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这种“假药”治疗的新时代,Are you ready?

 板桥胡同37号 2019-03-30

作者:沙文彬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大家对前一段时间,发生在山东聊城的“假药门”事件,应该记忆犹新:肿瘤科的陈医生,向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好心推荐了一种抗癌药。患者自行购买、服用了印度产的仿制药后,也无力回天。

但患者过世后,家属却以医生开“假药”为由,进行索赔。上演了现实版的“东郭先生与狼”、“农夫与蛇”、“郝建与老太太”。

纵观此事,处于核心的,是一款新型抗癌药——卡博替尼。由于它在我国并未获批、上市,因此被药监部门认定为“假药”。

但是这样带引号的“假药”,可绝不只是一两种。由于中外药品审批体制的差异,很多国外上市的新药、特效药,在中国都处于“假药”的尴尬境地。

而今天,我们就要说一说,近几年来这些“假药”中,最为耀眼的新星——单克隆抗体药物。

01

为什么说单克隆抗体药物,是最闪耀的呢(没有之一)?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年过九旬的美国前总统卡特,罹患晚期黑色素瘤,并多发转移。但是,使用了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俗称K药)后,却奇迹般的痊愈了。

自2014年以来,蝉联全球药物销售额冠军的,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修美乐(humira)。该药2018年在全世界的销售额,更是高达惊人的200亿美元。真是比尔盖茨见了,也分外眼红。

而2018年全球药物销售额TOP10榜单中,居然有7种是单克隆抗体药物!

201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通过抑制免疫负调控,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中做出的贡献。而这种疗法的核心,就是利用单克隆抗体药物(前述的K药就是其中一种)。

单克隆抗体药物,如同医者手中的“神奇子弹”,使人类对很多以前束手无策的疾病,有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它不仅对肿瘤的治疗,而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检验人——作为医生的左膀右臂——十分有必要了解这些新兴的药物和疗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对检验结果可能产生干扰,这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02

说到单克隆抗体,对检验人来说,并不陌生。现今在化学发光等免疫检测中,使用的几乎都是单克隆抗体。

而以抗体作为药物,也不是啥新鲜事。比如,在发生乙肝职业暴露后,要注射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一种抗体。只不过它属于多克隆抗体,即其中同时存在针对多个抗原位点的不同抗体。

而单克隆抗体药物,则利用了其高度的特异性,去专门地结合某一类细胞或蛋白,从而达到对疾病的“精确打击”,就如同现代战争中的精确制导炸弹。这样就避免了化疗、放疗和其他药物治疗中,常见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处境。

以前述的神药“K药”为例,它的活性组分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它能特异性的结合T细胞上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从而阻止了肿瘤细胞利用PD-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打击。这样就重新激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可以消灭癌细胞。

03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现和使用,会同上个世纪青霉素的发现和使用一般,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场深远的革命。

结构与命名

对于抗体的大Y型结构,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祥,在此不再赘述。不熟悉的童鞋,看着下面的图面壁去。

由于最初的单克隆抗体,是由小鼠的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也就是所谓的鼠源性抗体。因此,这些单抗注射到人体内,会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导致出现人抗鼠抗体。这会造成其药效不佳,且副反应很多。

因此,为了减少其免疫原性、提高药效。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相继开发出了嵌合抗体(拥有>65%的人类氨基酸序列)、人源化抗体(>85%)、全人源化抗体(>95%)。随着这些单克隆抗体内,人类氨基酸序列的增加,其免疫原性不断下降。

对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英文命名,是有一套规范的。仍以之前的K药为例,其通用品帕博利珠单抗的英文是:

pembrolizumab

这个单词是不是看着很长,很唬人?根本搞不清它是什么鬼。

但是别害怕,这个词其实可以分为四部分。我们一一来剖析。

词尾mab是所有单克隆药物的词根,取自单克隆抗体的英文字头monoclonalantibidy。

前面的zu代表它是人源化的抗体,一般汉语会音译为“珠”。此外,全人源的则用u,嵌合抗体是xi,鼠源的是o。

zu前面的li(或者会用lim),代表该药是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的;而治疗肿瘤的则用tu/tum为标志,治疗病毒感染的以vi表示等。

而最前方的前缀pembro则是该物质的专有名称。

了解了这一套规律,我们就可以依葫芦画瓢了。看看下面的这个词:

rituximab

从上面的命名规则,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单克隆抗体药物(mab),属于嵌合抗体(xi),而且是治疗肿瘤的(tu)。

是不是瞬间觉得,英语也so easy呢?看到这么复杂的专业名词,也秒懂了。

不过,遗憾的是,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中文命名和译名,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

单克隆抗体药物
对检验结果的干扰[1-2]

随着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单克隆抗体药物。此类药物对各种临床检验结果的干扰,成了检验人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在使用达雷姆单抗(daratumumab)治疗后,进行输血检验时,会出现不规则抗体假阳性、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假阳性,从而阻碍红细胞配型的成功。

而使用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等的患者,在器官移植前,进行HLA配型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从而错失合适的供体。

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被用来治疗严重的过敏性哮喘,在其使用过程中,需要检测血清中游离IgE的浓度。但是在一些免疫检测平台上,该单抗的存在,会使游离IgE的浓度假性偏低。这会导致医生错误的减少药物剂量,以致患者的哮喘加重。

一位肾移植后的患者,由于超高的甲状旁腺素(PTH)结果,进行了甲状旁腺切除术。但术后发现PTH结果,其实是受到了人抗鼠抗体的干扰。

患者体内的人抗鼠抗体,则是由于他在肾移植后,为了防止排异反应,使用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药物muromonab(这也是第一个上市的单抗类药物,因为问世太早,所以其命名不符合前述的规范)。

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已有多种单抗药物上市。而这些药物,在患者为了监测病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时,会与患者自身的M蛋白叠加或并列出现,从而对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解读,造成干扰。

此外,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否会对诸如生化反应等,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造成干扰,也值得我们警惕。

04
结  语

随着各种新药物、新疗法的不断涌现,检验人不应只局限于鼓捣实验室的瓶瓶罐罐,而应主动的学习、了解这些新动向。唯有如此,才能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真正可信的结果。

参考文献

[1]E Lázár-Molnár, J C Delgado. Implications of Monoclonal AntibodyTherapeutics Us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ing. Clinical Chemistry, 2019, 65, 393-405.

[2]B E Ostrov, D Amsterdam. The interferenc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with laboratory diagnosis: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implications.Immunological Investigations, 2013, 42, 673-690.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微信平台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检验医学那些事儿》长期征文,稿费最高2400元!


我就知道你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