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野菜——太仓日报

 老年人CWK 2019-03-30
□夭 夭

  惊蛰一过,春风化雨。地里潜伏了一冬的野菜抖擞精神破土而出,草头、荠菜、马兰头、竹笋、马齿苋……它们汲取天空雨霖和身下土壤的养分生长,风味与众不同。

  草头别称金花菜,因开金色小花而得名,是太仓地区早春时节常见的野菜,本地人赞它为“天下第一鲜”。春天的草头鲜嫩柔美,颜色翠绿,一丛丛一簇簇长在田间地头,割回家去,择干净后清炒,味道鲜美。以糯米粉为皮,草头糜为馅,就做成了太仓人早春时节最爱的点心——草头饼。煎得两面金黄的草头饼散发着浓浓芳香,咬一口,鲜甜的滋味抚慰了平淡了一冬的味蕾,不愧为“天下第一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陆游对荠菜情有独钟,他在《园中晚饭示儿子》诗中写到:“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籴米续晨舂。盘餐莫恨无兼味,自绕荒畦摘芥菘。”“菘”就是大白菜,荠菜是春天常见的野菜,这两种蔬菜是平民百姓餐桌上的常客,他以此诗劝诫儿子安贫乐道。太仓人吃荠菜传统上只有一种吃法,就是做成荠菜馄饨。荠菜贴地而生,需用小铲刀把它从地里挖起来。择干净后焯水,剁碎,加生鸡蛋和少许料酒、油盐酱,做成荠菜馄饨,也可以拌入肉糜做成荠菜鲜肉馄饨。几乎每一个太仓人的记忆中都有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荠菜馄饨。

  “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这是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中提到的儿歌。马兰头丛生于林缘、草丛、溪旁、路旁,味道比较苦涩,不像草头、荠菜那么鲜甜。采回家后先焯水,挤掉苦涩的汁液,切成小段,加白糖等佐料,用滚烫的热油一泼,搅拌后便可入口了。这样处理后的马兰头褪去了苦涩,只剩下清甜,而且有一股独特的芳香。马兰头的花圆圆的,铜钱一般大小,白色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看起来很美。

  4月份起,雨水增多,本地春笋开始冒头。午后闲来无事,拿着锄头、竹篮,到后院的竹林里挖竹笋,是乐趣无穷的一件事。春笋品种众多,我家后院里的竹笋个头适中,没有毛竹笋那么大,尝起来有一点苦涩的味道。可以焯水后直接入菜,也可以切成薄片晒干,制作成笋干,能保存很久。笋干红烧肉是一道家常的美味菜肴。将肉糜、竹笋糜、生鸡蛋配以调料搅拌在一起,下油锅煎制后红烧,就做成了美味的笋肉煎蛋,这是记忆中四月份最鲜美的菜肴。

  5月份开始,进入了吃马齿苋的季节。它长得和野草“水花生”有点像,不过“水花生”长在河里或潮湿的洼地,它多生于田野、菜园、路边、庭园废墟等向阳处。马齿苋是一味中药材,从唐代开始就被载入药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预防痢疾、预防肠炎的功效。近年来,由于据传它有降血压的效用,这种已经离开人们视野多年的野菜又重新成为餐桌上追捧的热宠。马齿苋味酸,直接炒不太好吃,一般都是焯水后制作成凉拌菜,或者晒干,做成干菜,配以猪肉红烧,味道类似于浙江慈溪、绍兴的梅干菜。

  古代灾害横行,饥荒年没有粮食吃,野草野菜皆是充饥的口粮,遇上天灾连年绝收,卖儿鬻女、抛妻弃子也不鲜见。随着水利设施的兴修完善,太仓地区人民免遭水灾之害,不再有饥荒之苦,吃野菜是为了尝鲜、养生,也有对故乡土地田园的眷恋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