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州志》线装10卷刻本,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宜昌古代地方志书。1982年由我的摄影启蒙老师武永发(时任宜昌市群艺馆副馆长,主持宜昌市业余摄影培训等工作)和罗世能两同志专程前往宁波,在天一阁将原书逐页翻拍回宜。当时可没有什么数码技术,都是胶片拍摄,那要多少胶片才能拍完呐!拍回来之后还要冲洗,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复印整理后装订成10套,分送市内相关部门和图书馆收藏。并手写复印说明(武老师还是书法爱好者,我市首批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时任宜昌市书协副理事长)。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3_20190324110637209)
1982年武永发手书《夷陵州志》复印说明
1982年武永发手书《夷陵州志》复印说明:
《夷陵州志》明代弘治九年(公元一四九六年)刻本珍藏于浙江宁波天一阁,系目前所见宜昌市地方志书之最早版本。
一九八二年春由幸哉同志首倡、组织该书的复印工作,并得到了宜昌市外事办公室、宜昌市档案局、宜昌市建委的赞助及宜昌市地名办公室的支持。同年仲夏,约请武永发、罗世能俩同志专程赴甬,在天一阁文物保管所的协助下,将该书复印成册。
由于历史的原因,原书中多有缺页、重页和页次颠倒、页码重复之处,为保持原书的面貌,此次复印时一仍其旧,未敢妄加校正,以俟有识之士考订。
2008年历时两年多时间,宜昌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夷陵区委史志办公室联袂在保持原书的面貌的基础上将原书整理校勘后付梓。
这部《夷陵州志》是明代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刘允修、沈宽篡。卷首刘春序,并附景泰五年(1454年)沈庆重修夷陵州志序、景泰七年(1456年)李芳序。全书共十卷四图三十五目二十二万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5_20190324110637584)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6_20190324110638459)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7_20190324110638631)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8_20190324110639287)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9_20190324110640756)
刘春序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19/03/2411/157193044_10_2019032411064137)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景泰五年(1454年)沈庆重修夷陵州志序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景泰七年(1456年)李芳序
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共七十二册,其中六十二册《夷陵州志》记载:夷陵州志十卷,拾遗一卷,图一卷,明刘允修,明沈宽纂,景弘治九年跋刊本。
上海书店版原注:《夷陵州志》据明弘治刻本影印原书版框高223毫米,宽145毫米,卷二卷六缺页,1989年。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上海书店版原注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62)《夷陵州志》
《夷陵州志》记载,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明代宜昌由峡州改为夷陵州,领长阳、宜都、远安三县,拨属荆州府。夷陵“当蜀江之口,扼三峡之险,东北山环,西南水绕,盖亦一都会也。”
夷陵州的人口 (包括长阳、宜都、远安三县)共两万多,4400多户。夷陵城常住人口仅为6995人,1800多户,可见明代弘治年间夷陵州城内常住人口规模较小,而如今宜昌城内一个街道社区的常住人口就超过2000多户。
夷陵州总田为1229顷34亩,赋为8951石,土产有谷类、货类、竹类、木类、果类、蔬类、花类、畜类、鸟类、兽类等10余种,仅兽类就有虎、熊、鹿、獐、兔、野猪、猿、猴、豺、豹、狸等14种野生动物,可见古代宜昌人口尽管不多,但土地辽阔,物产丰富,植被茂密,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州志记载了夷陵的风俗、人物、名宦、书院等,还记载了北宋欧阳修遭贬峡州任夷陵县令的历史事件,他在夷陵体恤民情,肃吏治,明法纪,教民礼让,移风易俗,并在夷陵留下大量诗文。唐代以来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在三峡、宜昌吟诵的诗歌文赋和撰写的著述均有记载。这些都是古代宜昌地方志必须收录的内容,也是今天读者从中领略古代三峡宜昌的重要历史资料。
四幅地图绘城池布局许多地名保留至今。
《夷陵州志》中有四幅珍贵的地图,分别为《夷陵州境总图》、《长阳县境之图》、《宜都县境之图》和《远安县境之图》,绘出城池内外公署、学校、宫室、亭台、寺庙、驿站等,一目了然。
在《夷陵州境总图》中,甚至可以看到熟悉的地名——墨池书屋。相传晋代郭璞注 《尔雅》曾在此洗墨,宋代苏东坡、黄庭坚曾于此学书并在池中洗笔,使池中水成为墨色,洗墨池因此而得名。
夷陵州境总图
长阳县境之图
宜都县境之图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 [转载]明弘治九年《夷陵州志》](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远安县境之图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知州陈宣作屋三间,题曰“墨池书屋”,这里是宜昌文脉的发源地。清康熙年间,知州宗思圣创建墨池书院,其遗迹保存至今,现在这里叫墨池巷,破烂不堪等待拆迁。
除了“墨池书屋”,还有“黄陵庙”、“文昌宫”、“龙门洞”似曾相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当时的宜都也有一个叫“朝天门”的地方。
关于东山寺,《夷陵州志》如此记载:在州东五里,唐建今废。看来,东山寺也多次兴建和毁损。
《夷陵州志》整理校勘后记:
明弘治九年刘允等编撰的这部《夷陵州志》线装10卷刻本,是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宜昌古代地方志书,但过去一直到1982年,市内均未见收藏。1982年春,时任外办主任郑幸哉同志获息浙江宁波天一阁收藏此书,即约请档案局、市建委、市地名办公室、市文化馆等单位参与抢救宜昌古籍文献。市外办带头出资,市里派武永发、罗世能两同志专程前往宁波,在天一阁文物保管所的协助下,将原书逐页翻拍回宜。整理中,发现原书中多有缺页、重页和页次颠倒之处,为保持原貌,在复印整理中一仍其旧,并将之装订成10套,分送市内相关部门和图书馆收藏。
转眼二十六年过去,在当前全国第二届地方志编篡工作中,遵照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整理古旧志书的要求,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夷陵区委史志办公室联袂将原书整理校勘。从2006年元月至2008年8月结束,历时两年多时间。这次整理校勘,仍保持原书的面貌,做到对原有文字不增删,不评论,不改动。仅在以下几个方面整理校勘,以方便读者阅读,供学者们研究:
一、将原书中的繁体字、古体字一律改为当今通用的标准简化汉字,并断句标点。同时,按白话文行文格式将竖排改为横排,将原有的顶格、空格、破格一律取消,并为有的长文划分了段落。
二、对原书中出现的重复页码、文字错误等问题,根据原文原意进行校勘整理。对书中明显的错别字,或存在两种说法,一律在其后加()号写入提示。
三、因原书文字内容漫漶严重,对少数难以辨识的文字,单个标以□符号空留。
四、本书这次整理重刊,选印了原书较清晰部分和反映文字漫漶原状的页码,还选用了反映古代夷陵及所辖诸县山川和明代遗留石刻等古建部分照片,供广大读者读本志参考。
本书的整理工作受到许多领导、同志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在此特别鸣谢:
------三峡晚报社副刊部冯汉斌同志将家中收藏的上海书店1989年出版的《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无偿提供给我们对照整理,为校刊工作提供方便。
------市政协文史委刘思华、经荆门政协文史委刘作忠、市社科联刘开美、市文化局张清平、市城建档案馆孟炜炜、枝江市黄道华、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新闻中心张立先等同志关心此书整理并提供相片。郑幸哉同志始终关心此书的整理工作,并提供照片。他们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限于我们学识和经验不足,整理中难免出现疏漏和错误,诚盼各位专家和读者指正。
《夷陵州志》整理校勘委员会
二00八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