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三公之首的杨震缘何被害 ——读《后汉书·杨震传》笔记

 无极典文 2019-03-23

浦江客

东汉安帝时,官居太尉的杨震,为“三公”之首,禄秩比丞相,然而却在七十多岁时,被逼饮毒酒而死,灵柩抛于道旁,几个儿子被罚做苦役。今天的人们读这段历史,不禁会问:杨震这样的大臣为何也会落到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当然,原因很复杂,但祸源却是由于杨震屡次谏阻汉安帝大修宫苑而起。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延光二年(123),汉安帝下诏派遣使者为其乳母大建宅第,中常侍樊丰与侍中周广等人趁机互相勾结,干预朝政。杨震就此上奏疏给安帝,对他为乳母大兴土木一事进行了批评。

杨震告知皇帝,当前百姓家里空虚,不能够赡养自己;又加上螟虫、蝗灾和羌族人的掳掠,三边地区受到地震侵扰;战争至今尚未停息,武器和军粮等不能够再次供给;朝廷大司农所藏的钱财缺乏,国家财政困难,当下远不是朝廷安宁的时候。现在皇上下诏书为乳母兴建洛阳南面津城门内的第宅,坊里相连占了一条街,雕梁画栋装饰,穷极人间技巧。如今正是盛夏季节,开山采石耗费巨亿。而周广与樊丰等奸佞之徒共掌大权,贪污受贿,天下为之哗然。希望陛下三思。

然而,安帝见奏却无动于衷。樊丰等人见此更加肆无忌惮,竟然假作诏书,调发国库大量钱财谷物、材木及劳力,各自修筑家舍、园池、庐观,贪污的费用难以计数。此后,京城发生了地震,杨震借机又上疏安帝,抨击了中官近臣擅权之弊。他愤怒地指责说:陛下的亲近宠幸大臣,没有与陛下同心同德。他们骄奢淫逸,逾法犯禁,广招工匠,盛修宅第,卖弄权势,作威作福,致使天下百姓人人怨恨。杨震恳请安帝以边境未宁为重,亲身艰苦节俭。宫殿垣屋倾斜,支柱一下即可,不要再重新兴修建造,则天下幸甚。

杨震屡次上疏,言辞激烈,引起安帝不满,樊丰等人对他怀恨在心。可是由于杨震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儒者,所以他们不敢贸然加害。延光三年(124)春,安帝东巡泰山,樊丰等人趁机大修第宅。杨震部属高舒发现了樊丰等人伪造的诏书,准备等到安帝回京后具实奏报。樊丰等人风闻后,惊惶恐怖,抢先下手,诬告杨震对安帝心怀不满。安帝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不出,绝交宾客。樊丰等人又指使大将军耿宝弹劾杨震不服罪,对皇帝心怀怨恨。安帝即下诏将杨震遣返本郡。

杨震行至城西几阳亭,对其子弟门人慷慨陈词:“死是士大夫常有的本份。我居三公之位,痛恨奸臣的狡猾,却不能将他们诛杀;憎恨宦官的擅权,又无力将他们抑制。我还有何面目再见日月!”于是,杨震饮毒酒而死,时年七十多岁。然而,樊丰等人还不放过杨震,指使弘农太守移良派人在陕县拦截杨震的灵柩,将其抛于道旁,一任日晒雨淋。杨震的几个儿子则被罚做苦役,代替邮差往来送信,沿途的人们无不为之垂泪。

杨震被害,无疑是东汉中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政治腐败和杨震为官疾恶如仇,敢于直谏而遭奸臣怨恨所致。

延平元年(106)八月,年仅十三岁的安帝即位,出现了外戚、宦官相互利用、共同擅权的局面。宦官樊丰等人与安帝乳母王圣及亲属逐步控制了禁中机要,两大集团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进一步把持了朝中大权。奸臣们贪污受贿,竞起美宅,甚至伪造诏书,随意调发钱粮。如此劳民伤财、作威作福,致使政治败坏,百姓受害。在他们的淫威下,大部分官员敢怒不敢言,任其摆布。而偏偏杨震不信这个邪,挺身而出,既跟宦官势力又跟外戚势力较上了劲!

杨震多次愤而上疏,抨击王圣之流“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建议安帝将王圣等人逐出内宫,断绝与她们的关系,希望安帝留心政务,戒慎授爵,节省花费,减轻征发。然而,安帝却将杨震奏文出示给王圣等人,王圣这伙人怎不对杨震怀恨在心?!同时,杨震又拒绝了帝舅大鸿胪耿宝与皇后之兄阎显等人对亲信的推荐,更为外戚所忌恨。此后,发生的杨震两次上疏力谏阻止安帝和宦官奸臣们大修宫苑、私家第宅的行为,使得杨震与他们的冲突趋于白热化,终于造成了杨震被害的惨剧。

其实,杨震与宦官、外戚势力之间围绕大修宫苑和第宅的斗争,只是极少数不畏强权、拒绝趋炎附势的忠直之臣反抗黑暗政治的导火索而已。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皇帝形同傀儡,中央对地方和官员的控制力削弱,贪贿之风愈演愈烈。如杨震这样的忠直之臣寥若晨星,他们的抗争只不过是“一时之良能也”,难以引起整个社会的反响,无法改变吏治的腐败和政局的混乱。

然而,当时被称誉为“关西孔子”的杨震,不惜牺牲性命,勇敢抗争黑暗势力,堪称东汉士大夫的优秀代表。他是东汉中后期黑暗政治天幕上还能看到的一颗闪亮的明星,值得后世永远敬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