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新课程五环教学法研究

 我心VS飞翔 2019-04-03
            摘要: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影响最为持久、深远,确实提高了课堂知识传授效率。但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只教书、教知识,应重在教学、教学生学,以生成、扩大和提高学生认知的途径、方法、情感体验和能力创新为重点。新模式改革旧模式由第一环节的复习改为设问(即设计课堂问题情境);第二环节的新课导入改为导学(即引导学生阅读自学);第三环节的讲受新课改为探究(即探究内容概括归纳);第四环节的课堂练习改为修练(即修正解误练就能力);第五环节的布置作业改为布习(即布设作业练习巩固)。形成了每节课环环相扣,无限开放,滚动发展的课堂新五环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课前重谋划,课中细引导,课后多反思。
  关键词:课堂;新五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140-2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内容教材的变化,只能解决学生接受什么样的信息问题,解决不了学生怎么接收的问题。“教无定法”只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问题,解决不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课堂教学是有其基本规律可遵循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不变,即使有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也只能永远是一个课堂之外的理想,改变不了学生获取学习认知的途径、方法、情感体验和能力创新。只有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有可能培养学生从根本上生成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模式的转变才是课堂教学最根本性的改革。
  解放后,我们一刀切学习前苏联凯洛夫的“五环”教学模式。该模式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影响最为持久、深远,确实提高了课堂知识的传授效率。在之后的多少年间,包括传统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理论,特别是一些现代学习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无不受其影响和改窜。传统的“五环”教学模式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将学生作为改造的客体、灌输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难以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只教书、教知识,重在教学、教学生学,以生成、扩大和提高学生认知的途径、方法、情感体验和能力创新为重点。经过近十年的新课程实践与探索,我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总结出了教学新模式:第一环节设问(即设计课堂情境问题);第二环节导学(即引导学生阅读自学);第三环节探究(即探究�衲晒榻崮谌荩�;第四环节修练(即修正误解练就能力);第五环节布习(即布设作业练习巩固)。形成了每节课环环相扣,无限开放,滚动发展的课堂新五环教学模式。就某一节课来讲,也要从具体的教学实情任务出发,可以是其中的一环,也可以是相邻的两环、三环、四环、五环,可以是修炼课,可以是导学课,也可以是设问、探究课。五环是整体教学循环链条中的一个完整循环节,用于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一个课题、一种方法全过程教与学的任务完成。要求教师课前谋(重谋划),课中导(细引导),课后思(多反思)。
  一、理论基础
  一种教学模式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或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理论依据是构成教学模式的灵魂。凯洛夫的教学论倡导(“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为指导,强调教学以“教”为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新五环模式体现的是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正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书,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的设计制定总是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就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即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能力为核心,新的教学模式就要以此为指导,重新建构适应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践条件
  一是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我们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均做了大量调整和改革,新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流程、步骤要符合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二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现代化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与物质条件,即硬件与软件的条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演示、交互实验,上网学习等途径也基本普及;三是广大教师也普遍熟悉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四是学生接受新课程的学习方法、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也都有了多年积累。这些,都为新五环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四、操作流程
  第1步,设计课堂情境问题(设问)。(包含上节的布习内容和新课题内容两部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围绕课题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铺设目标问题悬念,引发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要求教师重在精心谋划,将教学内容提炼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锁定学习的目标问题,明确核心内容,从而使学有方向,有的放矢,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心理需要。实践证明:精彩的设问产生兴趣和需要,需要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有了学习需要学生就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文科教学设问主要从教材(书本)中挖潜,然后在历史社会生活中寻找答案,实现举三返一的教学目标;理科教学设问主要从自然、社会生活中挖潜,然后在教材(书本)中寻找答案和科学结论,实现举一返三的教学目标。
  第2步,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导学)。这一环节教师重在引导,引导要细,要有艺术性,主要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教材中关键的一些基础知识障碍,演示说明一些自然社会规律现象,引导学生始终沿着问题目标进行思索和发现。同时,要指导学生思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第3步,探究内容概括归纳(探归)。这一环节教师要以引导探究出新的方法和思路为线索,以点拨为核心,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采用探究提问的方法,以引发和激励学生创新,通过回答问题,概括归纳,形成课题目标内容线索和知识框架,形成板书线路结构。本环节是问题的升华,要归纳出课题科学的结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有:
  ①一般性疑点问题,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优生释疑,教师归纳;
  ②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解答;
  ③综合性极强、易惑、易错的难点问题,采用精讲的方式,运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生活化,通俗化。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问题。
  ④对学生提出的随机问题:可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可组织学生争辩、讨论,互动交流,自主探索,辨明原因,找到答案;也可留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自主研究性学习解决。
  第4步,修正解误练就能力(修炼)。这一环节主要是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提高记忆和应用的水平,夯实双基。教师要以修为主,修练结合,诊断和修正各层次学生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练,不能盲目地追求练习的数量和练习的次数,也不能以题海战术来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练得恰当,讲求效率,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系统性。
  ①目的性。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设计的练习要从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突出什么重点、攻破哪个难点等方面通盘考虑。因此,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夯实学生的基本功。
  ②针对性。设计的练习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既不能拔高,又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脱离学生认识规律、思维特征和知识水平。因此,设计练习的难度、广度、题量的多少要适中。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也不能超出实际水平,使学生无从下手。
  ③层次性。以人为本,就是要承认人的差异性。练习题的设计宜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有成功感。安排问题的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相一致,问题应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能创造性的领悟和解决问题。
  ④多样性。要以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练习的形式可采用口答、笔试、讨论、演板、竞赛抢答等等形式。
  第5步,布设作业系统巩固(布习)。在课堂上设计布置作业(包含下节课预习准备的内容,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形成完整的课题知识链和能力结构。作业要求知识设计层次化,有难易梯度,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求形式多样化,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兴趣。
  五、模式评价
  课堂新五环教学模式围绕设计的问题组织教学,启疑引思,增添了教学动力与活力。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解惑和及时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锻炼自主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堂新五环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课堂互动教学,撞思击疑。改变了课堂要素结构,使教师和学生能同时站在一条主体线上,面对同一客体教材展开思索与研究。要求教师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用该模式即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改变旧五环习惯模式过渡容易,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刘清法《高效课堂-五环高效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
  [2] 王涛《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的研究与实践》扬州大学出版社
  [3] 李建国《发掘儿童潜能》上海教育出版社
  [4] 张清中国成人教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