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大师,你凭什么“妻妾成群”

 国馆官方 2019-04-02

国馆编辑部:

前段时间,流浪大师沈巍爆红。

一时间,有爱慕者高举征婚牌向沈巍求婚;也有人不要脸,自称“师娘”“沈夫人”……

搞得好像流浪大师已经“妻妾成群”。

荒诞的景观世界里,好像只有流浪大师,才是最正常的那个人。

01

近日,流浪大师沈巍成为了网络的顶级流量。《人物》真实记录了流浪大师爆红后的72小时。

不过,视频的主角不是沈大师,而是一群直播者,他们自嗨了72小时。

为了抢流量,抢粉丝,直播者给自己打造了各种人设。

红颜知己“师娘”卖书做慈善,惹得粉丝求签名,签的还不是真名,而是“师娘”二字;

疯狂爱慕者高举征婚牌子向沈大师求婚,牌子上留了某视频平台的昵称;

从新疆、四川等全国各个地方赶来的人自称是救世主,声称要带沈大师脱离苦海。

人设不够,故事来凑。

直播者在街上找无业者,充当沈大师的流浪死党,编造了一段同生共死的故事;

他们还从沈大师家门随意拉路过的奶奶打造成网红奶奶,硬凑流量。

故事不够,猎奇来凑。

戴着黄色假发的小哥下跪拜沈大师为师、还向沈大师疯狂宣战。

他的工作原则是:要想红,先成魔。

观众们在视频软件里疯狂点赞刷屏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关于这场流浪大师与小丑的闹剧,旁观者一句话总结:“一个看似不正常的人,说了些正常的话,让一些貌似正常的人,变得不正常了。”

但是,要是没人看,谁会直播这种没有底线的事情?

这场荒诞闹剧让我想起了电影《楚门的世界》。在电影里,从出生那一秒,主角就活在全国的电视直播里。30年后他才发现这个事实,他非常痛苦,强烈要求回到现实。

但是,当他回到现实世界后,居然每天都有观众跑去问他,还有关于你的节目吗?我们还想看!

原来,最后只有可怜的观众活在了虚假世界里。

而这场流浪大师的闹剧就是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

如果说大师没疯,直播者没疯,那会疯的是谁?是直播者一直在讨好的观众们。

说白了,直播者在没有底线地利用着观众,欺骗观众的感情,侮辱观众的智商。

02

直播者利用技巧1:

让观众过度追求快感

追求短暂的快感并没错,当代的观众压力太大了,需要解压。

于是直播者盯上了观众的需求,制造了各式各样有趣的短视频,让观众解压。

而在流量就是金钱的时代,如何能赚更多的钱和更红呢?

让观众过度追求快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就像这场沈大师闹剧,直播者和商家毫无底线地取悦观众,用各种花招和编造的故事取悦观众的好奇和猎奇,瞬间就吸引了全国关注,引爆了流量。

在《圆桌派》上,关于为什么中国视频越做越短的问题,蒋方舟讲了自己的经历:“商家在谈几个亿的项目的时候,他们都会先谈,人性还有什么阴暗面,是我们还没发掘出来的。”

商家抓到了你有追求快感的需求,并且意识到,只有将你的快感无限放大,金钱和资源才能源源不断。

人不是圣人,都有三分钟热度,而只有让你疯狂地迷上短视频,才能让平台和直播者的钱越赚越多。

那能让观众过度追求快感的的视频内容是什么呢?

对于视频制作者来说,内容就是人心!要在15秒内满足你的好奇心、共鸣感、新鲜感和用户的七情六欲。

只要内容吸引你的眼球,钱就拿到了,人也火了!

2018年,某短视频平台的日播放视频超10亿,活跃人数超5亿。

如何在10亿视频里抓住你的眼球?

单纯拍沈大师捡垃圾讲道理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了,那就给沈大师编点爱恨情仇、兄弟情深等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故事。

你还别说,观众还真吃这一套,沈大师的热点在微博抖音等各平台活跃了将近1个月,这个顶级流量堪比鹿晗等一线明星!

拍别人不敢做的事情,观众越爱看。四川穷小子小郝为了让家人生活好一点,做起了直播,赚钱又快又多。后来为了增加粉丝量,他直播跳河,结果河太浅,头破身亡。

为了抓眼球,直播者连生命安全都置之度外。

短视频里的内容没有下限,有骂脏话还自鸣得意的,有炫耀从国外买奢侈品的,有无底线恶搞的,有宣扬早恋的,有虐待动物自得其乐的……

为吸引观众,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越是这些内容,点赞转发率越高。

观众原本只是想看短视频解解压,随着短视频的内容越来越出格,越来越猎奇,最后上瘾了。

在不知不觉中,刷短视频成为了一种病态行为,这可不是观众的初衷。

03

直播者利用技巧2:

慢慢让观众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去年,12.5万印尼人向政府请求让中国某短视频APP退出印尼。

原因是,印尼人认为此短视频APP会让用户变得“无知”,对小孩有害。

某些短视频APP为了博眼球,会请人以“逗乐”孩子为题来拍摄各类搞笑短视频。

这类视频有大量的转发和关注,让观众认为,既然视频有人转发,那这种行为就是对的。

于是有人不顾孩子的安危,愚昧地以孩子为工具来讨好粉丝:

大力旋转孩子

为了涨粉,父母用毛巾蒙住几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挣扎着哭了2分10秒,他们都不觉得危险。

下面这个爸爸就更可恶了,用宝宝的脑袋撞铁门。

最后这个爸爸玩出事了。他模仿别人,把孩子当猴子,连续让孩子做前空翻、后空翻,因为手滑没抓牢,让2岁的女儿瘫痪了,葬送了孩子的一生!

