都用在伤害帝国上。6世纪20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数由她激起,或由她触发。”元诩长到十九岁的时候,决意制止老娘的胡作非为,打算亲政。小皇 帝选中了时为侯景老上级的尔朱荣,令他进兵洛阳,但尔朱荣的兵马才走到半路上,胡贵嫔——现在是胡太后,竟然伙同两个情夫将唯一的亲儿子元诩毒死。 这一狠毒而又愚蠢的举动,使胡太后走上了绝路。元诩本是自己手中最具威慑力的王牌,却被这短视的母亲轻易地撕毁了,她立一位只有三个月的侄儿为帝。侯景 的老上级尔朱荣拒绝承认新政府,继续进军首都洛阳。两个月后,胡太后和她的两位亲爱的奸夫,以及那位无辜的才来到世上几个月的婴儿皇帝一起,被装进一只大 竹笼子,投进黄河溺死。众多的文武大臣则被尔朱荣这出身低微的高级将领像牲口一样驱赶到洛阳城外,四面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一声令下,乱箭齐发,中央政府 为之一空。 532年,尔朱荣被新皇帝元子攸诱杀,尔朱荣手下将领高欢等人起兵叛乱,侯景和高欢是儿时的毛根儿朋友,同时也是侯景自认 平生只服气的唯一一个人,于是跟着随高欢起兵。三个月后,高欢的军队攻陷洛阳。这座苦难的城市,在半年内便经历了两次人间地狱般的大屠杀。元子攸被高欢处 死,其侄儿元修被立为皇帝,高欢则是帝国事实的统治者。 534年,元修悄悄从洛阳逃到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北魏帝国自此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在西魏,宇文家族是事实统治者;在东魏,由高氏家族说了算,而侯景,则是高氏家族的追随者。 547年,高欢病重,召见世子高澄托付后事,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便是针对盘踞于河南的侯景,老谋深算的高欢对哥们儿侯景自有安排,他告诉儿子高澄:“我早 已为你算定了,在我死之后,侯景必定叛乱。他控制河南已达十四年之久,只有我能驾驭他,你们是对他无法的。我死之后,你秘不发丧,将侯景召到晋阳秘密图之 吧。” 高欢撒手而去,轮到高澄粉墨登场了。他果然以其父高欢的名义给侯景写了封信,要求他到晋阳来共商国事。但是,高欢在临终时大约已经神志不清,忘记了将一个重要的细节交代给儿子,以至于酿成了后来的一系列变故。 原来,侯景曾与高欢有过约定,“我领兵在外,须防诈谋,以后您给我写的书信,请加上一个暗号。”而高澄哪里知道这个秘密呢?侯景接过信一看,知道其中有诈,于是抗命不去,并派人潜往晋阳打探。 探子不负所望,将高欢已死的消息带给了侯景,侯景当即决定叛变。于是,他给远在江南的梁武帝写了那封要求投降的书信。而不偏不倚的是,也正在这个时候,梁武帝做了那个古怪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