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言本字考(252):熬(kao)

 三驾马车1966 2019-03-23

 


    安庆方言中有一个特别的字,kao,表示烧菜,读若敲的方言音。比如:kao青菜、kao黄瓜、kao莴笋、豆腐kao肉等。

    我们先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字。

    (1)烤。最接近读音kao的字是“烤”,但kao肯定不是“烤”。因为,“烤”的本义是用火烘熟或烤干,一般是把东西放在火的周围使干或使熟,比如:烤山芋、烤大饼、烤火等。

    (2)煮。把食物放在有水的锅里加热,水烧干后食物熟,比如:煮饭、煮粥、煮山芋。Kao并不多加水,而是将食物本身的水份烧干,随之食物熟。所以,kao一般只用来指称那些本身富含水份的食物,比如蔬菜、豆腐等。你只能说kao豆腐、豆腐kao肉,不能说kao肉。“煮”方言读若夺、突,夺夺、突突也,不读kao。

    (3)烧。本义使物着火,字义非常广泛,凡是着火皆可曰烧。实际上,“烧”只是指生火的动作,与烧制的东西无关,它是泛指。所以,我们虽然可以说烧青菜、烧黄瓜、豆腐烧肉等,但“烧”绝对不可能是kao的本字。

    (4)炒。把食物放在锅里加热翻动使熟,比如:炒肉丝、炒花生、炒面条、炒现饭。烧制食物肯定都要加热,一般也要翻动,所以“炒”的字义也非常广泛。“炒”的核心意思是翻动,只要你翻动了,都可以称之为“炒”。它也是泛指,不可能是kao的本字。

    (5)烀。加少量的水,盖紧锅盖,半蒸半煮,把食物弄熟,比如:烀山芋、烀萝卜。“烀”字义有点类似kao,但它还是有煮的成分。更为重要的是,“烀”是个后造字,不可能是kao的本字。

    当我们认准kao的本义是将食物本身的水份烧干,一般特指那些本身富含水份的食物,便知道kao的本字是“熬”。但要说清楚这个事,并不太容易。

    熬,一般的理解都是与水紧密联系的,熬汤、熬药都要加注大量的水,相当于煮。更多的时候,“熬”表示久煮,熬粥、熬药都要漫长的时间,熬夜、熬出头也是如此。从表面上看,“熬”不太可能是kao的本字,其实不然。

    熬, áo,《说文》“本作𤏺,干煎也”,本义煎干、炒干,煎熬互训。何谓干煎?《玉篇》火去汁也。《集韵》煎,减也。《扬子·方言》“煎,尽也,火干也,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熬,㷅,煎,㷶,鞏,火干也。从中不难看出3层意思:第一,煎、熬的食物本身要富含水分;第二,煎、熬的目的是去掉这些水分,去汁也、减也、尽也;第三,去掉水分后食物随之熟。这3层意思,与安庆方言所说的kao,字义完全相合。

 

方言本字考(252):熬(kao)

    只是,“干煎”是“熬”的本义。我们如何理解“熬”现在的变义呢?

    (1)大家知道,虽然有些食物本身富含水分,但加热出水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事先不加适量的水,爆炒的时候就容易烧焦、烧糊。所以,煎、熬食物时加水,与加水煮是完全不一样的。

    (2)青菜、豆腐之类的食物加热容易出水,所以事先加少量的水即可。中药、骨头、肉类等不容易出汁,就需要烧制相当长的时间,这就伴随着两个问题的出现:其一,“熬”时需要加大量的水,否则水烧干后汁还是没有出来;其二,因为需要的时间长,“熬”引申为久煮。“熬”与“煮”的区别在于:“煮”熟后一部分水分吸收进食物本身,比如煮饭、煮山芋,而“熬”熟后食物本身的水分(汁)排出来了。“熬”经常与“出”连用,方言称之为“熬出水”“熬出油”“熬出来”“熬出头”。

    (3)“熬”有两种情况,一种纯粹是将食物本身的水分蒸发掉,还有一种是将食物本身的“汁”逼出来留用。如果不加水,这些“汁”一部分蒸发掉了,一部分烧糊了,加水是将这些“汁”保留在水中,连同水一起食用。比如:熬药,就是力求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逼出来,排放到水中。这时如果不加水,这些有效成分就没法保留下来。所以,“熬”与“煮”虽然都加大量的水,但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煮粥,强调的是加水煮熟;熬粥,强调的是将大米中的营养排放到盈汤中。从本质上讲,熬药、熬粥,“熬”还是本义干煎。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食物烧熟了还要长时间地熬?不还是想让食物里面的“汁”排放出来嘛!因为这些“汁”时间短了不出来,没有办法嘛。

    通俗地说,“熬”的本义是干煎,就是加热逼出食物的水分(汁)。青菜、豆腐之类的“熬”是去汁留物,中药之类的“熬”是去物留汁,粥、汤之类的“熬”是汁、物都留用。至于加水多少,“熬”出来的汁是蒸发了还是混合在加入的水中,跟“熬”的本义无关。安庆方言所说的kao青菜、豆腐kao肉,本字应当是熬青菜、豆腐熬肉,现在有些方言依然这样说。我们这样来理解:kao青菜,就是将青菜中的水分“敲”出来,也就是熬出来。

 



    再来说说“熬”的读音。毕竟,áo与kao的读音差别是很大的,它们是如何相通的呢?

