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天津实诚人 2019-03-31

李鸿章也算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了,早年拜在曾国藩府上,后来考中进士,是清朝时期出类拔萃的读书人,在古代做官,不会写文章是不行的。

虽然大家都在骂李鸿章,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过李鸿章,至少连他的文章都没有读过,我大概读了一下李鸿章在1874年作的《筹议海防折》,感觉李鸿章写文章的水平的确很高,尤其是能在甲午战争爆发前20年就已经预感到中日之间必有一场恶战,这种远见卓识,当时的清廷也没有几个。

针对时局的艰难,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全方位打造清朝近代海防策略,至今来看,依然是逻辑清晰,方案完整。

然而,除了在对策之外,在字里行间依然能够看到一个殚精竭虑的老头抱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在一点点给上层分析,解读,报告。

说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实际上是过高的抬举了李鸿章,然而李鸿章的内心的确是希望自己就能战胜一国。

从《筹议海防折》的文笔性来说,李鸿章想要写一篇感动慈禧老寡妇的奏折还是能办到的。

1901年,在签订完《辛丑条约》后,李鸿章就已经快要不行了,临终前上的最后一道奏折应该就是题中所说的临终遗言了。

奏为臣病垂危,自知不起,口占遗疏,仰求圣鉴事。窃臣体气素健,向能耐劳,服官四十余年,未尝因病请假。前在马关受伤,流血过久,遂成眩晕。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入都后又以事机不顺,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迭蒙圣慈垂询,特赏假期,慰谕周详,感激涕零。和约幸得竣事,俄约仍无定期,上贻宵旰之忧,是臣未终心事。每一念及,忧灼五中。本月十九夜,忽喀血碗余,数日之间,遂至沉笃,群医束手,知难久延。谨口占遗疏,烦臣子经述恭校写成,固封以俟。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效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至臣子孙,皆受国厚恩,唯有勖其守身读书,勉图报效。属纩在即,瞻望无时,长辞圣明,无任依恋之至。谨叩谢天恩,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这一篇文章就看出李鸿章的文笔水平,绝非一般官员所能企及,然而,我相信慈禧看过这样的奏折绝对不在少数,为何会将慈禧感动哭了,就要讲讲这个奏折里面,李鸿章是怎么说的。

感动慈禧的第一个泪点:为慈禧背锅签订《马关条约》

在奏折说,李鸿章说自己快不行了,以前身体棒棒的,当官四十多年都没有请过病假,但是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被人打了一枪,落下病根了。

签订《马关条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给慈禧背了锅。

感动慈禧的第二个泪点:为慈禧到广东扫黑除恶

“去夏冒暑北上,复患泄泻,元气大伤。”很多人可能不明白,冒暑北上有什么感动的!

这句话其实有很深刻的意义,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基本也就告别权力中枢了,当时广东黑社会风起云涌,面对英法入侵和革命势力的萌芽,必须要有一个人去处理,已经77岁的李鸿章被调往广东处理这件事,李鸿章在广东半年杀人无数,差点被人炸死。

可以说,在广东这段时间,李鸿章差点为大清送了老命。

感动慈禧的第三个泪点:一边吐血,一边签订《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急调李鸿章北上处理外交谈判,李鸿章从两广赶回北京,于是有了“朝夕焦思,往往彻夜不眠,胃纳日减,触发旧疾时作时止。”

当时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据说李鸿章是一边吐血,一边和洋人谈判。

感动慈禧的第四个泪点:临时还在担心朝廷的事情

“和约幸得竣事,俄约仍无定期”,我吐着血把《辛丑条约》签完了,但是东北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东事尚棘” “举行新政”“是臣未终心事”。

一个快要死了的人,还担心工作没有完成的事,慈禧怎么能不感动。

感动慈禧的第五个泪点:还能拿什么感动你,我的蔡根花宝贝

忧国忧民的事就不说了,然而忧国忧民到“喀血碗余”还要 “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真是爆肝要爆炸的感觉,也要为大清卖命。

在后面,李鸿章不但说自己要报效朝廷,就连子子孙孙都要报效,如此看来,还能拿什么感动你,我的蔡根花小宝贝!

所以,李鸿章不止是文章写的好,关键是做的这些事,件件戳中慈禧的泪点,想要不哭都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