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气可谓狂风暴雨,抢救室更是急危重症扎堆,以下三位尤为棘手:
以上都是需要立即诊断并处理的急诊患者,急诊医生借助床旁超声+穿刺针干净利落的完成了三者的诊断及急诊紧急救治,避免了外出检查、等待会诊的风险与耽搁,为后续诊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P1听诊左肺呼吸音消失,肺部超声检查确诊气胸,借助套管针行紧急胸腔穿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脉氧快速回升。 右肺呼吸音清晰,M超见沙滩征(正常) 左肺呼吸音消失M超见条码征(气胸)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沿第三肋骨上缘行套管针穿刺置管 穿刺置管前 穿刺置管后:脉氧快速回升,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床旁摄片回报亦确认气胸诊断 P2 P3超声扫查见腹腔游离液,果断给予细针诊断性腹穿,分别抽出不凝血、消化液,进一步明确了诊断,为急诊手术提供了可靠依据: 急诊医生如何用好穿刺针? 不同专业的医生治病各有利器,通常情况下,外科医生靠“一把刀”,内科医生靠“一片药”。那么驻扎在医疗最前线的急诊医生的法宝是什么呢?除了“一把刀”和“一片药”,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借助“一根针”来解决急诊棘手问题,其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特点。 ▍“一根针”是什么,有什么用? 普通注射针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诊断性穿刺或血管采血;深静脉置管针可用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气胸等的置管引流,另外还可以快速解除气道梗阻,如环甲膜穿刺等。可见,不能小瞧这么一根小小的针头,它用途广泛,可以帮我们解决用药和开刀都不能迅速解决的急诊问题。有了它,急诊医生能够快速明确诊断、迅速稳定病情,是急诊医生的有力武器。 ▍如何用好“一根针”? 要最大限度发挥“一根针”的巨大威力,做到快速、准确、安全,我们还要学会使用“一面镜”,也就是即时超声(PocUS)。盲目使用穿刺术存在一定风险。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中,很多急诊医生选择少做或不做,把很多问题依赖专科会诊。本来完全可以在急诊床边实施的临床操作要等待专科医生完成,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消极被动的,很不利于急诊抢救,反而暗含巨大的医疗风险。 常规的床边穿刺属于微创医疗技术,尤其是有了床旁超声使得技术难度大幅降低,安全性大幅提高。笔者认为这些操作应该由首诊的急诊医生实施以免延误患者的救治时机。这样一来,患者能够快速明确诊断并得到最及时的治疗,患者转危为安医疗风险反而得到大幅降低,急诊医生的价值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当然,这也需要我们的急诊管理层为一线急诊医生开展相关临床操作创造基本的外部条件,如配备相关的床旁设备、充足的医护人员以及抢救室的封闭式管理等。 ▍总结 急诊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院内最危重、最紧急的患者。急诊岗位具有其特殊性,真枪实弹的战斗容不得半点花架子,这要求急诊医生必须具备一招制敌的本领。即时超声赋予急诊医生一双“透视眼”,借助它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一根针”的威力,两者配合使用: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有能力迅速稳定病情,是处理急危重症的有力武器,能够让急诊医生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短时间内干净利落结束战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