    (1)熬,áo,腭音,上古音应当与d/t相通。“熬”的本义是将水分(汁)排出,“出”上古音读若兜。音近áo的一些字,上古音读若兜。凹,坑也,坑者宕也;奥,宛也,弯曲也,曲上古读若都;傲,傲慢无理也,慢上古读若跺;坳,低凹的地方,引申为山间的平地,通也;鳌,大鱼也,大上古读若豆;獒,大狗也,大上古读若豆;遨,游逛,荡也;懊,恼也,悔也,想回复原先也,恼、回上古读若兜;袄,布重叠也,叠者加也,加上古读若跺;翱,回旋飞翔,回上古读若兜。

    (2)从另一角度看,音近kao的一些字,古音也读若兜。kao人,逗人,开玩笑也,本字是玩、弄;犒,犒劳、犒赏,从牛,高声,款待也,招待也;考,老也,大也;铐,束缚也,兜起来也;靠,从非,告声,相违背也,对也。

    (3)kao近古音变为qiao,k/q是相通的,qiao古音也读若兜。最明显的例子是:敲,qiao,方言读若kao。巧,少也,古音读若窦;瞧,逗着看也;翘、撬,起也,古音读若登、突;敲,击也,古音读若跺kao;窍,窟窿,洞也;桥,连接,逗上也;峭,陡也;乔,高而曲也,古音读若登。

    (4)áo腭音在方言中与h声经常相通,而gkh又是相通的。喊,方言读若ao;奥,宛也,弯曲也,环也;懊,恼也,悔也;翱,回旋飞翔,飞方言读若灰;遨,游逛,晃荡也;凹,降下也,降方言读若轰;傲,牛逼轰轰的;鳌,大鱼,獒,大狗,大者方言称为海,大锅称为海锅,大碗称为海碗。

    (5)通过上面分析不难发现,áo与kao的音变是符合规律的。在方言中,腭音与k声经常相通。我们再来看看音近áo的一些字,它们也读若kao。凹,坑也,坑音近kao;奥,宛也,弯曲也,弯方言读若狂;傲,傲慢无理也,狂也;坳,低凹的地方,引申为山间的平地,空也;鳌,大鱼也,大者昆也;獒,大狗也,大者昆也;袄,布重叠也,叠者加也,加方言读若款;遨,游逛,逛从狂;鏖,战也;廒,仓也;挨,音近áo,方言称为款;艾,通老,老者也;压,方言读若nga,又读若ka;饿,腹中也;牙,方言读若nga,大齿,大者昆也;亚,方言称为坑一点点,ka一点点;药,毒也,苦也。

    (6)熬、煎相通。熬药,煎药也;熬汤,有些方言称为煎汤;熬粥,有些方言称为煎粥。问题是,熬读áo,煎读jiā,两个字的读音为什么相通呢?古无jqx,jiān一般通g声,按规律jiān读若干(gān),“煎”的本义就是干煎。g声与j声的相通非常普遍,用不着多论证。也就是说,“煎”本来读若gān。但熟悉方言的网友知道,“干”方言并不读gān,而是读若ge,实际上就是g+腭音(áo)。由于gkh是相通的,如果只读腭音(áo)就是“熬”;如果是g+腭音(áo)就是“煎”(ge),如果是k+腭音(áo)就是安庆方言的kao,如果是h+腭音(áo)就是安庆方言的hān(he)。han粑,煎粑也;han鸡蛋,煎鸡蛋也。在这里,gān(ge)、kao、han(he)都是由áo(ng)演变而来。

    虽然如此,由于人们已经形成了长期的语言习惯,好多字虽然背离了本义,我们也只能将错就错。比如,“煎”与“熬”虽然本义相同,但现在“煎”基本上保留着本义,“熬”大多时候表示久煮。最难办的是安庆方言的kao,它的本字就是煎、熬,但安庆方言一直称为kao青菜、kao豆腐,现在如果变成熬青菜、熬豆腐,肯定是接受不了的,虽然有些方言还在这样说。人家习惯了,我们不习惯呀。实在不行,你就用泛称代替,称为烧青菜、炒青菜,总不能写成“敲青菜”“靠豆腐”吧。不管你怎么用,反正我们告诉你:kao的本字是熬、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