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咽癌总结之一:影像解剖篇

 圆见君 2019-03-23

1.阅片流程:

1.1 水平位:T1 VS T1C 肿瘤最大截面处开始,向两侧(腭帆张、提肌,翼内外肌等),向前(后鼻孔、翼腭窝、颞下窝、鼻甲、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向上(翼突基底部、蝶骨基底部、破裂孔、岩尖、卵圆孔、筛窦、蝶窦、眶尖、海绵窦等),向下(口咽、喉咽)。

1.2 冠状位:T1 VS T1C(蝶骨基底部、翼突基底部、斜坡、海绵窦、卵圆孔、破裂孔、舌下神经管等),冠状位阅片以卵圆孔为参考了解病灶侵犯两侧情况,卵圆孔有无受侵,其内侧、外侧。卵圆孔的寻找,以海绵窦为基点寻找神经走向至颅底水平交界。

1.3 矢状位:T1 VS T1C(蝶骨基底部、斜坡、海绵窦、鼻腔、筛窦等)

1.4 水平位:T2(咽后+颈部淋巴结)

1.5 化疗前后T2图像对比。

2.注意事项:

2.1 炎症与肿瘤鉴别:T2WI粘膜光滑,连续,厚度一致。(副鼻窦侵犯与局部副鼻窦炎症鉴别:肿瘤T2WI信号低于炎症,增强有强化,与鼻咽腔肿块信号相同。炎症T1WI为低信号、增强无强化。有时T1WI也为高信号)

2.2 鼻咽特有的解剖途径:鼻咽癌原发灶循序进展的总途径:鼻腔(47.8%)→翼腭窝(15.2%)→ 眶下裂(3.2%)→眶尖(1.2%)→海绵窦(0.6%)。

2.3 局部进展途径:

2.31 向上颅内:①鼻咽顶壁→破裂孔(岩尖、斜坡)→蝶窦、海绵窦;②鼻咽顶壁→蝶骨基底部→蝶窦、海绵窦;③鼻咽侧壁→茎突前间隙→蝶骨大翼(卵圆孔)→海绵窦;④鼻咽侧壁→茎突前间隙→翼腭窝→ 颞下窝;⑤鼻咽前壁→鼻腔→翼突、翼腭窝→眶下裂→眶尖→海绵窦;⑥鼻咽前壁→鼻腔→上颌窦、筛窦;

2.32向下颈椎:①鼻咽后壁→斜坡、颈椎→颅内;②鼻咽下壁→口咽(淋巴结多见)→下咽;③鼻咽下壁→口咽(淋巴结多见)→斜坡、颈椎。

2.4 谨记询问患者的颅神经症状,避免因影像的局限性遗漏T4患者靶区。

2.5 鼻咽癌侵犯扁桃体的几率并不高,而扁桃体在MRI呈像常与肿瘤较难鉴别,如有疑问结合查体必要时予活检。

2.6 颅底骨质破坏(难点)

2.61 CT:骨密度增高;MRI:骨髓高信号消失。

2.62 MRI-T1早期骨髓浸润,正常骨髓脂肪信号消失、被低信号的肿瘤组织取代,增强有强化,信号强度与肿瘤组织相似,有明显强化;压脂增强可见强化。

2.63 结合鼻咽癌局部进展途径的“向上颅内”途径判断,注意“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CT图像上各个像素的数值代表相应单位组织全体的平均CT值,它不能如实反映该单位内各种组织本身的CT值。在CT扫描中,凡小于层厚的病变,其CT值受层厚内其它组织的影响,所测出的CT值不能代表病变的真正的CT值:如在高密度组织中较小的低密度病灶,其CT值偏高;反之,在低密度组织中的较小的高密度病灶,其CT值偏低,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