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阑尾浅表83.胸部超声检查

 亳州不薄 2019-04-01

胸部前有胸骨,后有脊柱,以及肋骨和肺对超声的吸收和反射,上述不利因素使超声不能显示正常肺组织的内部结构,因此,超声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于胸壁、胸膜、胸膜腔、纵隔和邻近胸壁的肺囊性和实性疾病所产生的胸膜增厚、胸膜腔积液、肺实变、肺肿瘤等病理变化,能形成良好的透声窗,有利于超声检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分辩力的提高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发展,超声检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已日益广泛和深入,尤其是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胸膜早期病变,已成为诊断胸膜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还能揭示肺内病变和肿瘤的血流状况,提供解剖和血流信息。此外,超声引导下的胸膜腔积液抽吸技术、胸膜或肺穿刺活检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超声检查技术实时、操作简便、准确、易行等优点使其在胸部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第一节 胸部解剖概要

胸腔由胸壁和膈围成。

胸壁由壁层胸膜、肋骨、胸骨、胸肌和肋间肌、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等构成。

胸腔被纵隔分为左、右两部分,容纳左肺、右肺和胸膜腔。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左右各一,在胸膜腔负压的环境下,双肺呈膨胀状态,含有大量空气。肺由胸膜包绕,借肺根、肺韧带固定于纵隔两侧,组成肺根的主要成分是支气管、肺动脉和肺静脉,经肺门出入肺。肺底凹陷,右肺底籍膈肌与肝右叶的上面相邻,左肺底籍膈肌与肝左叶的上面、胃底、脾相邻。

胸膜是一薄层浆膜,分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两部分,脏层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叶间隙。壁层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脏、壁层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连接移行,形成一个密闭的腔隙,即胸膜腔。胸膜腔在移行处有一定间隙,肺下缘不达其间,称胸膜窦或肋膈隐窝,是胸膜腔最低的部位,胸膜腔积液常首先聚积于此。

纵隔位于左胸和右胸之间,前方是胸骨,后方为脊柱胸段,两侧是纵隔胸膜,整个纵隔的外观是上窄下宽,前短后长,其内容纳有心脏和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腺、胸导管、神经、血管及他们周围的结缔组织等。正常时,纵隔位置相对固定,居中。为了准确地反映纵隔器官的分布,有利于临床定位,一般将纵隔分为四个部分。通过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的下缘之间所作的假想平面(即心包上缘),将纵隔分成上纵隔和下纵隔。上纵隔又可分为五层,第一层-胸腺或胸腺遗迹;第二层-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的上部;第三层-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即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第四层-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第五层-食管和位于食管左侧的胸导管。神经穿行于各层之间。下纵隔又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心脏和心包所在部位为中纵隔,心包之前为前纵隔,心包之后为后纵隔。

第二节 检查方法

一、检查仪器  

高分辨率实时B型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均可用于胸壁、胸膜和肺部病变的检查,经胸壁体表和肋间隙检查适用于胸壁、胸膜和肺部病变的检查;前上纵隔病变可用小凸阵探头或扇扫探头经胸骨上窝检查,下纵隔也可通过经食道超声内镜进行超声检查。肺实变、肺不张、肺肿瘤及肺血管病变时通常选3MHZ–5MHZ探头,检查胸壁、胸膜病变时宜选5MHZ-10MHZ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通过对肿块血流的检查,有助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二、检查方法

1.肋间隙检查

经胸壁肋间隙检查是胸部超声检查的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胸壁软组织、肋骨、胸膜、胸膜腔和邻近胸壁的肺囊实性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参考胸部X平片和/或胸部CT所提示的病变部位,选择扫查途径和范围。病人取坐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探头沿肋间隙横向扫查或经胸壁矢状扫描,胸壁各层次结构可清楚显示。检查胸膜腔积液时,通常取坐位,经背部进行检查。胸部病变检查应逐个肋间隙有序地检查,并进行两侧对比。呼吸运动时,可见肺与胸壁的相对运动。

2.胸骨旁检查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因纵隔位于胸骨后方,纵隔两侧为含气的肺组织,正常情况下超声不能穿透肺组织显示纵隔情况。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因纵隔增宽,通过胸骨旁检查可以显示纵隔病变。胸骨旁检查还可显示胸壁软组织和肋软骨病变。

3.胸骨上窝检查

病人平卧,肩下垫软枕,头后仰,探头置于胸骨上窝,本法适于检查前上纵隔疾病,可显示肺动、静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心脏等。在胸骨柄与大血管(升主动脉与左头臂静脉)之间,可显示胸腺结构。胸腺的大小、形态、位置及结构随年龄变化而异。

4.肋缘下和剑突下检查

病人仰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于肋缘下或剑突下,通过肝脏或脾脏可显示膈肌、膈胸膜及肋膈隐窝的病变。

第三节 正常声像图

胸壁:皮肤为线状强回声,皮下组织为中低水平回声,肋间肌为中等水平回声,肋骨为强回声,其后方伴声影,肋软骨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后方回声衰减。壁层胸膜大部分与脏层胸膜密切贴近,因此,正常情况下胸膜壁层与脏层不易分开,显示为一层线性强回声。正常胸膜腔为密闭的潜在性的狭窄腔隙,只有少量浆液起润滑胸膜的作用,在声像图上不形成液性暗区。

