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始石经》

 jishiaimin 2019-03-29

《正始石经》 是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年间(240-249)的刻石,碑石上所刻的是儒家经典著作《尚书》、《春秋》两部经书,每一个字都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各书写一遍,所以又称《三体石经》,相传是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邯郸淳、嵇康等人书写的。

《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与东汉晚期的《熹平石经》一起立于当时都城洛阳的最高学府“太学”门前,晋代就被毁坏,埋在地下很久,一直到近代才陆续有残石出土。

《正始石经》

上面的“古文”是在秦统一天下之前的六国古文的基础上整理、定型而成的;“小篆”汇集了汉篆的特点,与秦篆的风格完全不同,字体是长方形,方劲挺直,是受了汉代篆书碑额、汉代金文等影响而形成的;“隶书”也是经过统一和规范后的隶书,与风格多样的汉隶不同,可以看作是当时的标准书体。

《正始石经》

碑上的三种字体的书法都非常工整,属于同一字体的字在笔法、结构上得到了一致,模式相同。它对后代影响很大,不少人都把此作为学习篆书和隶书的范本。另外,这块碑在章法布局上是三种字体间隔并列,这在三国以前是没有的,以后有不少碑刻模仿这种作法。

《正始石经》

《三体石经》在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汉字书体演变以及多种字体并存的痕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