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虚室生白3ud10a 2019-03-29

作者:孟春明

从1953年到1993年,将近40年时间,我们的几代人经历过一个特殊时期,这就是票证时代。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凭票购买,大到手表、缝纫机,小到火柴、蜡烛,如果想买,除了钱之外,还必须相应地手里有与之匹配的票证,否则,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何况大家都差不多,手里没钱,买点必需品,真的要节衣缩食。全国城镇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都采取的是凭票、凭证,举凡城镇户口的人家,家家户户最金贵的物件就是各种包括粮本、副食本、煤本等购物本以及粮票、布票、油票、香烟票、工业券等等,这些可是生存下去的根本。农村虽然吃粮不用票,您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可是自给未必自足。想买别的东西,只好从鸡屁股里边掏,其他东西,想买连票证都少得可怜。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那年月,每个月的二十几号,北京城里由粮店的工作人员进院入户发放粮票,或者各家自己去粮店取下一个月的,粮店统统国营,概莫能外。粮票按性别、职业、工种、年龄发放,按比例分成粗粮票即粮票、面票即白面票、米票即大米票、油票几种,上海甚至有面额半两一张的粮票。各地壁垒森严,想在家乡之外的地方混饱肚子,必须凭证明和介绍信兑换全国通用粮票,不然的话,恐成饿殍。粮票里边,粗粮最多,白面次之,大米最少。谁家里要是有几个半大小子,那真的会吃死老子。各家的主妇无一不是精算师,不算计好了,月底一准抓瞎。我们家最稀缺的永远是米票,只好去和不喜欢吃大米的邻居换取。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我的姥姥家在京郊顺义,当年,姥爷每年都会骑着他家里最值钱的28加重自行车,说是值钱,其实就是拿金属水管焊接的车架子,其余零件,都是七拼八凑,这车子纯属三无产品,在农机站销售,算是农机具吧。车子后面挂上两个大筐,筐里装着他家自留地里出产的青玉米、白薯,自家院子里养的鸡下的蛋等等农副产品,此外,还要带上打气筒和修车工具,路上备不住就要给车补气、小修,单程几十里路,耗时将近一整天,来看我们。直到老人家60来岁,才由我的舅舅接班,一年数次继续这种行程,直到城里头这些东西不再稀罕为止。他们带回去的,自然是乡下买不到的东西和现钱。姥爷的身子骨十分硬朗,直至96岁本命年,才在睡梦中离世。我那舅舅当年是个大肚汉,曾经在我家吃我妈烙的馅饼,从第一铛吃到最后一铛,喝了四碗粥才算吃饱,弄的我们全家只好下一锅挂面了事。事后问他,吃了多少个,他说,大概有五六十个吧。今天,七十多岁的他,一顿饭能吃三、四个馅饼就算不错。

明代以来,玉米辗转万里,从美洲传至中国,由于耐旱耐贫瘠,产量高,特别是北方广为种植,活人无数。北京人管玉米叫棒子,青玉米是青棒子,熟透的玉米是老棒子,玉米面自然是棒子面。早先,青棒子可是稀罕物,农民不会轻易地掰,那是糟践粮食的败家行为。姥姥家送来的棒子面可比在粮店买来的香多了,因为是新棒子,磨面的时候里边还加了黄豆。

这些青棒子,是我们兄妹的最爱,剥去外皮留下最里边的一层薄皮,拿火筷子插进尾部,放在炉火上烤,没多久,就是香喷喷的烤玉米,我们吃的满脸乌黑,从来都是意犹未尽。

棒子面曾经是老北京平民百姓的主食,一日三餐顿顿窝头谁都难以下咽,于是巧手的主妇就会想方设法变换花样,久而久之,就留下来许多围绕棒子面的吃食。今天,棒子面已经是身价倍增,它的价格已经超出了白面,在营养过剩的现在,隔三差五吃一顿杂粮,简直就是改善伙食。推荐几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或许也可以找回儿时的记忆。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糊饼

