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功夫在拳外——修身必须正心

 觅书时代 2019-03-24

练太极拳要放松,身体的放松是有阶可循的,有方法,有手段;精神的放松也是有办法的,但不如肢体的放松具体,所以更抽象。抽象的东西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有的人一生没有放下,有的人一个念头就幡然省悟,这与慧根有关,与人的悟性有关,但无论如何总得知道才可去实现。

太极拳的肉体与精神是相联系的,肉体的放松,其中一部分与精神放松分不开,只有精神放松了,已经松开的肉体才能放松。精神紧张,肉体就必然是紧张的。所以要做到精神放松,心一定要放下。心放不下,就得擎着、端着、扛着、举着……很累啊,怎么可能放松呢?心里装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名望、地位、毁誉、功利、成败……就放不下。

有的人拳没练好,自己早给自己定位是大师了,有多少徒弟跟着混了,在社会上多么有名气了,这些都成了精神负担,是人放不下的东西。因此,我说练太极拳要有赤子之心。刚出生的小孩子不知道那些乱七八糟的概念,也不知道这些概念含的意义,所以没有负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被外物所牵制。人一旦有了成见,有了负担,就会时时顾虑这些东西,为它们所制。必、意、固、我。而不能舍己从拳,更不能舍己从人。所以,一个人的内心强大未必就是好事,还必须聪明慧悟来调和。

古人说“卑以自牧”。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别把自己看得很厉害,别太在意自己。当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才可能有点进步,若觉得自己已经很好了,那不要说登堂入室,恐怕连太极拳的门都摸不着。太极拳学无止境,真正入了门,会觉得自己很渺小——要学的东西、要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离它的要求太远了。怎么还会动不动就显摆?怎么还可能别人批评就受不了?

心放下,心气下去,浊气才能下去,清气才能上来,乱七八糟的东西才能丢在脚下,什么虚名,什么功利,什么成败,什么大师,都与太极拳无关。一旦这些与太极拳拉上了关系,太极拳就被污染了,人也就成了俗物。上周,一位外地拳友来访,他问我:“自己感觉挺有劲,为什么上不来?”我告诉他,劲要上来,先要下去,下不去就上不来。当然,要放下并不是心里明白就能做到的,要做到还得靠老一套:格物致知,知止,定,静,虑,得。修身必先正心,正心必先诚意,诚意就是不自欺,要做到不自欺很难,因为人有个本能保护,为了不受伤害会不自觉地欺骗自己,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警惕:是否说了违心的话,是否做了违心的事,是否说做不一。因此,儒家特别重视慎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仍然能象在公共场合一样,这是很高的修养。

太极拳谚说要“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处子就是处女,是古代的处女,不是现代女性,是矜持而含蓄的,不是张扬的。能“静如处子”才能“动如脱兔”,这就是动静的关系。太极拳要练不怒而威,要练含而不露或者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外露。洪公说要“松松的圆圆的练”。这就是要练成沙发那样,既有轮廓,又不硬,不能像板凳那样棱角分明。要做到这种外示安逸,心必须放下,心要象赤子那样纯洁,这一点都不玄,当练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觉到人品与拳的关系是联系着的,一点都不是牵强附会,一点都不是胡乱联系。如果还感觉不到这点,那就是没练到或者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写诗都说“功夫在诗外”,说明光去研究文字是不行的,生活素材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人品气质在语言方面的投射都要注意。打拳也一样,太极拳功夫也在拳外。

温馨提示: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文中观点与本平台无关。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贵在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