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好“五项”工程 提升教育质量

 如水138 2019-04-03

王冬梅

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神圣使命,而人民满意的标杆就是教育质量,我们庆安小学把教育质量定性为学生成长的三个维度:“健康的身心、扎实的学科素养、旺盛的探究欲望。”为从这三个维度上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们抓牢师资队伍建设这根纲,从校长、教干,学科骨干教师、普通教师三个层面,从学科素养的提升、敬业精神的涵养、工作热情的激励三个维度精心锻造教师队伍,保障教育重量的提升。我把它总结为 “抓好五项工程,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育质量”。

一、打造“头羊”工程 校长做教育教学的领航者

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丽日和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人民对教育满意的最基本前提。而制约乡镇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是乡村教学点分散、学额不足而导致的教师责任心涣散、工作热情减退。曾经繁荣的乡村教育凋落到一些教学点只有几十个学生,班额数甚至不足10人,这是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但社会经济的阶层分化,使得一部分家庭还要固守在农村,他们的孩子还要在乡村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是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关爱,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有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提高乡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成为提升一个镇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成为衡量一个教育者精神高度的标杆。首先我们要抓校长思想的转变。学校没有大小、尊卑之分,让每一个村小的校长认识到他们肩上承载的是孩子的未来,这一点同北大清华的校长一样沉重,来不得半分懈怠。课程的建设、队伍的培养、学校的规划、学业的考评都需慎重构思,严格执行。中心小学制定校长管理十项量化考核标准,对待所有校长一视同仁。其次,因为村小规模小,校长还需身先士卒,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头羊”。我们一直坚持校长人人带主学科,只有校长带主学科,校长对教学才更有发言权,才能真正做到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对教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我们要求校长响亮的喊出口号——老师们 向我看齐。我镇东楼小学教学质量一直在全县村小中排在第一方阵,杜铭校长主动承担两个年级数学课,认真研究教学,给全体教师树立标杆。骑路小学刘恩校长在训练花样跳绳的同时带五年级数学在全县也是第一方阵。庆安小学梁浩生校长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庆安小学五年级在上次教育局质量调研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镇每个校长在做好指挥员的同时又是优秀的战斗员,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带好校长队伍,打造“头羊”工程促进了每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铸造“强师”工程 教师成为发展者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热情不高,二是固守成规,不思变新。为了消除倦怠,我们为老师搭建了三个平台,铸造“强师”工程,激发教师的潜能。

一是提供适合自己的岗位平台,做最好的自己。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高层次需要就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每一个教师感受到他们被尊重、他们被需要。作为校长要敢于调整教师一成不变的岗位,让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校长准确把握每一名教师的长处,工作安排中注重扬其所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需要、被学生需要;因为村小可供选择的工作范围小,为给教师提供更为宽泛的选择空间,我们建立了教师流动机制,校际之间教师定期有序流动,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教师找到存在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举两个例子:我们镇现有两个工作室是以老师名字命名的,按学期拨付一定的经费。一个是庆安小学“黄荣新”读书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有30人,定期由他组织开展教师读书系列活动,践行我镇读书的“112233”模式。一个是庆安二小“李冲”木雕工作室。去年他们申报的《雕刻学文化 刀锋塑人生》被评为县级特色课程基地项目。学校为他购买木雕器械,木雕作品在网上义卖。虽然个人身体不好,但是工作干劲十足。

二是搭建展示平台,做自豪的自己。我们提供各学科教师能力展示舞台。1、中心小学每学期举行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评出各学科一等奖、二等奖、学科带头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虽然我们乡镇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有限,但我们努力让他们感受到在我们的镇上你是最优秀的,我们看到了你的优秀,你还可以更优秀,从而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进他们不断的进步。2、组织教师参加天天欢乐颂读书活动。中心小学成立天天欢乐颂诵读书微信群,语文老师早上读的是童诗童话,经典古诗,晚间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是戴望舒、舒婷等散文,周末读论语。每学期评出几十个诵读标兵。龙集小学金刚老师、陈圩小学张都平老师、王彩华老师年龄都在50多岁,仍然坚持每天两诵,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其乐无穷。3、中心小学定期调研学科教学质量,本镇校际之间找差距,对前五名大力表彰。我们感觉表彰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还是后进者的航标灯。同时对后三名中心小学也要进行跟踪听课、跟踪调研。4、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等等。多层次的平台,让每个教师都能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超越自己。

