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禹文化|多少亭台烟雨中

 cxag 2019-03-28

     会稽山禹庙始建于夏启时代,此处祭祀千年不绝,绵延至今。禹陵内留下的众多碑记,叙说着历朝历代祭禹活动的开展情况,但有好些碑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不少碑刻得以保存至今的,则殊为珍贵。古人为了保护那些树立在外的石碑,建立石亭覆之。现在,我们来一一细数这些现存碑亭的前世今生。

大 禹 陵 内 碑 亭 的 前 世 今 生

      禹陵内今存碑亭共九座,明代一座,清代四座,民国至今四座。

— 窆 石 亭 —

窆石亭

     窆石亭的始建年代已不可确知,原先为木亭,容易腐朽(见《重修窆石亭记》)。明天顺四年(1460)对之大修,改建为石柱碑亭,在两年内得以完成。现存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尚能一睹其真容。后来此亭由于自然因素而不存,现在的窆石亭为近来新建。

— “禹陵重修窆石亭记”碑亭 —

“重修窆石亭记”碑亭

      亭中之碑主要记叙了天顺四年(1460)人们修缮窆石亭的过程。所覆之亭则建于天顺六年(1462),为景区目前所存石亭中最为古老的。细观石亭的斗拱结构,不仅巧夺天工,且与原“大禹陵碑”碑亭的式样十分相近;再由石柱上的侵蚀程度来看,可大致判断此亭为明时原物,亟需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 “ 大 禹 陵 ”碑 亭 

“大禹陵”碑亭

     “大禹陵”碑亭始建于嘉靖三年(1524),碑中之字为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上方民国时期老照片中的碑亭,为其原貌。遗憾的是此亭毁于1956年强台风之中,如今的碑亭为1997年仿原貌重建。方形,单檐歇山顶,梁架部分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斗拱、额枋均施有彩绘。

— 岣 嵝 碑 亭 

岣嵝碑亭

      岣嵝碑亭始建于嘉靖二十年(1541)。方亭,四柱,石质结构,亭顶单檐歇山造,柱间有石栅栏,北向额枋刻有“岣嵝碑亭”四个篆字,落款“咸丰癸丑”,即咸丰三年(1853),据此可知清代之时,曾对其有过重修、大修工程。 

— “ 禹 穴 ”碑 亭 

“禹穴”碑亭

    “禹穴”碑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三月,会稽知县昝霨林重立并书,盖此碑亭亦建于同一时期。

— 乾 隆 御 诗 碑 亭 

乾隆御诗碑亭

      御诗碑亭约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系石构方亭,梁架作四架卷栅式。翼角起翘,斗拱、梁、枋等皆施彩画,亭顶单檐歇山造。诗歌为乾隆帝御祭大禹陵时所题,后镌碑立于禹庙大殿前,并建亭覆之。

— “重修会稽大禹陵庙碑”亭 

“重修会稽大禹陵庙碑”亭

      位于窆石亭侧,清嘉庆五年(1800)立碑,亭应为同一时期所建。

— “重建绍兴大禹陵庙碑”亭 —

“重建绍兴大禹陵庙碑”亭

      位于禹庙大殿东侧。民国二十二年(1933)立,为仿清式的石刻碑亭,但总体刻工较清代而言已逊色许多。现存老照片中,尚不见此亭,当为大殿重建后所立。

 “会稽大禹庙碑”亭 

“会稽大禹庙碑”亭

      位于禹庙大殿西侧。民国二十三年(1934)立,碑亭为混凝土结构。

大禹陵

碑 亭

       就现存九座碑亭的石刻工艺而言,不同时期的建筑水平及风格差异十分明显。

      原先明代的三座石亭(今存一座)风格,均属较为考究的斗拱结构。现存清代的四座石亭,其式样已属简单的榫卯结构。建于民国后的,除大殿东侧的石刻碑亭外,其余都为钢筋水泥建筑。此外,从石刻碑亭的风化程度,也能辨别其年份。

      大禹陵内的碑亭是千百年来祭禹活动的重要见证者,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建筑遗产。因此,对其进行维护、修缮,更是传承中华文明、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大禹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