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重要但经常被忽略的切面

 calisayu 2019-03-25

小说与电影里,常常会有这样的桥段:明明是每天都见面的人,但由于总是默默无闻的呆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存在...直到某年某天某件事,让她突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周围的人疑惑不已:这是谁??

上周一个朋友发过来了一个病例,病史大概是这样的:于左侧脾肾间发现一个高回声灶,所以建议了CT检查。CT提示副脾,但感觉与超声图像表现不符,因此问问我的看法。

超声图像是这样的(超声图像应该是手机拍摄的,图像质量较差,只能看个大概):

病灶的横切面

纵切面

CT的图像是这样的:

刚看到这个病例的时候我有点懵,我虽然不太会看CT,但是那个副脾的诊断实在是非常明确。可是,副脾里面的密度很均匀与脾脏一致,那就应该是不会有严重的坏死等病变了。可是副脾的超声表现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了,应该是与脾脏类似的等回声...那么它的回声如此之高该如何解释呢?

那么,如果超声看到的这个病灶并不是CT所示的这个副脾呢?按照这个思路,我又想到了脾脏的脉管瘤、肾脏的错构瘤等病变。这些结节倒是都可以表现为高回声,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真的另外有一个这么大的病灶,CT为何又没有提示呢?

我又反复看了看那两张超声图,看着它并不圆润的形态以及深方不太光整的边缘,当然更重要的还有那条醒目的蓝色脾静脉,一个猜想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仅仅只是把这个可能性和其他的可能一起发给了那个朋友。

不过事有凑巧,仅仅在第二天的夜班里,我就在一个病人身上证实了我的想法:当我打出两个切面的时候,答案已经水落石出(因为凌晨4点晕晕乎乎的,图采的也不咋地,大家见谅~):

横切

纵切

两个病例是不是一模一样?所以,这个东西并不是什么异常结节,而是我们天天接触,再熟悉不过的“老熟人”了:天天做到吐的“肝胆脾胰”中的胰尾,只是可能由于类似脂肪肝样的改变,回声增强了许多。既然是正常的结构,CT当然不会提示,而偏偏这个人又在附近有个大小类似的副脾,就把大家的思路带到荒郊野外去了~。

胰尾的这个切面,相信很多超人朋友都比较熟悉;但俺也相信还有许多超人童鞋不熟悉、甚至不知道这个切面。因此,俺徐班长在这里得再次跟大家强调一下:(注:我关于这个切面的相关知识,均受教于北医三院的各位老师,教导之恩,永远铭记在心

通常,我们检查胰腺时最常使用的是上腹部的横切面,而由于胰腺在脾静脉的前方,所以我们最习惯的就是以脾静脉作为寻找胰体的标志。

但其实,胰腺与脾静脉的携手可不止是胰体部而已。从解剖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早在脾门区,胰尾与脾静脉的关系就已经是异常亲昵了。

使用3DBody可以帮助想象

因此,我们在左侧腋中、后线处显示脾门结构时,脾静脉的下方(图像中脾静脉的右侧),就是胰尾闷不吭声呆着的位置。

脾门区的胰尾大小不一,但超声上通常不太显眼,不注意看的话,有时甚至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这也是为何许多超人童鞋不知道这个切面的原因。但当它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醒目了:

除了之前那两例“吃太多,长成了个白胖子”的胰尾外,胰腺其他疾病时在这个切面往往也可以有所斩获:

胰体前方网膜囊增厚,胰腺炎么?

胰尾部肿胀伴周边渗出性积液,故考虑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胰体部改变(主胰管的串珠样改变)

同一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尾部的假性囊肿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这个知识点大家都GET到了么?还没完全掌握的童鞋,明天给病人做肝胆脾胰检查的时候,记得体会一下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