三是搭建学习培训平台做更好的自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教育质量,教师的学习和充电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努力让教师做更好的自己。年轻的教师我们送到省市去学习,回来分享汇报反馈,年龄大的教师我们尽可能让他们多参加县级培训。只要是教育局举行的学科培训,我们几乎是人人去,怕没有位子坐就通知他们提前半个小时到,坐在前面,便于点名和保证学习效果。开学以来我们请了徐州师范大学心理学杨耀东教授给教师做心理健康培训,很多老师说这是他们听过最高级别的讲座。本学期我们聘请了江苏省书法协会员周雨老师定期给语文老师指导硬笔、软笔,真正落实书法进课堂。近期我们还将请我们县语文、数学特级教师进课堂,请教科室领导给我们做课题培训,引领教师做科研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反思成长。

三、践行“读书112233”工程 教师成为学生的共读者

阅读是学生素养发展、精神涵养最重要的方式,不重视阅读的学校就不能算是学校了。但由于环境、师资、书源等因素的限制,我们乡村小学的阅读现状其实并不乐观。从去年起,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阅读之路,形成了“112233”读书模式,即“一套校本教材,一个交流平台”;“两读结合,两星评选”;“三读、三课”。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让书走进了每个师生的生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飘溢着书的芬芳。

第一个“1”:即一套校本教材。中心校为全镇1--6年级学生分别编写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经典诵读教材《静待花开》,教材学生人手一份,免费提供,每学期期末收回循环使用。教材内容选自中外名家名篇,古今经典,散文、童话、诗词歌赋等。既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又励志孩子前行。

第二个“1”:即一个交流平台。学生的读书交流平台。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家校读书微信群,班主任为群主,鼓励每个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把孩子每天读书内容、“亲子共读”视频、录音或者亲子读书图片,每天晚上9点前及时上传到群里,教师要天天检查,表扬先进。个别孩子一开始发读书视频的时候是一脸的胆怯和自卑,现在的孩子人人是满脸的自信和幸福,“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知不觉间孩子改变了精神世界。

第一个“2”:两结合即同读和个性选读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每个班级每学期布置学生同读两本书后(县教研室规定书目外)再选择个性化的阅读3-5本不等。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我们采取了“争卡”的激励方式,即学生每读完两本书,由各班语文老师查验后发放一张铜卡;每读完四本书,学生持两张铜卡到教导处领取一张银卡;每读完6本书,学生持一张银卡和一张铜卡到校长室领取一张金卡。金银铜卡由中心校统一印制。中心校统一印制学生读书成长档案卡,每个学期填写一次,设计有“教师寄语”、“我的读书目录”、“我的收获”、“我的成长”、“我最喜欢书目”、“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等版块,如同学生的家庭素质报告书,完整记录孩子的读书轨迹,六年下来孩子究竟读了哪些书,获得多少张读书卡,在读书笔记、故事比赛、美文诵读、课本剧表演中究竟获得哪些奖项都一目了然。

第二个“2”:“两星”评选。任何活动都需要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中心校要求各校每月都要评选出“读书之星”和“写作之星”,发奖状,公示在学校橱窗里,发在学校网站上,利用国旗下讲话表彰这些孩子,学生获奖名单每月及时上传到中心校。中心校每周三下午专项检查师生共读情况以及“两星”公示情况,年底与教师绩效挂钩。

