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石症悄悄光顾,切莫小瞧了这些小石头!

 忘问切 2019-03-27

有胆有“石”专栏应邀而来,专业医师团队为您讲述胆石症的常识、症状、治疗、预防……

文丨王浩、张立超、侯森林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胆胰内镜外科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胆石症通常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以及肝内外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一种疾病,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说起胆石症的历史,不可谓不长。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085-前945)中便发现过胆囊结石,我国的马王堆汉墓中的女尸中也曾发现过胆结石。公元前4世纪之前,便已有关于胆石症的相关描述记载。

从流行病的角度来说胆石症患病率受种族、民族、遗传、地理、饮食、行为等因素影响。相比于我们熟知的胆结石,其实除了胆囊里可发生结石外,凡是胆道系统里胆汁流过的地方均可发生结石。在西方国家,结石主要发生于胆囊,但在我国及东南亚、日本一带,原发于胆管系统的色素性结石也很常见。

正所谓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石症的发生率也悄然而起,不容小觑。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介绍胆石症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

首先来介绍一下,胆囊是何物?

胆囊是一蓝灰色、梨形的囊样器官,位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从肝门右端附近向前延伸至肝下缘。胆囊长约7-10cm,最宽处为3cm,容积约为30-50ml。进出胆囊的管路叫做胆囊管,胆囊管长约2-3cm,从胆囊颈行向左后下方,与肝总管汇合后继续下行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5-8cm,管径约3-6mm,在十二指肠降部的左侧,胆总管与胰管相遇,二者一起进入十二指肠肠壁并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其末端缩窄并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说白了就是胆囊位于肝脏的下方,就好像是处于肝脏的怀抱之中一样。另外胆道包括肝内和肝外两部分,肝内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于肝内的毛细胆管;肝外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和壶腹部。他们均是胆汁经过的管路,同时也是胆石容易停留或形成的地方,是理解胆石症的基础。

而胆汁是一种什么“汁”呢,它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可能有很多人误以为胆汁是由胆囊生成的,实则不然,胆汁虽然名字是“胆”字辈,但却不是胆囊产生的,而是由肝脏产生的。肝脏每天生成大约800-1200ml胆汁。

胆汁与血浆等渗,主要成分有水、电解质、胆汁酸盐、磷脂、胆固醇、胆红素以及其他内源性生成物和摄取物。其中胆红素是来自衰老红细胞的血红素的降解产物;而胆汁酸盐,即胆汁酸,它的生成能促进其他胆汁成分的分泌,特别是水和钠,另外它还可以分泌有潜在毒性的化合物(如:胆红素、药物代谢产物等)以及溶解肠道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吸收。

胆汁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在肝脏内,胆汁从肝内胆管流到近端肝管或肝总管。空腹时分泌的胆汁约50%从肝总管经胆囊管进入胆囊,其余胆汁则直接进入肝总管和胆囊管汇合形成的胆总管,所以空腹时几乎没有胆汁从肝脏排出。同时,胆囊会吸收胆汁中高达90%的水分,可见胆囊是一个起浓缩和贮存胆汁功能的器官,而并非主要生成胆汁的器官。

最后,胆汁又是怎么从胆囊排出到胆总管的呢?

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形成Vater壶腹进入十二指肠。在和胰管汇合前,胆总管逐渐变细,Oddi括约肌环绕胆总管和胰管,后两者又有自身的括约肌,因此胆汁通常不会逆流至胰管内。因为人的进食是间断的,而胆汁在肝脏的产生是持续不断的,人体为了适应这一现象,最大限度利用胆汁的生理作用,在各个时段胆汁的流向是不一样的。

进食后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胃肠激素的释放以及胆碱能神经的激活促使胆囊收缩,同时胆管括约肌舒张,可使约75%的胆囊内成分排入十二指肠,从而使食糜与胆汁混和,帮助食物尤其是脂肪的消化吸收。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一旦胆囊内或者胆道内胆汁流动不畅、发生瘀滞就会容易发生结石。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是胆石的发生却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