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做一件丧尽天良的事,让李渊悲痛欲绝

 倦鸟依林 2019-04-03

唐代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盛世,历数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最为熠熠生辉的,必然是盛唐。作为盛唐的开创者与立基人,唐太宗李世民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二明君。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知人善用,唯才是举。发展了从隋代以来逐渐出现原型的科举制,使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样一个功绩可以流传千古的皇帝,照理来说应该会有历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的通病,这便是暴瞲独断,刚愎自负。但是恰恰相反,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即使被臣子顶撞的暴跳如雷,也不会就地处分的,极其善于纳谏的君王。

李世民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这样一位皇帝,非常懂得民贵君轻,对于百姓心有仁慈之心。在他的诤臣魏征死后,还常常哀悼不已的叹气:“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魏征去矣,朕无人可为鉴。”魏征上谏的内容如何姑且不表,但就这样一份气度来看,李世民确实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盛世君王。但是这位看起来仁慈博爱,宽容忍让,恩威并施,有治天下之才的君王,真的没有丝毫过错吗?在研究史料很多年之后,人们对于玄武门之变的定义,还是那么一成不变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很喜欢的一位思想家,易中天教授曾经漫谈过玄武门之变,他以开玩笑的语气笑道:“虽然看起来李世民好像危机四伏,但是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大哥和三弟不也没向他动刀子吗?所谓喝酒吐血,要是太子当时的威权,想害一个人,至于傻乎乎的把人,拉到自己家里灌下有毒药的酒吗?再者,灌就灌了,灌了还没至死,秦王又说是剧毒,剧毒而不致死,只怕量只有很轻微。太子要是当真想害死秦王,毒药都弄来了,怎么还会下很轻微的药?若是要摆脱嫌疑,这样做法也太蠢了。人都来了,吐血也吐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虽然有的史学家对此持有不同意见,坚持认为秦王是被逼起事。

但我比较认同于易中天教授的观点。假如太子一党真的对李世民有杀心,他们在玄武门时又怎么可能不著铠甲,轻骑都在门外,只有几个随从,轻轻松松被李世民砍杀?

成王败寇已经是历史的法则,通向权势的路本来就不会是光明大道。而当时权势最高的象征,自然是皇位。通向皇座的路大多由尸山血海构成。李世民的做法无可厚非,只是他在玄武门之后百般遮掩,未免就有点小家子气了。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做一件丧尽天良的事,原来他杀了太子和齐王的所有后代,让李渊悲痛欲绝。斩草除根,帝王家的铁血无情,在此展现的锋利夺人。

但假如他不这么做,太子与齐王的后代,未必不会心怀怨恨起兵谋反,征战杀伐并不是任何一位圣君想要的。与大的惨烈后果相比,牺牲十数个少年似乎变得不值一提。对此,千年之后的我们并不应该单纯评价对或者是错。只能说帝王家实在是太过残酷,这可能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吧。

笔者认为,抛开逼父弑兄这些事情不谈,单论身为一个皇帝,他确实做到了爱民如子,广开言路选贤授能讲信修睦。在为皇权的斗争中,虽然身上背负着累累尸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确实对得起为他死去的人。在他治理下的唐朝,开始有了“贞观之治”,开始有了如日如月的光辉灿烂的盛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