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押是古人的一种签名方式,花押一般不是直接用草体写自己的名字,可以画一个特殊意义的符号,也可以是多字组合成一字,总而言之,一个符号,五花八门。 宋徽宗花押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的最后,讲到阿Q被抓到衙门审讯后,要在口供上花押签字:
因为阿Q不会写字,也没有花押,衙门的师爷就让他画一个圆圈当花押:
花押起源于唐朝,繁荣于北宋,南宋开始衰落。花押开始时是士大夫们的一种签字方式,后来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 号称礼仪文明之邦,但90%以上像阿Q一样的民众却是文盲,不能不说是对阿Q时代的一个历史讽刺。 文献记载最早的花押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的大臣韦陟的签名。 《新唐书》记载韦陟五朵云:
韦陟生活非常奢华,用五彩笺当信纸,只口授,让会写楷书的娇美侍妾代写书信,自己在最后的时候签一个“陟”字,像五朵云。 小篆“陟” 韦陟五朵云具体是什么样子已不可考,应该类似小篆的“陟”字。 李隆基的花押 唐玄宗李隆基也学韦陟的花押。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鹡鸰颂》上的花押,就是李隆基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出隆基二字。 宋徽宗的花押 宋徽宗的花押 历史上最有名的花押,就是文青皇帝宋徽宗赵佶,他的花押一般解读为“天下一人”。 赵构的花押 宋徽宗的儿子宋高宗赵构,流传下来一份给岳飞的御札,里面有赵构的花押,看上去像一个“伍”,其实是“人王”。赵构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颠沛流离,多次被金国追杀。但赵构确实宋朝皇帝中少有的会武艺的皇帝(另外会武艺的皇帝是宋太祖和宋太宗),赵构的花押笔迹在内敛中有一种杀气。 虞允文和钱端礼的花押 南宋临安开化寺六合塔有一个“南宋尚书省敕赐开化寺牒碑”,上面有虞允文和钱端礼的花押。虞允文曾在采石矶大败金主完颜亮,花押却极其简明。 崇祯的花押 明代崇祯皇帝朱由检的花押是“由检”二字的组合,还多加了一点,显示出他表面圆容,而内心刚愎的性格。 朱耷的花押 明末清初,明朝遗民、大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花押一会儿是哭之,一会儿是笑之,表现了他对明亡的悲愤之情。 宋朝的花押还传到了日本。 足利义满的花押 ![]() 织田信长的花押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