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找300人借30万的女孩:有一种比能力还重要的心法,叫自我驱动

 昵称21405352 2019-03-25

1家遭突变,300人借30万渡难关

2015年6月,因为家中突遭变故,H姑娘不得不选择找人借钱。

她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后数月经年,我做一个感恩的人”。

她说父亲开车撞了人,而母亲在两个月前突发脑出血住院。连续遭遇意外,不得不借钱渡过难关。

她在文中说:

我需要30万,我寻找300位朋友,每个人借我1000元,多了拒收,少了也拒收,只接受微信转账,我会清楚地备注和记得,我欠300个人,每人1000元。

按照我目前的薪水,不过度影响我生活的情况,我每个月可以还5个人,我需要还5年,这当中不排除我工资不断上升以后,我会加快还款的速度。

H姑娘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很少,主要是身边的一些朋友。

不过她做过公益,还在媒体工作过,朋友圈中有不少公益人和媒体人,还有很多校友,信任度比较高。

经过朋友们的转发,出乎她的意料,很短的时间就有300个人相信了她,其中一多半从未见过面,很多还是经朋友转发后新加的好友。

H姑娘的微信炸了,不停有人加她,给她转钱,告诉她“姑娘,挺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300个人只用一个晚上就找到了。

30万借到了。

H姑娘的难关也挺过去了。

一个月后,H开始兑现还款承诺,第一次还款,还了五个人。

这之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一直默默地记着这件事,一个人默默地坚持还款。

到2018年7月20日,H姑娘提前两年,完成了还款计划。

2真正的狠人,都拥有自我驱动力

上面这个故事,是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新闻。

如果不是看到共青团这种主流媒体转载,我都很难相信这种新闻的真实性。

毕竟这年头,连众筹都可能造假,连明星都可能诈捐。

网上借钱,借这么一大笔,还需要一个人一个人的还回去。

300人啊,就算是读书的时候借块橡皮,也基本上相当于把一个年级里,所有班级的所有人都借了一个遍。

更可怕的是,这种借款没有字据,没有监督,谁都不认识谁。

还不还,全靠自觉。

三年时间,很多借给H姑娘钱的人自己都忘了。但她居然真的就这么一个人、一个人,一笔一笔地把钱全还上了。

看了下新闻下方的评论区,大部分都在感叹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或者是诚信、感恩啊之类比较鸡汤的东西。

而我看到的,却是另一面。

H姑娘身上有着对大部分人而言,都很稀缺的一种能力:自我驱动能力

在三年多的时间,借给H姑娘钱的人,除了个别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去催促她还钱。一些跟她比较熟的,怕给她制造压力,几乎完全不提这件事。

这之中还有很多人完全不记得了,说“完全忘了”、“一点儿记忆都没有了”、“你是不是搞错了”,看到转账记录才敢确定。

一位朋友收到还款后在朋友圈说:

“今日的感动令我震撼!中午收到一条微信转账1000元,看了名字不认识,不明所以,未收。对方发了个截屏过来,原来是两年多前的一个捐助。(参加过)很多次捐赠,还第一次遇见还款的。”

甚至还有一个朋友已经不在了。H姑娘一直想在微信上加她好友,但就是加不上。后来还另外一个朋友钱时,才辗转知道这件事。

……

换句话说,H姑娘是完全在没有外界压力和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完成了还钱这件事的。

她能做到,主要靠的就是内心的动力。这种动力,用比较爷们的话来说就是:老子说出去的话,砸在地上都得有声响。

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拥有这种动力的人,很多时候即使不把话说出来,藏在心底,过很多年后,你也会发现他居然真就做到了他当年想要做的事情。

这种人,就是传说中的“狠人”啊。

这种狠,不是说话做事凶神恶煞。而是,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出口的话),无论如何,也要做到。

什么是自我驱动,说白了,就是有一股自己跟自己较狠劲的精神。

3与“狠人”相对的是“怂人”

而与“狠人”相对的是“怂人”。

这种人,既没有言出必诺的责任心,也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更缺乏败而后战、颓而后振、坚持到底的意志。