——打糊饼。糊饼虽说是打,其实,动作还真要温柔才行,它是京城内外旧时做棒子面的一种方法。取适量细棒子面,用凉水和面,水不必多,面的湿度如同海滩上的沙滩即可,也就是用手可以攥成团,松开手则散开。洗净韭菜切碎备用,鸡蛋两三枚搅匀后在炒锅里炒碎放凉,一小撮虾皮备用。准备一只平底锅。准备工作做好后,先在韭菜碎中放植物油,点几滴香油提味,锁住切口,以免出水,之后放入鸡蛋碎,虾皮,盐适量,搅拌均匀。在凉平底锅中放入和好的一层棒子面,厚度以铺满锅底、可以用手压平压紧为合适,上面铺满调好味道的韭菜,最上边再撒一些虾皮,放在灶台上,盖上锅盖,小火烙五分钟,出锅时用木铲沿锅边插入,使之松动,在案板上改刀放入盘子里,口感松脆,一口咬下去,韭菜、鸡蛋和虾皮的香味直冲脑门,和披萨饼可以一拼,两者难分高下。继续烙下一张糊饼时要注意,用冷水把锅冲一下,使之变凉,否则,一是无法用手去压面,二是烙出来不焦脆。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发糕

——发糕,北京人也叫它丝糕。白面和棒子面各半斤,酵母粉8克,温水和面,水中可以放入红糖,面要软些才好,和好的面放在一旁静置发酵,看面团发至原来的两倍大小即可,蒸锅上铺一张蒸笼布或者在蒸屉边上抹油,面团用手拍平,厚度在一寸左右,准备一些诸如葡萄干、大枣之类的干果,平铺在面团上,上蒸锅蒸制40分钟,出笼改刀成菱形块,松软甜香的发糕营养丰富,最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煮尜尜儿

——两样切条和“盆儿碰”。三分之二的棒子面,三分之一的白面,凉水和面,面要硬些,与自制手擀面一样,切成面条。“盆儿碰”是俗称,又叫“煮尜尜儿”,此物依旧是棒子面和白面的混合物,不过白面少些,用热水和面,俗称烫面,硬度与两样切条相近,放案板上切成小快,搁在一个盆子里,放些干棒子面,摇成均匀的小球,下锅煮熟。两样切条的吃法与吃面条一样,炸酱、芝麻酱一拌,配上面码,在不知不觉间,就吃了两大碗。“盆儿碰”一般是带汤食用,虽说汤汤水水的,也很顶时候。

粗粮细作:棒子面的几种做法

菜团子

——菜团子,菜饼子。每当春末夏初时节,北京地区的菠菜大量上市,价钱十分便宜,巧妇们会买回一堆包菜团子,烙菜饼子,菠菜洗净用热水焯软剁碎,加入些粉丝,买一根油条切碎,拿棒子面裹而蒸之,就是好吃的菜团子,方在饼铛里烙熟,就是菜饼子,技术纯熟的人包出来的菜团子薄皮大馅,我的手艺欠佳,只好采用笨办法,把馅料在手里揉成团,在干棒子面里反复滚几次,一样是薄皮大馅的菜团子、菜饼子,不过个头小些。制作菜团子的馅料十分广泛,一年四季都可以做,野菜、白菜帮子、小白菜、萝卜等等,荤素皆宜,随您口味任意组合。

——棒子面粥。熬棒子面粥是最简单的制作,锅里放适量的水,左手拿着装着棒子面的碗,右手拿双筷子,边往锅里慢慢倒棒子面边用筷子搅动,使棒子面均匀迅速地在锅中散开。开锅后拿勺子不停搅动,免得糊锅巴底。有个十分钟左右就行。我会调一点芝麻酱,用熟芝麻和盐擀碎,盛一碗棒子面粥,在上边撒一些芝麻盐儿,浇一圈儿芝麻酱,比外面吃的老北京面茶还香。

棒子面窝头是许多人的梦魇,不少老年人一吃窝头就想起那些艰难岁月。其实,窝头改良一下同样可口。比如加入红糖、小枣,蒸一锅枣窝头。加入切碎的胡萝卜、雪里蕻,蒸菜窝头。发挥聪明才智,或许您也会制作出花样百出的棒子面制品,整天精米白面的现代人,吃点杂粮,好处很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