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25)——扶阳医学简介

 庆萌堂 2019-03-22


【插曲:扶阳医学简介】

虽然本群以学习胡希恕学术思想为宗旨,但是我们还是请原来学过扶阳医学的老师做了这次讲课。

扶阳医学(讲课老师特意规避扶阳派或者火神派的说法)提出始祖为郑钦安,它在《医理真传》医理真传中提出生命以火立极,其意为阳气(正气)为生命的根本,没有阳气,有形的物质(阴)是死的,因此医的根本在于扶正气,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无先天不立,先天无后天不长。扶阳医学的源流之一是易经,它将易经原理与医学原理结合起来,这方面在第一部分说明。扶阳医学的源流之二是内经,除了吸收内经中的阳主阴从,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对阴阳关系的论述外,最重要的是吸收了内经中的脉法,提出治病应该是理、脉、法、方药一体的概念,这部分工作基础主要是由郑钦安的弟子卢铸之穷几十年实践完成。这方面在第二部分说明。扶阳医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是形成了一系列「法」。这些「法」吸收了伤寒、温病等用方基础上形成。这部分在第三部分说明。

一、易与医

扶阳医学的中与医相关的易经内容主要有坎、离、否、泰、未济与既济卦。易经中,坎为水,离为火,对应到人体,坎为肾,两阴中有一阳,这就是所谓的真阳,扶阳医学认为真阳为正气所在,因此肾阳为一切正气的源头。离为心,两阳夹一阴,这就是所谓君火,君火为真阳之用(真阳为体)。否卦为下坤上乾,坤为阴,乾为阳,如是,则阳升阴降中出现阴阳离决,因此为否,在人体则表现为下寒上温,病态已现;泰卦为下乾上坤,如是,则阳升阴降中实现阴阳交合,是为泰。对比否泰卦的绝对状态,未济卦为上离(阳,阳中有阴)下坎(阴,阴中有阳),既济卦为下离上坎,上离下坎,未济则上热下寒,心肾不交,失眠病态,既济则下热上寒,心肾相交,安枕无忧。

二、扶阳医学与内经

吸收内经主要方面是藏象学说,比如心主神,心主血脉,心开窍与舌;肺主气,主皮毛,肾藏精,主水,主骨等,为诊断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内经的六经学说,比如「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把脏腑表里与影响关系理得非常清楚。(六微至大论)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脉象,按内经的十三部脉,这个跟其他流派不一样,但源于内经。左右寸关尺六部,每部轻取与重取,为十二部脉,但左尺分三部脉,轻取小肠(手太阳),重取为膀胱(足太阳),重至骨为肾(足少阴),这样多出一部脉,但右尺重取为命门与女子胞(这是与十二经脉不配的一个部分),这样十三部脉,与十二经络相配,多一部命门与女子胞。练这样的脉要两到三年实践。然后脉与立法是相配的,比如摸到左尺膀胱脉紧或滞,那就是桂枝法,左尺肾脉弱,那就以附子法(法是一个方向),右关脾胃脉紧滞,则以却湿扶中应之(如伤寒里的健中汤)。这样叫做理、脉、法、方、药一体。以脉为主我在看医生过程中基本是实现的,因为他们搭脉不问好象也能开方。

三、扶阳法方药系列

扶阳医学法方药系列,主要是吸收伤寒与温病的方药,按扶阳法则(就是理与脉),进行改进,这个改进的工作始于卢铸之,目前还在改进。主要系列有,桂枝法,附子法、桂附法、霍香法、麻杏竹甘法、川乌法等。比如桂枝法,仲景桂枝汤为桂、芍、姜、枣、草,它改成桂枝、山楂、甘草、生姜、白术(或汗多者加淫羊藿)。去了芍药与大枣这两个生营血的药。除热症,如败毒散法外,寒证阴证,都会有少阴与太阴的药(附与术,以应先天与后天稳固则人的抵抗力会上来的理论基础)。因此扶阳派的现代发展主要在法的方面。理论前面已经比较稳定。

但是运用中要有法无定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