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潮祖临床常见症状思路分析(二)

 逸农农 2019-04-03

一、瘙痒:

瘙痒,病因不一,感受疫毒者有之,可加入苦参、贯众、地肤子、白鲜皮杀虫止痒。风邪入络,血络不通者有之,可加桂枝、赤芍活血通络。《药性论》谓枳壳能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亦可随证加入,增强疗效,用于腹痛型荨麻疹最为合拍。血虚生风亦有之,可加生地、当归、赤芍、首乌养血和营,共呈养血息风之效。

二、呃逆:

呃逆的基本病理是膈膜痉挛,引起痉挛的原因却与五脏功能失调和气血津的盈虚通滞有关。举凡上焦气痹,阳明实热,痰饮停滞,瘀血阻膈,肝气郁结,中焦虚寒,真阴欲竭,肾阳衰微,均可引起呃逆。

三、口苦:

无热亦有口苦。胆汁生成以后其输泄之路有二:一是从胆管输注于肠;二是渗入三焦随其水津运行。若口苦兼见舌淡而胖 ,此种口苦就是水湿阻滞少阳三焦,妨碍胆液下行归肾,上溢于舌所致。余遇此证常用胃苓汤、理苓汤诸方利水渗湿获效,证明确有此种机制,绝非杜撰。

四、口渴:

口渴一证,并非纯属津虚,与气血也有密切关系。究其机制有五:一是气郁化热,热盛津伤;二是突然失血,血虚外浮;三是脾胃障碍,水津不布;四是脾胃衰惫,气化失常;五是湿热阻滞,津不上承。除此以外,五脏阴虚,津不上承而呈口干不渴有之;脾肾阳虚,水津不布而呈口干不渴者亦有之。

五、便秘:

便秘一证病因甚多,归纳起来,约有以下7 种 :①热入中焦 ,津亏液竭;②寒凝积滞,传导失常;③平素阴虚,肠道失濡 ;④中气不足,传导无力;⑤胃浊不降,肠中燥结;⑥肺气不降,腑气不通;⑦肝失条达,气郁不舒。前三种证型较为普遍,诸医书方书论述颇多,后四种证型虽不鲜见,却少有人提及 。中气虚损,无力促进胃肠传导,以致便秘,法当补中益气 ,气旺则传导复常,可用李杲之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之益气通便汤;津滞胃肠夹层,胃肠受湿而弛,水津不布,传导功能减退,则便秘,法当化气行水,可用仲景之五苓散、丹溪之胃苓汤;肺气不降,腑气不通则便秘见矣,法当提壶揭盖,可用吴瑭之宣白承气汤;肝主疏泄,肝郁气滞也可发为腑气不通之便秘,法当疏肝解郁,可用仲景之小柴胡汤、《直指方》之调肝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