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质的区别,是你的发心 众多驯兽育儿法中,我觉得还是杨永信最直接。讲道理或威逼利诱让孩子服从自己,本质跟电击孩子没有区别,前提都是“我对你有权力”。其实就是欺负孩子还小,想要生存,需要依靠父母。 面对这种问题,我都会回答:电击你孩子呗,这样见效最快。 比如,在之前那个被各路大V热捧的外国爸爸教育女儿“生气是可以的,但生气太久就有问题了”的视频里,那位爸爸讲的道理堪称身心灵教科书级别,但出发点依然是把女儿改造成爸爸认为的正确的样子,是最高级别的驯兽法。还有正面管教,也是被一堆漂亮道理包装下的驯兽法。 所以,这样的父母不完美,但是很谦卑。这样的孩子成长会有遗憾,但不会有人格层面的创伤。这样的孩子人性闪闪发光,等他们长大了,就是这个国家文明的曙光。 02 再仔细说说 ① 问:给孩子自由的“度”怎么把握? 答:当父母处在觉知中,有现实的边界感,就可以给孩子百分百的自由。 ② 问:那么放任,放任成“熊孩子”怎么办? 答:真正的教养,与驯养不同。而“熊孩子”,不是宠溺出来的。 ③ 问:可是,如何让孩子懂得规则呢? 答:首先要思考的是,人类为什么需要规则?规则在什么语境里才成立?规则是用来维护共同的感受。规则只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才成立。 ④ 问:你所说的“界限”是什么?怎么分辨? 答:界限即自由,自由即界限。 比如,在父母面对自己与孩子的分歧时,搞清楚“这是谁的事儿”就是看清界限。 孩子的事,无论你多看不惯,管住嘴巴,内观自己。除非孩子喜欢听到你的想法,那么就可以把自己活生生的体验分享出来,而不仅仅是对一个“高明”的结论。少一个“答案”,孩子的人生就多一种可能性。 当我们因为孩子的事儿而焦虑痛苦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内观自己、成长自己的契机,我们可以经由这份焦虑看到自己内在的冲突、内在的纠结。 比如,有的家长特别担心孩子怯懦内向,担心孩子人际关系不好。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向内看一看,我们内在是不是有一个受伤的小孩,经常被评价为“你是怯懦的,你这辈子没出息的”。 ⑤ 问:不管他吃糖,吃坏牙齿怎么办? 答:搞坏牙齿的不是零食,而是父母的焦虑。 问:孩子迷恋游戏怎么办? 答:孩子迷恋电视,沉迷游戏,需要的不是矫正。 问:孩子总喜欢打扰他人,为什么? 问:孩子喜欢扔东西,怎么办? 问:夫妻有冲突,让不让孩子知道? 问:孩子撒谎,怎么办? 问:孩子不要上幼儿园!怎么办? 问:孩子闹觉,不肯入睡怎么办? 问:孩子撒泼打滚无理取闹,怎么办? 答:养育孩子,看见自己。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平台皆有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