新闻来源 l 新浪看点

这些家长们稍微用点脑,也不会用孩子来做危险动作取悦观众!

但是面对媒体和APP对这种行为的大力鼓吹,观众的思考和判断会出现错误。“既然短视频作为公共传播媒体,具有公信力,既然这种视频允许播出来,还有大量人在关注,那就没问题。”

平台制造的“全民热捧”的现象让纠结的观众慢慢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举行了一场精英会议,布什和比尔·盖茨等全球热点人物都参加了。

精英们一致认为,贫富悬殊正在发生。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

边缘化人物在狗血剧,短视频App,流量明星,直播选秀,娱乐八卦中花掉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发泄了大量不满情绪,享受着塑料快乐生活。

他们想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无力抵抗统治阶级。

丧失思考的现象确实发生了。

“想红就造谣”,各种娱乐APP成了谣言的发源地。他们欺骗观众的信任,让观众积极转发;

各种类似“三分钟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速成书和速成课程在网上大肆做广告,引来观众热捧,培养他们直接省略思考过程的习惯;

全民娱乐时代到来的趋势正在培养观众放弃独立思考的习惯。

网红病态发展的情况间接在宣传思考无用论。

04

直播者利用技巧3:

让观众放纵自己的懒惰

有句话很火:“懒惰是第一生产力。”

你懒得洗衣服,洗衣机出来了;你懒得扫地,扫地机器人发明了;你懒得计算,计算机出来了;你懒得开心,娱乐app出来了。

确实,我们的懒惰让更多科技产品被发明出来,生活过得更加舒坦了。

但是,在商家眼里,满足用户的懒惰才是第一生产力。

也就是说,聪明的商家们每天都在想:"我怎样可以让亲爱的客户更加懒?”

只有用户们放肆自己的懒惰天性,短视频APP的市场才会火爆。

为了让观众刷视频不感觉有满满的罪恶感,他们到处宣扬“活在当下”和“做自己”的理念。当代人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尊重自己的爱好,才不算虚度余生。

但是,尊重自己的爱好不代表放肆懒惰。

前段时间,文学家胡适的日记在微博很火,以下是网上流传的假版本:

流传的日记给人的感觉是,胡适先生上大学期间,沉迷打牌,变得很懒,因为打牌而荒废学业。

胡适先生确实喜欢打牌,7月份打了13次牌。

但是,打牌只是爱好,他并没有因此荒废了学业,

相反,胡适先生在这段时间里,读书上课写文章演讲样样不落,还拿下了哲学博士学位。

打牌打了2个月后,因为回北大当教授,工作太多,没时间打牌,所以赶紧戒了。

胡适并没有因为打牌变得更懒,他很清楚,打牌只是爱好。

在广告信息爆炸的时代,商家借着打破传统的幌子,推出了很多标新立异的理念,比如“懒惰的人更聪明”“会玩的人更聪明”等理念,让人轻易松懈,误以为是真理。

结果,懒的人更懒了,本来不懒的人也学会懒了。

05

直播者利用技巧4:

怂恿观众做网络正义勇士

如果说生活是成年人的战场,那么网络就是成年人的游乐场。

在这里,一部分人被怂恿像小孩一样去判断。

直播者、网红、部分微博大V经常把事物描述得非黑即白,甚至颠倒是非,只为了求热评,慢慢怂恿和培养观众成为“非黑即白的正义勇士”。

网络上一出现热点人物,观众第一反应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对于网络焦点人物,观众不是一味同情就是一味抨击;

就拿比特币来说吧,白方认为是传销和骗局,黑方认为会颠覆世界和大获成功,一个比特币就有两个极端评价。结果,站在白方和黑方的观众一样多,黑白方都获利不少。

凤凰新闻盘点了2018年十大反转事件,其中包括乐清男孩被拐、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王风雅小朋友之死、德阳女医生自杀和杭州“全城捕杀流浪狗”。

这些结果大反转的事件,都是从一段来路不明的大V视频发出,在网上疯狂转发,网友一边倒地支持、谴责、开骂,各种道德绑架,随着警察的查证,事情的真相才水落石出。

观众成为了大V们的转发造谣代表。他们在网上查案,自我感动,自以为正义,把自己当做了“网络警察”。《娱乐至死》里曾经说过,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而我想说的是,毁掉当代观众的,是被商家和直播者过度利用的观众爱好和人性。

工具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利用工具的人。

保持清醒,独立思考,自制自律,相信观众们能清醒地使用工具,不被迷惑和利用。

/今日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