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林退不下的热,不用药怎么退?

 守脑如玉做自己 2019-03-26

最近孩子发烧的问题被问得多,今天我来说说这种吃美林退不下来,甚至越吃温度越高,包括伴有咳重的发热,如何安全退热不用药。

中医看病,讲究找准病因。就拿发烧这个症状来说,寒、热、湿、食,加上人的不同体质、情绪波动,至少有五六种发病的原因,只有找准这个病机,针对病机去治疗,才是有效的治疗。否则不仅治疗无效,还会伤害身体的正气和生机,让身体机能逐步减退,抵抗力下降,疾病缠身。

我们如何抓住主要病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呢?

抓病机从搜集跟病情有关的信息开始,也就是要用中医望、闻、问、切多种方式,结合中医对人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和决断。

这里我只说说如何运用好用、易学的腹诊和舌诊,帮助分辨那种「美林治不了的发热」的病机。

以痰湿和水饮为主要病机的发热

发汗解表是没用的

先观察舌。如果舌苔腻,舌面上堆积着就像过去糊窗户缝的那种腻子,黏稠致密,这说明体内痰湿阻碍了气机。如果舌面上水津津的,是水饮停滞胃肠。

不论是痰湿还是水饮,都跟饮食不能很好的转化吸收有关,所以一般可见几天不大便,或者大便无力黏腻等。如果舌边、舌尖都异常发红的话,说明不仅体内有痰有饮,还有热邪,容易出现心烦,咽痛,扁桃体肿大。

注意:在「以痰湿和水饮为主要病机的发热中,是无法通过发汗解表来退热的。就像用柴火去烧一锅汤,煮沸了很长时间,汤里的水分都被蒸发走了,但那层油还是漂浮在表面,几乎没有减少。也就是说,发汗退热只是除去了体内的水分,痰湿和水饮的部分没受到影响,引起发烧的原因还在,就不会彻底退烧。

这个时候用美林就会暂时退热但很快又烧起来,越发汗有可能烧得越重。

痰湿和水饮发烧的主要治疗原则

第一注意避免过量发汗。

不管是通过吃美林,还是其他药物疗法,包括中药,因为体内的饮食转化为气血这个过程已经出现了障碍,多次发汗,会让身体津液匮乏,容易导致高热惊厥抽搐。

第二务必忌口,避免痰湿水饮加重瘀滞

特别注意,甜食如蛋糕、糖类;油腻高蛋白如肉蛋奶或油炸食物;寒凉,如水果、饮料;黏腻,如粽子年糕等都要严格禁止。

同时,还要注意,没必要喝大量的水。因为看起来发热干燥只是表象,内在却是脾胃转化功能障碍导致体内的津液输布不均,没有办法将体内的津液输送到上焦去滋润皮肤表面,但中焦脾胃却不一定是缺水的状态,饮水过多只会加重这种不均,对治疗发热本身无益。

病中饮食,对五岁以前的小孩子,可以用小米大米熬粥,熬出浓浓的粥油,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吃软烂的米面,稍加点盐即可。

再有,别吃撑,米面吃撑也会积食的。

第三,艾灸腹部吸收处,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健运,温化痰湿、水饮。

艾灸时间以每次一小时以上为宜,时间太短,水湿未化,病情不会有明显改善。(注:吸收,是厚朴中医“无为灸”的专用词,指的是施灸者施灸时手下会有吸收的感觉,这个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如果不具备这种判断能力,可以尝试短时间的灸神阙、关元等穴位试一试,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艾灸最好结合腹部的按摩。按摩手法无需过分讲究,只需要注意力度轻重适当,以孩子接受为度,重点在心口窝上点按,上腹部,肚脐周围按揉,用心感受腹部的质地软硬的变化。若是按出有疼痛不适感,说明此处是病灶,需多多按揉,令不适感减轻直至消除。

如果你并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灸得对,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孩子觉得舒服不烫,不烦不躁不躲。

(2)灸处皮肤不要发红,微微红还是可以的。

(3)腹中有水鸣音出现,或者有排气,小便增多,想大便等现象。

(4)如果原来睡不安,灸对了可能会迅速入睡,并且较之前安稳。

(5)遍身微微出汗,潮湿或者黏汗,但非大热大汗,大汗伤阴,而遍身微汗是津液输布恢复正常的表现。

出现以上情况,说明艾灸能量透至体内,帮助身体运化掉痰湿水饮阻滞。身体气机得以恢复,于是津液布散,内外通畅,营卫调和,热邪得散。

如果,你会腹诊的话,可以直接诊察心下位置,是否存在硬硬的块儿,或者按揉的时候感受到皮肤下面有比较强的抵抗感,按之不适或疼痛都说明此处是病机所在。通过艾灸或者按摩,都可以有效疏通此处。此处若通畅,大部分发热感冒都可以不治而愈,如果不通畅呢,就有可能出现高热之后发展出肺炎。

过去的人吃得简单,小孩发热多是外邪所伤,比如受寒,外寒束表,因此发汗解表就好了。而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是,阳气不足而阴有余,小朋友也常常摄入过量营养,造成痰湿水饮体质,所以发热咳嗽中有许多是因为痰湿和湿热阻滞了气血的运行而导致的。此时就不能再单纯解表了,一定要针对病机,运化水湿,疏通阻滞,才能有效。

治疗方向错了

那还不如不治

我有一个学生的孩子,曾经出现过因为水饮阻滞中焦引起的大便不出,发热咳嗽。起初,家人认为是积食不大便导致的发烧,给孩子用开塞露通便,结果热退了没多久又烧起来,然后改吃美林发汗,再一次热退了又烧起来,而且烧得比之前更高,还损伤了津液出现了烦躁的症状,于是家人又给孩子吃川贝枇杷露、水果汤润燥,结果导致脾胃进一步损伤,咳嗽加重。

后来听取我的建议,忌口,改用艾灸和按摩,很快恢复。

虽然家人一开始也使用了一些中药,也试着用中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但这不是真正的中医。真正的中医不能只看局部,不考虑整体的气机和病理就下结论。

如果搞错了发病的原因,就很可能越治越重,还不如不治。相比错误治疗,更好的方法是减少饮食,多静养,等待本身的正气发挥作用,身体也可自愈。

当然前提是,你对孩子的神是否充足安定要有判断,如果这个也做不到,那就尽早求助靠谱的医生吧。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