第一个“3”:即三课(读书推介课、指导课、汇报课)指导工作室成员人人上好读书推介课,指导课、汇报课,农村的学生读书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很多留守儿童是托管状态,往往老师教,就会;不教,就不会。所以上好“三课”是孩子读书的保障。

第二个“3”:三读,即晨诵、午间静读、晚间亲子共读。各校要在7点半到7点50分利用20分钟晨诵,中午学生大多一点多到校,各校培养孩子20分钟静读习惯,晚间放学后学生处理完当天作业后有条件的和家长一起读书,家长不在家的可以自己阅读20分钟,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阅读时间。为了检验和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中心校每个学期都要开展一次亲子阅读竞赛、一次学生课外知识竞赛、一次读书小报评比、一次美文诵读竞赛。学生们在各种活动的促进中慢慢崭露头角,全镇各校逐渐形成了“爱读书,会读书、能作文”的良好局面,今年5月在县局举行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中,我校有2名学生居于前10名之列,并代表睢宁县参加市级课外阅读知识比赛,其中一人获市二等奖。

而在“112233”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参与阅读引领、感受交流、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无形中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的共读者,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提升了自我。

四、启动“双师”英语教学工程 教师尝试做借力者

教育需要合力效应,绝不是一个人、一个小群体就能做好的。本学期我们启动“双师”英语教学工程,从外部借力,促进教育的发展。庆安镇小学由于英语师资水平的限制,英语学科教学质量一直滞后,特别是学生听说能力较差。短时间内提升师资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尝试着从外部借力。非常荣幸教育局、庆安镇党委政府、南京云海螺教育能在我们镇举行乡村英语教学互联网“双师”课堂试点。通过互联网把全世界优质的英语教师资源带到我们乡村小学,彻底解决乡镇英语教学中听说教育的短板。这个工程惠及6所小学,35个教学班,1458名学生,11位中教英语教师。3-6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英语外教直播课,集中在每周二到每周五的下午2点到4点。2018年9月28日签订协议,从第6周起,外教课正式开始,云海螺教育为每个学校每个班级固定一个外教老师,这一周每个班级已经上的是第三次外教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研室李春子主任带领县英语骨干教师每周参与课堂跟踪和评价。中心小学人员每天到包片学校听课,填写外教课堂记录表,每天下午5点集中反馈外教课堂的优缺点,中教教师与外教教师沟通能力、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教学效果等全面评价,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云海螺教育为了确保外教课的效果,派两名工作人员长期住在庆安小学,对中教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11位英语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他们在与外教沟通中,与老外对比觉得自己的发音需要矫正,这种借力短期惠及学生,长期惠及教师队伍成长。

创建“教育特色”工程 促进学生发展

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是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培育故土情结的有效途径,而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又必须依托师资资源和地方文化,我镇的《绳韵少年》大家都很熟悉,它起源于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骑路小学,该校秉承着“我快乐、我健康、我成长”的办学理念,在刘恩校长的带领下,因陋就简,走出了一条以“花样跳绳”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截至目前,学生自主创编的花样跳法已达200多种,制作的花样跳绳微课已达300多节。现在我们又赋于了绳韵少年项目更丰富的内涵——通过“跳绳”、“画绳”、“做绳”、“创绳”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绳是文化、绳是一种创作的工具。小小的一根绳,促进了孩子的形美、德美、心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骑路小学以特色育人办学思路的引领下,庆安小学着力打造书香校园,龙集小学打造书法校园、二小打造木雕校园、水库小学打造戏曲校园。各校社团特色纷呈,学生在特色学校文化中、在各个社团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健康生活、学会责任担当,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在农村小学落地生根!

上一周,县委县政府召开睢宁县第一届教育表彰大会,我们深受鼓舞。全体教干教师对标找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我们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庆安小学全体教育人一定会带着深厚的情感做教育,带着崇高的使命做教育,带着高度的责任做教育,时刻以“爱拼才会赢”的拼搏心态,时刻保持奔跑的姿态,冲刺的状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进位争先,让庆安教育成为睢宁教育的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