在他们的思维体系里,最缺乏的,就是自我激发、自我负责、自我驱动的模块。

所以,会在事前更热衷于“想象美好“、”定大目标“,在事中热衷于“找理由”、“摆困难“,在事后热衷于“自我安慰”、“忘掉不愉快“。

多少年的社会现实教育了我。

晚上烧烤摊前,几杯啤酒下肚,恨不得飞机都敢自己造,什么牛都敢吹,动不动就“信不信,老子哪天就XXX”或者“这事我早就想过,改天我就XXX”又或者“你别看我现在XXX,其实我很XXX”之类的人。

基本上,统统都不要信。

真正值得信任的人,是说不说,自己都先去干了的人。

真正敢于对自己发狠的人,话都不用多说。

想了不敢做,说了做不到的人,都是怂人。

一件事你筹划再充分,方案再牛X,想象着如果干成了会如何如何,但只要没有最后的结果,便毫无意义。

说了做不到,不如不要说——至少,不会在实现不了的时候那么焦虑。

读书时会有老师、有考试,工作时会有领导、有KPI来监督你,督促你去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但生活里、业余里我们想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没有谁会来管你,监督你的。

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坚持下去,做出成果,全靠自我驱动。

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你只有做到,才能得到。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士兵突击》

4再强的意志力,也怕没有动力

我一直非常喜欢《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这样的人。

为了不晕车,一遍又一遍地去做腹部绕杠,全团考核的时候一次性做了三百多个腹部绕杠;因为班长随口说的“曾经想在这里修一条路”的话,他就当了真,一个人修了一条路……

很可惜,拥有自我驱动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多。但每一个出现在身边,都会让人记忆深刻。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我有一个意志力超群的朋友》。

文章里的生哥,当年就是一个纨绔子弟的二世祖样。

然后有一天,就像突然转了性一样,一年看上百本书,大学旁听了大量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的专业课程。

每天早上六点多,在室友一个个鼾声如雷中,他会悄无声息地起床去操场上跑几公里,风雨无阻;数九寒冬,他在宿舍卫生间里一个人洗冷水澡,一边被刺骨的寒冷冻得全身通红,一边大声唱着SHE的《痛快》,就这样坚持洗了四年。

我一直以为,生哥能做到这样,主要是靠强大的意志力。

但再强的意志力,也敌不过没有动力。强大意志力的来源,一定首先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驱动,你的驱动力越强,你就越能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

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是因为18岁的时候,有一天发现,那个他喜欢的姑娘,那个整天被他逗得眉眼含笑的“女神”,其实对他根本毫不在意。

这一次强有力的刺激,让他定下了一定要出人头地的决心。并在随后的十年时间里,把这种决心变成了生活里无处不在的意志力。

自我驱动,是一种比意志力更本质的的东西。它几乎是人的成长逻辑里,最底层的心法和思维。

这种心法,在心理学里有一种专有名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传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取名为盖拉蒂。

皮格马利翁带着祭品找到到了阿弗洛蒂忒,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

当皮格马利翁回到家后,径直走到雕像旁,凝视着它。这时候,雕像发生了变化,她的脸颊慢慢呈现出血色,她的眼睛开始释放光芒,她的嘴唇缓缓张开,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盖拉蒂从雕像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活人,向皮格马利翁走来。

这种心理效应,用大白话来讲,就是:

你内心相信和坚持的东西,将会引领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念念不忘的,必有回响。

5三十四年编一部词典的老人

时间倒回到2012年。

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拎着一个厚重的包找到了外语辞书编辑室。

编辑室里只有一位小编辑,问他:“您要出什么书?”

