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宪问14-13

 昵称gR3EQ 2019-04-02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翻译】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钱財?”
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的时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
孔子说道:“是这样的吗?唯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解读】

在这里,孔子通过和公明贾讨论公叔文子的处世之道,提出了凡事都要恰到好处的观点。据公明贾所说,公叔文子很了不起,他能做到“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该说话的时候就说话,心里感到快乐的时候就笑,付出之后才收取自己应得的一份。也就是说,不论说话做事,公叔文子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因而所有的人都对其“不厌”。他这样做,不仅为赢得了好声名,还赢得了好人缘。恰到好处,其本质是一种中庸思想。所谓中庸,是对一切事物不偏不倚地对待,并加以包容、合理地利用。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之中,无论它的本质是什么,都含有一定的必然性意义,我们对此必须有所察觉,有所领悟,对其进行恰如其分地选择,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做出适宜的行动。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则是指注重适度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厚此薄彼,在微妙的关系空间中寻求一种包含大智慧的平衡。中庸思想之所以历来为人所认同和称道,其原因正在于此。这其实就是职业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