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底,微信启动画面改版,图上是一支花,配文: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朋友圈发了一段王阳明的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 王守仁,别号阳明。 故事,从这里开始…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 王守仁带领着随从,踏上了前往贵州龙场驿站的道路,在那里,他将经受有生以来最沉重的痛苦,并最终获知那个秘密的答案。王所长向着他的就职地前进了,由于他的父亲是高级干部,所以多少还给了他几个随从下人陪他一起上路, 但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只知道是跟王大人的儿子去就任官职。 这么好的差事大家积极性自然很高,一路欢歌笑语不断,只有王守仁不动声色,因为只有他知道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毕竟这件事情不能声张,那些随从们平日工作轻松,业余时间都在秦淮河边(明代著名的红灯区)搞娱乐活动,听说是王尚书的儿子去上任才跟来的,要是让他们知道此行是去贵州龙场当招待所服务员,早就跑得一干二净了。 可纸毕竟包不住火,走着走着,随从们发现不对劲了,好地方都走过了,越走越偏,越走越远,老兄你到底要去哪里啊? 王守仁还是比较实诚的,他说了实话: “我们要去贵州龙场。” 随从们的脸立马就白了,王大人你太不仗义了,那里平时可是发配犯人的地方啊! 面对着随从们的窃窃私语,王守仁十分坦然: “如果你们不愿意去,那就回去吧。” 看着犹豫不决的随从,王守仁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拾起行李,向前方走去。 夕阳之下,王守仁那孤独的身影越来越远,突然,远处传来了王守仁的大声吟诵: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蹄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州,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王守仁大笑着。 在这振聋发聩的笑声中,随从们开始收拾行装,快步上前,赶上了王守仁的脚步。 ![]() 王守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是值得钦佩的,可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革命现实主义。 当他历经千辛万苦,爬山沟,游小河,来到自己的就职地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龙场——龙才能住的场所。 此地穷山恶水,荆棘丛生,方圆数里还是无人区,龙场龙场,是不是龙住过的场所不知道,但反正不是人呆的地方。 而不久之后,王守仁就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当他来到此地,准备接任驿站领导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老弱不堪的老头和二十几匹瘦马,他十分奇怪,便开始问话: “此地可是龙场?” “回王大人,这里确是龙场。” “驿丞在哪里?” “就是我。” “那驿卒(工作人员)呢?” “也是我。” “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了,只有我而已。” 王守仁急了: “怎么会只有你呢?按照朝廷律令规定,这里应该是有驿卒的!” 里长双手一摊: “王大人,按规定这里应该是有的,可是这里确实没有啊。” 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无辜的老头,王守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地上。 想到过惨,没想到会这么惨。 要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老头交接完走后没多久,又折转了回来: “王大人,如果你在这里碰到了汉人,那可千万要小心!” “为什么?” “这里地势险恶,要不是流窜犯,或是穷凶极恶之徒,谁肯跑到这里啊!” “那本地的苗人呢?” “喔,这个就不用操心了,他们除了时不时闹点事,烧个房子外,其余时间是不会来打扰王大人的,他们的问题基本都是内部解决。”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啊!” 王守仁快晕过去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老头走了,临走前留下了一句十分“温暖人心”的话: “王大人多多保重,要是出了什么事,记得找个人来告诉我一声,我会想法给大人家里报信的。” 好了,王所长,这就是你现在的处境,没有下属,没有官服,没有编制,甚至连个办公场所都没有,你没有师爷,也没翻译,这里的人听不懂你说的话,能听懂你说话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 ![]() 官宦出身,前途光明的王守仁终于落到了他人生的最低谷,所有曾经的富贵与美梦都已经破灭,现在他面对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关口。 坚持?还是退却? 王守仁卷起了袖子,召集了他的随从们,开始寻找木料和石料,要想长住在这里,必须修一所房子。 然后他亲自深入深山老林,找到了当地的苗人,耐心地用手语一遍又一遍的解释,得到他们的认同,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周围,开设书院,教他们读书写字,告诉他们世间的道理。 当随从们苦闷不堪,思乡心切的时候,他主动去安慰他们,承担他们的工作。 ![]() 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选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面对着一切的困难和痛苦,仍然坚定前行,泰然处之的人,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为圣贤。 王守仁已经具备了这种资格。 但是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理”。 必须找到,并且领悟这个“理”,才能懂得天地大道的秘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可是“理”到底在哪里呢,十余年不间断地寻找,沉思,不断地“格”,走遍五湖四海,却始终不见它的踪影! 为了冲破这最后的难关,他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干活吃饭之外,就坐在里面,沉思入定,苦苦寻找“理”的下落。 ![]() 格物穷理!格物穷理!可是事实让他失望了,怎么“格”,这个理就是不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逐渐变得急躁,愤怒。脾气越来越差,随从们看见他都要绕路走。 终于,在那个宿命的夜晚,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黑暗已经笼罩了寂静的山谷,看着破烂的房舍和荒芜的穷山峻岭,还有年近中年,一事无成,整日空想的自己,一直以来支撑着他的信念终于崩溃了,他已经三十七岁,不再是当年的那个风华少年,他曾经有着辉煌的仕途、光荣的出身、众人的夸耀和羡慕。 现在这一切都已经离他而去。 最让人痛苦和绝望的折磨方法,就是先赐予,然后再一一拿走。 十几年来,唯一支持着他的只有成为圣贤的愿望。但事实是残酷的,多年的努力看来已付之流水,除了日渐稀少的头发,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矢志不移,追寻圣贤,错了吗? 仗义执言,挺身而出,错了吗? 没有错,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没有错。 那上天为何要夺走我的荣华,羞辱我的尊严,使我至此山穷水尽之地步? 既然你决意夺去我的一切,当时为何又给予我所有? 夺走你的一切,只因为我要给你的更多。 给你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让你知晓世间百态。 使你困窘潦倒,身处绝境,只为让你通明人生冷暖。 只有夺走你所拥有的一切,你才能摆脱人世间之一切浮躁与诱惑,经受千锤百炼,心如止水,透悟天地。 因为我即将给你的并非富甲一方的财富,也不是号令天下的权势,却是这世间最为珍贵神秘的宝物——终极的智慧。 王守仁在痛苦中挣扎着,一切都已失去,“理”却依然不见踪影。 竹子里没有,花园里没有,名山大川里没有,南京没有,北京没有,杭州没有,贵州也没有!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人欲! 理!欲! 吃喝拉撒都是欲,“欲”在心中,“理”在何处?“理”在何处?! 王守仁陷入了极度的焦虑与狂躁,在这片荒凉的山谷中,在这个死一般宁静的夜晚,外表平静的他,内心正在地狱的烈火中煎熬。 答案就在眼前!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而已! 忽然,一声大笑破空而出,打碎了夜间山谷的宁静,声震寰宇,久久不绝。 在痛苦的道路上徘徊了十九年的王守仁,终于在他人生最为痛苦的一瞬获知了秘密的答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风,一朝风月。 此一瞬已是永恒。 我历经千辛万苦,虚度十九年光阴,寻遍天涯海角,却始终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理”。 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答案一直就在我的身边,如此明了,如此简单,它从未离开过我,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我,等待着我的醒悟。 “理”在心中。 我竟如此的愚钝啊,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何时可分?又何必分?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存天理,去人欲? 天理即是人欲。 ![]()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认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随时随地而变化、变通,如此才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史称“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顿悟时刻认识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为圣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这一基础,就人人可以参悟心学智慧,向人生的更高处迈进。 ![]() 【本文作者水印时光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