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思明居士 2019-03-25

早在夏、商、周三代,酒就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紧密连接。夏、商两朝年代久远,虽然能从考古出土的众多酒器中看出当时贵族已普遍用酒,但实实在在的饮酒礼仪和习俗却是无从考证。

周代的风俗礼仪中,有冠,昏(婚)、丧、祭、乡、射、聘、朝八种,每种礼的仪式都有酒贯其中。例如男子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仪礼·士冠礼》记载在冠礼活动中“嫡子蘸用醴,庶子则用酒”,由此可见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用不同的酒,在当时已有了明文规定。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专门以“酒”为主题的乡饮酒礼,更是把与酒有关的礼仪与习俗表现的淋漓尽致。《诗经·七月》中描述了乡人十月在地方学堂里行饮酒礼的情景:“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友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饮酒礼仪和习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初是很简单的,后来在贵族的刻意要求下,就越来越繁琐。对饮酒礼仪的细节规定,从史料来看,在西周时期已经相当严格和具体了。

就宫廷饮酒礼仪而言,首先是要严格掌握饮酒时间(只有在重大的庆典或祭祀、行礼之时才可饮酒),其次是饮酒顺序(饮酒之时先天地鬼神,后按长幼尊卑的顺序),再次对酒具的陈列和使用,所饮酒的种类,饮酒的爵数等,均有详细的规范来加以约束,由专设的酒官来监督大家的饮酒行为,以使其符合礼仪。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1、

秦王朝后期的暴政对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的破坏极度严重,汉儒强烈要求王朝实行“礼乐教化”,以此来恢复旧日的文化秩序。西周已成体系的饮酒礼仪经过秦制的改动,到了汉代又重新调整完善,有了新的发展,并得到普及,逐渐形成一些饮酒礼俗。

礼仪制度的改革和确立要从汉代的宫廷宴饮开始。汉初定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祖刘邦心里很不踏实,但又对这些“布衣将相”无可奈何。

博士叔孙通根据高祖和群臣的文化素质程度,“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制订了一套和周礼相比简易了许多的宫廷礼仪制度,其中包括宫宴规范:“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仰首,以尊卑次起上寿。殇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因汉初的功臣大多是粗狂彪悍的武将,他们都极能饮酒,而醉后难免要有无礼的举动。不让他们失礼只能从源头控制,献酒九次之后就停止饮酒,不合礼仪者要被赶出厅堂。自此之后,“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祖大悦,始知“为皇帝之贵也”。

在研制新礼的过程中,叔孙通曾请鲁地儒生帮忙。鲁地两生曾讥笑叔孙通“所为不合古”,叔孙通笑其“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时代变化了,古制自有不适用者,不变怎么行的通?我们应该肯定叔孙通化繁为简而不失礼之精髓的礼仪改革。

这套新的礼仪制度,虽然没有周礼那样繁琐、厚重,但是同样起到严格区分君臣、尊卑、上下的作用。这样的饮酒制度自然是汉代饮酒礼仪的最高标准,其辐射之广,影响之深,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不能见到它的印迹。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2、

坐位的朝向,整个汉代大致都是堂上或单列的位置是上座,堂下的位置是下座,坐位东向是尊座,北向是卑座。吕公请客“令诸侯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以东向为尊,在《史记》中有充分的反应,如《史记·周勃世家》云:“周勃不好文学,每招诸生说士”,自居东向的座位,趾高气扬地和儒生们说话。汉武帝时丞相田蚡“尝召客饮,坐其兄益侯(王信)南乡(向),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

田蚡为了表现自己尊贵的地位,越过兄长东向而坐。太史公觉得他的行为很不妥,认为他“貌侵,生贵甚”自以为是,他和兄长同为侯爵,地位相当,而他违背了长尊幼卑的礼仪规范。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礼记》中有:“南向北向,西方为上”,《风俗通义》中亦云“宅不西益。俗说西者为上,上益宅者,妨家长也。" 汉代人普遍认为向西扩建房子是不吉利的行为,因为西方为尊长所居,扩建恐怕会对长者造成损害。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在堂室结构的室中,都以位于西方而面向东为尊。此种座次在我国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也多有反应,主人端坐在房间的西面,面向东方,接受客人的拜访。

在堂室结构的室中,宴席尊卑座次则有变化。堂是古代宫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宫室主要建筑物的前部中央,往往坐北朝南。堂用于举行大典、接见宾客等,有时也举行大型的宴会。在堂中举行宴会时,就不是东向为尊了,而是南向为尊。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刘邦统一天下要求齐国贵族田横入朝,田横不愿而自杀,死前他对他的门客们说:“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己甚矣。”这充分说明了在堂内,南向为尊。

尊者入上位,剩下的人按尊卑以竖排的方式分别坐于尊者前方左右两侧,左侧尊于右侧。座次程“凹”字型,中间留出空场,以供侍者上酒食或是进行各种娱乐表演。特殊情况,“凹”字的开口处也坐人,这个位置的人相对来说地位最低。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有一个或三五个来宾,主客相对而坐,也有斜向坐,如果主客社会地位、尊卑相当还可以同席并排而坐。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这在很多汉画像石中都有反映,如在江苏铜山县洪楼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就刻有主宾对坐。在四川成都出土的汉画砖宴饮图中,有两人坐一席,另有两人斜坐一席,对面又有两人坐一席的。如果客人较多,宾客分两列就坐,身份较为尊贵或年长者也可同主人居中并排而坐。