老人说:“我想要出一本词典。”

 “什么名字?”小编辑问。

“《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老人回答说。

“没听说过啊。”小编辑摇摇头。“大概有多少字呢?”她又问。

“两百多万。”老人仍然是淡淡地回答道。

小编辑这下有点震惊了,赶忙去找编辑室的主任。

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室主任张文英赶到时,老人从包里拿出了厚厚一摞打印的词典。

后来才知道,这个体量巨大的词典,居然是在路边打印店里印出来的。

在认真翻看完词典后,张文英震惊了,应该说,整个商务印书馆都震惊了。

因为,这本词典根本不是什么打印的“路边货”,而是由国家层面决定、商务印书馆正式立项的“国家工程”。

在商务印书馆的档案室里,他们找到了关于这本词典的记录:

按照全国辞书工作会议的指示,组织编写《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时间是1978年。

这意味着,到2012年为止,这部词典编了整整34年。

编这部词典的老人叫车洪才,他当年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才42岁,在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工作,正当盛年。

要编的这个词典,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非常冷门。建国以来学习这种语言的不到100人,目前长期使用的也就30多人。

但他们不只是要为这不到100人编词典,更重要的是,要为国家编完这部词典。

当时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从河北文化馆抽调来的他以前的学生宋强民。

他们乐观预计这个词典大概需要编个两三年。

没想到,中间因为工作调动、人员调整等各种原因,不断搁浅。其间,领导们换了一批又一批,商务印书馆也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任何人还能记得当年曾有这么一个编纂词典的计划。

唯一没有忘的,就是车洪才。

已经退休的他,选择继续编辑词典。等到词典真正编完,车洪才已年近80,而他的助手和学生宋强民则在2000年就已经去世了。

2012年4月,去商务印书馆的那天,是车洪才30多年以来头一次再去,他洗好了头,套上一件棕色的皮夹克,就像是去交一份昨天才布置、今天就完成好的工作一样。

但没有人知道,他等这天,已经等了三十多年。

6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当年,这个故事曾经看得我热泪盈眶。

后来,每当我没有动力,缺乏意志的时候,我都会去再去看一遍车洪才的故事。

36年前,国家曾经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但后来,国家都忘了还有这么一个任务,唯有他自己还一直没有忘记。

没有领导,没有同事,没有压力,没有监督,没有进度要求,也没有deadline。

没有别的原因,也不需要任何理由。自己想要的事情,就一定要做下去,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这就是自我驱动的力量,也是内心责任和渴望的力量。

有些人喜欢大喊一声,卷起袖子就干。

有些人选择默默咬着牙,踽踽前行。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拥有自驱力的人,最后都会去遵从内心。

做一个这样的人,是充实的,是幸福的,也是永远不焦虑的。

我不求名,不求利,到现在没拿到一分钱,完全是自己花精力在搞这个东西,评职称什么的都没用过这个,用不上。——车洪才

我想起来,大概六年前,我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提到过,很想写一写国企的历史,讲一讲国企里的人和事。

聊完了,朋友也忘了。

但我没有忘,5年前,我开始搜集资料,4年前,我开始动笔写作。这些内容,一部分我发在了一个自己很早前建的公众号上。

没有多少人关注,每次看的人也很少,没有经济利益,更没靠写这个东西有什么名气,甚至于我都差点把那个公众号写死了。

但最后,我还是坚持在那个公众号上写完了国企历史的部分。

这个号现在改名叫“历史有态度”,去后台搜索关键词“国企”,还能够找到我当年写的那些不成熟的东西。

为了完成这个“纯业余”的任务,我看的相关书籍,估计比写一篇博士论文还多,查阅的资料更是数不胜数(以下截图,仅为极小部分内容)。

我之所以这样做,没别的原因,我就是想把这件事做成而已。或者说,我也想通过这样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过程,炼炼自己的心,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拥有更强自我驱动力的人。

毕竟,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一定要相信: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外在和他人,而是头顶有天,脚下有路,心中有度。

PS:

做现在“栩先生”这个公众号,从一开始没人看、没人理,慢慢写到现在,也是自我驱动的产物。

当然,现在有了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和支持,也就不只是自我驱动这么简单了。

它还意味着责任与义务,意味着需要不断地去改进、提升,自我革新,以更好地为大家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

所以,提前做个预告吧,4月份可能又有一个新东西做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一如既往予以支持。

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