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码货币的通货紧缩是人类的进步

 佬总图书馆 2019-03-29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反对密码货币的人很多,经济学家尤其反对。2013年以来,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包括斯蒂格利茨(Stiglitz)、克鲁格曼(Krugman)、席勒(Shiller)、汉森(Hansen)、法马(Fama)、泰勒(Thaler)等,都明确反对或反感比特币。 主要论据之一是认为比特币类似黄金,会带来通货紧缩,是历史的倒退。


密码货币带来的通缩是否可怕?密码货币是否因通缩而必然失败?应不应该为了防止通缩而消灭密码货币?这些是我2013年接触比特币以来就在思考的问题,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只有在密码货币将要成为主流货币时才有讨论的意义,所以一直没有动笔。


2017年以来,密码货币和区块链的爆发让全世界主流社会都认识到密码经济即将来临,密码货币带来通缩的相关问题的现实性增强了。正巧接到网游的提问,可以对这个问题做个回答了。


我的基本答案是:密码货币时代的通货紧缩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1. 通货紧缩是社会进步的正常现象


人类经济发展的常态是,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各种商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单位成本越来越低。在货币的生产效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法币之前的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货币,就是因为它的生产相对稳定),各种商品相对货币的价格必然会越来越低,即普遍长期的通货紧缩。


这意味着我们能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实现原有的消费,或以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消费。这是进步,不是危害!


2. 通货紧缩不会阻挠人们的消费


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认为轻微的通胀能刺激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因为钱不花就贬值了。相反,认为密码货币保持通缩,人们就不愿意花钱,只愿意存钱。这实际上是在投资回报率很高的情况下的特殊情况,早期的密码货币的确如此。


这是因为现在支撑密码货币内在价值的主体是对未来的预期,随着看到这种价值预期的人增多,估值会快速增长。一旦预期实现,密码货币成为主流货币,其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支付范围和规模,其相对价值的增长,即通缩的速度,就取决于商品的生产率提高速度而趋于平稳了。


此时,技术进步快的商品,如手机,价格下跌快,技术进步慢的商品,如大米,价格下跌慢,甚至因为人口增长土地稀缺而上涨。但多数人并不会因为手机未来更便宜就不买手机,也不会因为米现在更便宜就多吃米。实际上手机的更新非常快。商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远远超过了价格变化的这点得失。一位长辈告诉我:“花出去的才是钱!”他还说:“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


3. 可预期的通货紧缩没有危害


生产率一直在提高,因此,由此带来的通货紧缩是在人们可预期到的。预期的通货紧缩不会带来危害。


由于活着的人几乎都没有经历过长期可预期的通缩,这个很难举例。但我们都经历过长期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在这个预期下,人们会做出预先的安排,比如工资的不断上涨,商品定价的调整策略等等。只有预期以外的通胀才会打乱商业活动安排,对就业和产出产生实际影响。


同理,可预期的通货紧缩也会由于人们预先的安排不产生损害,甚至有利,因为现在买不起的东西,以后可能买得起,我们的生活更有希望。最近看到日本老人晚年困境的报道,部分原因是通胀吞噬了他们的养老金。在可预期通缩的社会中,他们能安享晚年,这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


4. 金本位的恶性通货紧缩因政府处置不当而加剧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缩有害经济,这指的是非预期的通缩,尤其是经济危机初期的恶性紧缩。这的确是有惨痛的历史教训的,比如1929年大危机。背景是金本位后期,经济快速发展,银行借贷兴盛,借贷创造出巨大的流动性,在景气时期支撑了经济高增长,但随着乐观情绪鼓励的盲目投资增多,失败的投资增多,经济开始转入衰退。


人们的预期改变,为了避险,加速贷款的收回,流动性紧缩,资产价值下跌,企业破产,拖累银行破产,经济崩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并不清楚自己应该果断提供流动性,反而担心自己的赤字而收回资金,加剧了紧缩。事后受到广泛批评,也催生了纸币与黄金的脱钩,即金本位的终结。


所以,法币的优越性不在于通胀,而在于紧急时期货币供给的灵活性。


5. 密码货币成为主流货币,国家仍可以调控货币供给


经济学家最担心的是,密码货币成为主流,金本位时期类似1929年的恶性通缩会再现,这是他们反对密码货币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1929年的问题主要在于政府不知道该紧急提供流动性。经过多年凯恩斯主义的教育,现在没有哪个政府不知道这一点。即使政府失去了无限增发货币的权力,政府仍然拥有管控经济的根本力量,除了资金储备之外,还可以利用准备金率、指导利率和各种金融手段调控货币供给量。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比如战争或大萧条,政府的强制力使它能够采取紧急措施提供近乎无限的流动性。比如紧急发行一种强制流通的密码代币(token或稳定币),规定银行可以暂时不承兑由主流密码货币抵押的信用代币,暂时禁止强制平仓,等等。总之,密码货币能够改变货币系统,但国家不会失去其强制力,只要国家认定它应该提供流动性,它总有办法提供出来。


6. 政府需要创新密码国币基础上的货币政策


密码货币的发行流通机制跟法币系统有本质的差别。因此,国家在管控货币经济时,的确需要做很大的调整和适应,货币政策以及支持当前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学理论都要发生颠覆性的改变。


货币当局和经济学家们需要深入了解和预见密码货币与密码经济运行的新规律,创新货币政策及相应工具。实际上,密码经济中货币政策将更加清晰简洁。因为当前货币政策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货币当局的非独立性、货币信息的垄断、复杂的多边法币汇率等等。


而密码货币 1)无国界避免了汇率的复杂性;2)基础供给稳定天生具有独立性;3)交易信息透明,所有人都能够参与研究。这种情况下的货币经济理论和货币经济政策都将更加简洁、清晰、高效。


7. 密码货币的兴起不以国家意志为转移


尽管密码货币基础上的货币政策和货币理论会更加简洁高效,但货币当局和经济学家需要把多年积累的理论、机构、工具体系颠覆重建,这是很痛苦的事情,并且会失去权力,他们没有动力去做。


他们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是不让密码货币发展起来。这是很多人认为密码货币不可能取代法币的根本原因。然而,十年来,密码货币在各种压力下不断壮大,无论美联储还是经济学家们都无法遏制它的成长。无论比特币、央行密码货币还是锚定美元的稳定币,都是密码货币生长的一种方式或一个阶段。


归根到底,密码货币将要兴起的根源在于其技术和机制创新为世界经济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率,促使微观主体基于自利动机必然会逐渐应用它。这是“看不见的手”——人类理性和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使然,不以国家意志为转移,只能去适应。


总结一下,密码货币带来的通货紧缩是人类社会进步应有的表现,可预期的通缩不是危害而是福祉。非预期的恶性通胀需要紧急的货币政策管理,在密码货币主导下,政府的强制力使它仍然可以紧急提供防止恶性通缩所需的流动性。密码货币的流行会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更多确定性和更高效率,但也要求货币当局和经济学家颠覆现有货币政策理论体系,做适应性创新。如果货币当局和经济学家不愿意做,密码货币的发展会迫使它们做,因为这是自然的市场趋势、人类社会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