宾客身份地位相近者可以同坐一张席,如果身份差别较大,则不能同席。《史记·田叔列传》褚先生补曰:“(平阳)主家令(田仁和任安)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此二人拔刀断席别坐。”田仁和任安两人觉得与骑奴同席有辱身份,竟然用刀断席,可见身份观念之强烈。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3、

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汉代的酒器也由陶器、青铜器、木器,发展到金银器、漆器、玉器等,种类更加丰富,技术也不断进步。古人历来讲求“美食美器”,酒具和其它餐具一样,同样代表着主人的身份与地位。因此,贵族更看重酒器的质地与外形。

汉代,我国的酒具已经基本定型,按不同用途主要分为饮酒器、取酒器、盛酒器和贮酒器四大类。贮酒器主要有“樽、瓮、缸、卣”等;盛酒器主要有“樽、彝、钟、盆、壶、铛、兕、罍”等;取酒器主要有“壶、瓢、箪”等;饮酒器主要有“钟、爵、盂、盏、角、斛、勺、觥、觯”等。

商周时代,在贵族家庭中,青铜器成为家用和典礼的常用器皿。人们对青铜酒具的使用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发展(逐渐摆脱了作为礼器的雍容华贵,而向较为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具的方向发展)到汉代仍有使用,主要是壶、锤等,它们在前代的形制基础上有所改变。如罍,与商周时期相比,颈部缩短,腹部鼓起,显得比较矮胖。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汉代继承战国陶器的实用性,以灰陶、硬陶仿照青铜器的样子,制作酒器。比起战国时泥制灰陶和夹砂灰陶更加坚实耐用。汉代灰陶酒器,一般呈青灰色,陶质均匀。硬陶多流行于长江以南,由粘土烧制而成,质地坚硬。

釉陶的发明,标志着汉代酒器的重大发展,它是在普通陶器的表面,涂上一层含铅量很高的釉。西汉中期,釉陶酒器主要是盛酒器,如壶。到了西汉末年,釉陶酒器又增加了尊、罐、勺、斗、杯等。

东汉时期,瓷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陶瓷酒器摆脱了原始状态,取得了飞跃性进步,出现了壶、碗、杯等青瓷酒器,正是精选制瓷原料、改造窑炉结构、提高烧制技术、改造胎釉配方的结果。青瓷酒器色泽纯正,透明有光泽。除了青瓷酒具东汉还出现了壶、晏、双耳罐等黑瓷酒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酒具进入了瓷器时代。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汉代贵族们的酒器,多为漆器,高雅而尊贵。漆器在战国两汉之际很受人们的喜爱,它们大多是内红外黑,在黑底上用红、褐色漆和金色涂料绘出各式凤纹、鸟纹、云气纹、卷云纹、柿蒂纹和几何纹。

汉代的漆器继承了战国时的作风,并在此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数量之多,产地之广、传播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彩绘夹经胎漆耳杯,为西汉早期酒器,杯外上以黑漆,近口沿处以朱漆绘一圈花纹,腹外分别画四对朱漆凤鸟纹,双耳背部绘朱色的勾曲纹。为御用之物,可能是皇帝的赐品。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制朱漆耳杯”,距今两千多年,仍然艳丽夺目,朱墨分明。由此可见西汉漆器的工艺水平之高超。漆器虽不如铜器那样经久耐用,但其华美轻巧又有一种高雅的秀逸之气,摆脱了铜器所造成的庄重威严的环境气氛。

由于漆器价格昂贵且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又容易蚀坏,因此日渐衰落,逐步被迅速兴起的瓷器所取代。汉代还有玉制酒器,在《羽林郎》中提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最具代表性的玉制酒器,当推酒泉所产夜光杯。东方朔所著的《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进献割玉刀和夜光常满杯。在《周礼》中也有提到“玉瓚”等,说明玉制酒器虽然稀少珍贵,但其制造历史已很悠久。

真鄙儒也·不知时变:汉代饮酒礼仪的简化!

4、

汉代“禁民夜作”,所以公开的、正式的宴饮活动大多在白天举行。《淮南子·时则训》中记载:“……止交游,禁夜乐,蚤(早)闭晏开,以塞奸人。”夜间的宴饮游乐被严格禁止,主要是为了维护治安的稳定。

例如,汉武帝时的魏其候窦婴宴请武安侯田蚡“平明,令门下候伺。至日中,丞相不来,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相卒饮至夜,极欢而去。”田蚡快中午的时候还没到,窦婴就有些担忧了。东汉张衡在其《舞赋》中写道“于是饮者皆醉,日亦既昃。”人们都喝醉的时候,差不多太阳也要西落了。由上可见,正式的宴会是安排在白天的。

但是夜间饮酒或通宵达旦饮酒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主要是一些特权阶层,他们不受时间的限制。广陵王刘胥在畏罪自杀前曾“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警、胡生等夜饮……左右悉更涕泣奏酒,至鸡鸣时罢。”

民间也有吏民夜间私自饮酒的,例如飞将军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李广和霸陵尉都在夜间饮酒,这说明民间是禁止夜行的,但并不禁止夜间饮酒。

撰稿/默默【读史品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