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行川话的达州有个安仁乡,当地人说得一口“安仁话”,周边乡镇的人都难以听懂。而这种独特的方言语系,却与千里之外的长沙话极为相近。 从发音到词汇,安仁话都和通行的达州话不同。如太阳,安仁话叫“喱列古”,月亮叫“月公”,明天叫“麻的”,什么叫“莫嘎”,爷爷叫做“嗲嗲”,爸爸叫做“哟哟”,妈妈叫做“咿呀”等。 据了解,安仁话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达川区安仁乡位于达州市的南端,属丘陵山区。距城区52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人口1.2万余人。“安仁柚”“安仁板凳龙”“安仁话”并称为安仁“三绝”,其中尤以“安仁话”最具特色。 据安仁乡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安仁话”是明末清初那场被称为“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浪潮的遗存,是湖南籍移民带入,又经过移民后裔传承下来的。 移民入川的湖南人不可胜数,为什么其他地方没有长沙方言流传,而仅存于安仁乡呢?这座“语言孤岛”又是怎样得以保存的? 原来,安仁乡地处丘陵地带,山高林密,数十年来,人迹罕至,交通极为不便,到最近的麻柳场有三十里山路。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半封闭状态。 在自耕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条件下,安仁居民与外界交流少,接触、学习达州本土语言的机会少。而安仁乡居民基本上都是从湖南移民而来,所使用的长沙话不会带来交际上的困难,没有放弃长沙方言改学别的语言的必要,因此安仁话得以传承。 现在,“安仁话”与达州本地四平话、开江“永州腔”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环境,已进入达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