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熟人”的背后

 汐钰文艺范 2019-03-26
  近日,黑龙江省卫生部门向社会发布《医护人员落实“看病不求人”承诺书》,以让公众实现“看病不求人、挂号不求人、住院不求人”的目的。而医务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之便帮熟人加塞、安排床位,或将暂停执业。

  看病找熟人,在当下司空见惯,可谓人情社会下的“中国式看病”之“特色”。有熟人好办事,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语境下,医院里如果有个熟人亲友,就有随时可利用的医疗人脉资源——“找熟人看病”,可以享受其他患者没有的便利和实惠,比如,没有小病大治、过度检查的担心,没有医生诊治不认真、花冤枉钱的焦虑,至少可以不用挂号排队,省去时间上的消耗,大大降低就医成本。

  而医院没熟人就不一样了——患者只能老老实实排队,尤其是从外地赶来大城市看病的患者,排队挂号是件艰难的事,排上一天的队也不见得能挂上号;医院没熟人,也许患者面临的还有“小病大治”——时下某些医生给人看病,患者一来,不问具体情况,动不动就做化验检查,似乎得了“仪器依赖症”;患者身体稍有不适,不管病症轻重,都要求输液——有时治个感冒,居然会花上千块钱,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新闻。

  医院的“小病大治”,过度诊疗,虽令公众深恶痛绝,但屡禁不止,其背后的隐情其实都很清楚——医院的创收机制,是以“指标完成的多少”论英雄。这是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使然。患者兜里的钱直接与医生的绩效工资挂钩,在这种乱象丛生的医疗生态下,患者怎有安全感可言?因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找个“熟人医生”就让患者放心许多。

  从制度层面杜绝这种歪风,当然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医疗环境。但是,“找熟人看病”,其实仅是“特权”泛滥的冰山一角。君不见,还有将特护病房当成养老院,且个人花不了几个钱的特别“患者”,更有怕去医院花钱、不管多重的病都随便买点药对付的草根患者——“找熟人看病”与此相比,怕是小巫见大巫吧。

  所以,要从根儿上消除某些陋习,不单单是医院要考虑和解决的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