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再次上了热搜,不少委员为家庭教育发声,希望尽快立法。 他们认为,家长的普遍焦虑,无非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把过高的期望放在老师身上。 希望老师时刻关注孩子,把孩子送上第一名,保证孩子越来越好。 但是,当您把教育孩子全都推到老师身上时,有没有考虑过,老师可能根本忙不过来。 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哪怕从不松懈,也不可能时刻守着50个孩子,事无巨细地关照。 家长教育1个孩子,比起老师同时教育50个孩子,作用更大,效果也更明显。 家长和老师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教育理念不同。 矛盾越大,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教育真的不能光靠老师,如果只指望老师,真的会耽误了孩子。 关于教育孩子的四大真相,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再耽误孩子了。 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家长应该想想这个问题: 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学得好好的,回到家却“什么都不会”呢? 专家强调,影响孩子成绩的最大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在学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样的课,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太大区别。 可回家之后,父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不同。 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5+2=0”公式,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5”代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习5天,“2”代表的是孩子回家待了2天,“0”代表的是一周后,孩子什么都没学到。 在学校里,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尽量顾及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学懂学透。 可回家后,孩子偷懒、贪玩,不好好写作业,从不温习功课,自然就把前几天学到的知识忘光了。 再加上家长也不管,平时只顾着宠爱孩子,一旦发现孩子退步就忙着怪老师,而没有帮孩子找原因。 在这过程中,家长并没有帮到孩子,反而在拖后腿。 老师们常常调侃“别又把刚学的都还给我”,就是因为孩子在家偷懒,弄丢了知识。 老师在学校里教的知识,一定要让孩子回家后融会贯通,才算真正学会。 同样,孩子在学校学到的做人道理,一定要回家做了出来,亲身实践了,才能成为个人品质。 不管老师怎么教,最终决定孩子成就的,还是孩子在家怎么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您把所有期待都放在孩子身上时,首先自己就得先做好。 2 父母才是教育的源头 很多家长以为教育就是“拼资源”,只要投的钱够多,孩子的教育就不会输。 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家长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资源博弈”中,很多人却忽视了:家庭教育。 《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做善也! 家教和家风,才是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在学校学到的,是片面的,必须有充分的家教教育,他们才能成长为健全的人。 有家教的孩子,学识让他们变得更加优秀; 没家教的孩子,无法将知识转化为人生智慧。 教育的真正源头,不是老师,而是父母。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当这份复制品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能直接在上面涂改。 必须在原件上修正,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教育专家沙法丽·萨巴瑞认为: 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你怎么做,直接决定了他们成为怎样的人。 遗憾的是,家长们并不重视家教,一说到教育就只想到投钱,甚至不惜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 没有家长的身体力行,没有父母的榜样示范,孩子就等于白学了。 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孩子,什么都不用管,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 “快去学习,别浪费时间,是不是又想偷懒?” 这是家长最常说的话,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一切,把成绩看得无比重。 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一整天都在学校学习,也好过在家里发呆或玩耍。 有数据显示,68%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较焦虑”、“非常焦虑”。 焦虑的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成绩,却很少看看孩子的人格发育是否完整,情感世界是否丰富。 事实上,家庭教育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摇篮,正是在家庭里,孩子学会了和这个世界相处,学会爱别人,爱自己,爱生活。 在家庭中,孩子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怎么照顾自己。 在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中,孩子学会了尊重长辈,爱护弱小,疼爱家人。 孩子要在和谐的家庭中成长,其内心才变得成熟,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 家长不要“帮倒忙”,更不能放任自己的焦虑去影响孩子。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养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可以只仰赖老师和学校,完全当甩手掌柜了。 对孩子的关心与关注越少,就越难发现孩子的问题,越会耽误孩子。 老师与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统一学校与家庭的力量,家校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帮助孩子。 4 家庭教育远大于学校教育 什么才叫家教? 家教不是给孩子花多少钱,也不是给孩子讲多少大道理,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教孩子怎么学习,怎么做事,怎么和别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交流,敢于吃苦,勤奋向上。 不要忽视了孩子非智力方面的教育,这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 家教到底有多重要? 曾经有个43岁的中年男子向69岁的老母亲要钱,母亲不给,他竟然狠心地往母亲脸上泼硫酸。 可怜的老母亲惨被毁容,双目失明,连胸部都要植皮。 很多人骂他“没人性”,可这并不是个例,多少成年人依然摊开手掌向父母要钱,甚至因为没钱而伤害家人。 由此可见,家教不仅仅是讲文明,更直接体现了孩子的人格、修养、价值观等品质。 贝多芬说过:把美德、善行传给孩子,而不是留下财富,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教育并不只是读书、识字、算数,还要教孩子做人,做一个好人。 一定要明白: 现在纵容孩子的小毛病,日后就会变成坏品行; 现在不放手让孩子独立,日后就无法自力更生; 现在不让孩子学会感恩,日后难保害了一家人。 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拼父母”,是家长综合素质与付出心力的竞争。 别把教育都推给老师和学校,家长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才是对孩子教育最好的支持。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