肺:肺为含气脏器,超声在其表面发生全反射从而形成片状强回声,其后方因肺引起的多次反射呈瀑布征且随着呼吸运动而活动,正常情况下胸膜深面的肺内结构因受肺内气体反射无法显示。

胸骨上窝主要显示前上纵隔、心脏和大血管图像,小儿胸腺呈均匀中等回声,纵隔内的脂肪结缔组织呈强回声。正常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小于10mm,不易显示。

肋缘下和剑突下检查时,膈肌和胸膜显示为突向胸腔的弧形强回声带,其上方为肺表面的强反射。胸膜腔积液时,膈肌上方显示为无回声液性暗区。

第四节 胸壁疾病

胸壁除乳腺外,其他组织如肋骨、肋软骨、胸骨、脂肪、神经、血管、肌肉、淋巴组织等,均可发生疾病,其中以外伤、炎症和肿瘤相对多见。

一、胸壁结核

(一)、病理

胸壁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胸膜结核,结核菌经淋巴途径侵入胸骨旁或肋间淋巴结,首先引起胸壁淋巴结结核,继而形成脓肿,侵入周围胸壁软组织,病变蔓延,可破坏肋骨或胸骨。

(二)、病理特征

胸壁结核包括胸膜周围结核、肋骨周围结核及结核性脓肿。绝大多数继发于肺、胸膜结核,结核菌经淋巴途径侵入胸骨旁或肋间淋巴结,首先引起胸壁淋巴结结核,并形成脓肿,再侵入周围胸壁软组织,向胸壁内、外蔓延,并可侵蚀和破坏肋骨或胸骨。

(三)、临床表现

胸壁结核临床上常以无痛性肿块和无热性脓肿为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大多较轻,可有发热、盗汗和不适,脓肿破溃可形成瘘道。

(四)、超声表现

早期病灶主要位于肋间软组织内,呈不均匀弱回声,病变发展逐渐扩大,在胸壁软组织内形成不规则低回声肿块,干酪样坏死后呈暗区,暗区内可见点状强回声,脓肿较大时暗区包绕肋骨,肋骨声像图尚完整。晚期脓肿侵犯肋骨和胸骨可见骨皮质回声不规则、变薄、回声中断等骨破坏征象。脓肿破溃,可在胸壁皮肤看见窦道和烂渣样脓液。间接征象(1)早期可在肋间软组织内探及椭圆形的不均匀弱回声。(2)病灶液化坏死后出现无回声区,合并钙化者可有点状强回声。(3)晚期脓肿侵袭肋骨或胸骨时,可见骨皮质不规则变薄、回声中断或消失。死骨形成时,在脓腔中可见不规则片状、斑点状强回声伴声影。

胸壁结核合并病理性肋骨骨折

二、胸壁肿瘤

胸壁肿瘤可来自肋骨、肋软骨、胸骨、脂肪、肌肉等。多为骨性胸壁肿瘤。常见的有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神经鞘瘤和淋巴管瘤,多为良性,其中以脂肪瘤最为常见。恶性肿瘤则多为肉瘤。胸部骨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原发性骨肿瘤则以软骨肉瘤最多见。

(一)、胸壁脂肪瘤

脂肪瘤是最常见的胸壁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皮下或肌层,质软,多以肿块就诊,无明显其他症状。发生于皮下脂肪内的脂肪瘤多表现为稍强回声肿块,肿块大多较小,边界清楚或模糊,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明显血流信号,临床上常以皮下结节就诊。发生于肌层的脂肪瘤肿块通常偏大,多为球形或梭形,横断面和纵断面显示肿块内有较多的纤维纹理,其声像图表现与胸壁肌层回声极为相似,超声检查中容易漏诊。熟悉胸壁解剖层次、各层结构和左右侧对比检查常有助于作出正确判断。胸壁肌纤维纹理与解剖走行方向一致,横断面和纵断面声像图显示肌肉纤维纹理长轴和短轴是有差别的,而脂肪瘤常因富含较多纤维,其横断面和纵断面均显示无明显差别的纹理,该部位扪诊常可以扪及胸壁软性肿块。

病理特征

是最常见的胸壁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皮下、肌层间及胸壁内。脂肪瘤质软,呈扁平分叶状,有少量结缔组织间隔及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除肿块外,多无明显症状。

超声特征

1、直接征象(1)脂肪瘤一般呈中等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伴较多线状高回声,边界清晰或不清。(2)皮下脂肪瘤断面呈扁平形,肋间脂肪瘤呈哑铃形,部分向外延伸至筋膜下,部分突向胸内。胸壁内面的脂肪瘤,紧贴胸内壁并向肺侧隆起,但肋骨及胸膜回声无异常。

2、间接征象  肿瘤内部无血流信号。

(胸壁脂肪瘤)

(二)、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占胸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45~60%,成人多发,好发年龄为30~40岁。肿瘤生长较快,易发生钙化,肿瘤多数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多为较均匀弱回声肿块,肿块内可见片状强回声伴声影(钙化)。如肋骨和胸骨破坏,则可见骨皮质回声不规则,连续性破坏。肿块较大时突出胸壁表面,扪及肿块,临床主要症状为肿块和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