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小朗读者”,以评促读伴成长

 胡建兰fa55h3z7 2019-03-23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近几年,这样口号性的话语随时随地攻占着我们的视线、耳膜。

当统编新教材大量增加课外阅读,名著阅读成为必考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就是教师阅读。只有教师爱上阅读,对阅读有感觉、有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不会成为一句停留在嘴边的口号。

为此,我们面向全省教师征集“我的阅读故事(经历)”,“我与孩子的阅读课堂(活动)”稿件。

近期将陆续在湖南教育微信公众号上推介征集到的教师稿件,以此感谢所有老师的支持,你们的认真,你们的付出,我们都看得到。

“小小朗读者”,以评促读伴成长

“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我们的小小朗读者栏目准点开播了,今天的小朗读者是***小朋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品呢?敬请期待。”每天晚上8:00,这句话准时出现在湘府英才小学四5班的班级群里。进入四年级以来,“小小朗读者”栏目已经连续开播了几十期。这一栏目的开启,其实就源于我的一个小烦恼:越往高年级走,学生朗读的兴趣越差。课堂上齐读课文的时候很多孩子不愿开口,让孩子单独起来朗读的机会也不是很多,锻炼的机会少,孩子更加不自信。《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对于阅读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们在中年级便失去了朗读的兴趣,那在学习默读和快速浏览以后,就更不愿意开口读书了。

朱熹就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基于上,又恰逢央视《朗读者》节目的热潮,我萌发了在班级群里开启“小小朗读者”栏目的意图。活动过程非常简单:先选取班上几名朗诵水平较高的孩子当前锋,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能给其他同学做个榜样。然后在全班发动报名,提出要求:每晚八点在班级群里发送自己的朗读作品,朗读时间在5分钟以内,朗读的内容在每晚七点前发给老师审核。最后老师会根据学生发的朗读作品进行点评。栏目首播以后,立刻得到了全班小朋友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肯定。于是活动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发现,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老师的点评是孩子和家长最关注的环节。一段中肯的点评能在孩子能力发展的多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一、评作者,拉近距离

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内容大多会选择一些名家作品,如思蕴选择的就是林清玄的《长途跋涉的肉羹》、睿熙朗读的作品是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霖晰朗读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李白、苏轼、岳飞、毛泽东、戴望舒、高尔基、亚米契斯……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的作品都云集在我们的“小小朗读者”栏目里。

作者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他写作品既是心声的宣言,更是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所以,在点评学生的朗读作品时,我会有意识地对作者进行一些介绍。我向他们介绍萧红,说她一生凄苦,只有童年时与祖父生活的那段时间是最幸福和快乐的,所以她写的《祖父的园子》里各种蔬菜生长自由而随意,其实是怀念自己幼时的快乐生活。我和他们聊到林清玄,告诉孩子们他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台湾作家,他的文字总带有哲理,我们在三年级下册所学习的《和时间赛跑》、六年级即将学习的《桃花心木》都是他写的,这样的联系能让拉近孩子们与作者的距离,拉近孩子们与这个作者所写的作品的距离。

二、评作品,解读文本

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声音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朗读作品,“小小朗读者”栏目里呈现出来的朗读作品有古诗词、散文、成语古诗、解说词等,丰富多彩、体裁各异。都可以作为范文来讲解,所以我在点评的时候有意识地通过不同侧重点对这些文本进行一些解读。

1. 关注内容,长知识。

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那么朗读者就需要对文章的内容非常熟悉并且达到理解的程度。在点评孩子朗读时,有时我会对文章某些内容进行讲解,帮助读者与听者了解一些知识点。如昕航朗读的是《园丁颂》,我在点评时便讲解了“桃李满天下”的出处、典故和用法。

2. 关注情感,显意境

文字加入情感,就变得温暖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重要的因素。孩子们选择的朗读作品都蕴含者作者不同的情感。在点评的时候,有时我会侧重情感的渲染,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如宏博朗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秋天》,我就给予了这样一段评价——“众多诗人和作家都描写过秋天,或者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般明媚丰硕,或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般萧瑟悲凉,也或者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般开阔清新。屠格涅夫的《秋天》是舒适的、是慵懒的,如同一幅油画展现在眼前:白色的天空、暗黑的树尖、微黄的小草……这一切让作者沉醉,即便让人感到悲伤,这悲伤也是令人喜爱的。”如此,“小小朗读者”不仅仅只为增强学生朗读兴趣了,我希望能在点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关注启示,明道理。

很多作者的文章中总会给人以启示,孩子们在接触一个好作品的同时,不仅可以学知识、悟情感,更可以明道理,从而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点评蔓丽的朗读作品时,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或许我们会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许我们会与要好的朋友发生矛盾,亦或许我们的心愿无法达成……这时候,我们就想想蔓丽给我们读的这个故事《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吧。在点评昆烨的朗读作品时,我对孩子们说:生活总有太多的不易,但也有很多幸福与美好,亲情、友情以及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珍惜生活中的大小幸福,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吧。

4. 关注写法,学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脑中总留有“读写结合”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知晓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孩子们所选择的朗读作品很多都是名家名作,这些文笔精湛的作家们很多写作手法值得孩子们学习。于是我在点评时会有意识地点拨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希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技能。彦喆朗读的作品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告诉孩子们:主席借咏雪来颂祖国山河之美和抒发自己的伟大抱负、坚定信念,这种手法称为“借物言志”。千焱朗诵的是郭沫若的《白鹭》,我在点评中写道:我们在二单元刚学过如何细致观察,小朋友们可以细细地品读这篇文章,看看郭沫若先生是如何从多角度来观察描写白鹭的。丛源朗读臧克家的作品《有的人》时,我又提醒孩子们关注诗歌中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三、评技巧,呵护激情

当然,孩子们最关注的孩子老师对他们朗读的评价,所以,每个孩子的朗读我都会对他们朗读的技巧进行点评。有勇气在全班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已经非常难得,不少家长告诉我,孩子在朗读之前总会做很长时间的准备,反反复复地朗读和录音,有一丝瑕疵都要重录。可见他们是多么重视这每一次的朗读呀!光这个态度就已经值得称赞了,隔着电脑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孩子那紧张的心理,怎么还忍心挑出哪怕是一点点错误。所以,在点评孩子的朗读技巧时,我总是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彦呈平时喜爱朗读,但语速很快,口齿有一些不太清楚。这次他给大家朗读的作品是《将敬酒》,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有如你的个性,豪情万丈,配上音乐《十面埋伏》,真是震人心魄呀。”平常胆小内敛的菡畅,在课堂上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更别说大声地朗读了。但她却在“小小朗读者”栏目里鼓起勇气给大家朗读了《勇敢的罗伯特》,我对她说:“菡畅的声音稚嫩响亮,老师平时在课堂上很少听到,今天菡畅给了老师一个惊喜。谢谢菡畅,希望你经常这样朗读,你会更有收获。”在菡畅朗读完以后,菡畅妈妈对我说:“李老师,菡畅喜欢上了朗读,她还要当一次小朗读者。”这是多么令人喜悦的改变呀。童心如诗,值得细心呵护。

“小小朗读者”栏目每晚还在如期举行,它不仅影响了孩子们,也影响着家长们,每晚八点,是一个亲子共度的好时光,更是亲子共读的好时光,在老师、家长、孩子的共读中,我们提高了孩子的朗读水平、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渗透了写作方法、增进了亲子情谊,一举数得。

(作者单位: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在这里,读懂教育!

微信ID:hunanjiaoyu20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