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唯德我福 2019-03-28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在二三线城市,分散的社交媒体和难以聚焦的受众兴趣,使得线上的宣传无法垄断全局。相反,在公交站、地铁、墙体等随处可见的户外广告,却能在密集的人群中得到最大的曝光,并且精准针对当地消费者,可以说是线下版的LBS,从而进一步引发口碑传播。

我认为: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是一门学问,尤其是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下沉,二三线城市的广告自有乾坤。能从中学个一招半式,可以给更“时髦”的营销带来启发。

本地化——越接地气,越有人气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在上图中,最容易让看到这块广告牌的人引起共鸣的是“火锅”和“北碚”两个关键词。

“火锅”是主体,“北碚”则是当地地名,不论是对本地人还是游客来说,都能够成功引起注意。这种突出本地化的文案正是小城市户外广告的一大特点,即便打广告的品牌不够知名。不是百事可乐、德芙、华为这样的大IP,突出跟当地的联系,就能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凸显出独特特色,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进一步探究。

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在他的著作《乡土中国》里,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从基础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重视这种乡土性,才能触碰到中国消费者的根。

事实上,本地化的广告也得到许多大品牌的重视,比如:支付宝就针对不同的城市推出了不同立体码和宣传物料,力求做到一城一特色。腾讯视频也在各个城市投放了用地方方言写的户外广告,让人觉得亲切、接地气,过“硬”的广告感自然也就削弱了。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本地化要做得巧,需要真正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语言、习惯、标志性的代表物等等。选择放在广告上的文字和图案准确,才能引起正确的情绪。可能是属于当地人的一份熟悉感,或者是自豪感,又或者是自我的小调侃。在情感上与当地消费者实现沟通和“诱导”,广告本身就成功了一大半。

场景化——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在这幅地铁广告中,文案描述了一个十分具体的产品运用的场景:“吃辣喝的酒”。

一句简单的话,却很能说中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向行人概括了自身产品的特点。同时,要注意的是这则广告是被投放在成都、重庆的地铁里,切合当地人的饮食消费习惯。这样的场景化是线下广告值得去设计的地方。

支付宝在南京投放的一组公交站广告也把场景化思维玩得风生水起。通过聊天内容截屏,广告展现了支付宝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公交卡、查社保、交电费……

支付宝还自导自演,手写篡改广告成土味情话,将场景化和趣味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符合南京人民生活的调性和语言习惯。操作很生活、很接地气,并且突出了卖点功能,是很值得玩味借鉴的。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场景化思维就是要帮助人们从抽象思考移步到更具体化的思维当中,给消费者一个去了解、购买广告中产品的理由。场景化思维也是以产品带品牌的一种做法,不泛滥谈情怀之流,而是实实在在地回应人们的某种具体需求,因此更能收获关注度。

不谈转化都是耍流氓

学学二三线城市的户外广告,你的营销会“更时髦”

在地铁里,很容易被这样一幅广告抓住注意力。

为什么?

在人流密集,行色匆匆的场所,简洁、直接、有意向感的静态内容,能够占据人们所剩不多的注意力。而这幅广告的妙处,在于将珍贵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了转化环节。

图上有两处明显的call to action(召唤行动),一个是电话号码,另一个是二维码,这就为短暂的吸睛搭上了转化的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