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实用中药学(五)

 陌上花kai999 2019-04-03

第一部分   中药基础知识


 六、用量

真正用药的时候,该用多大的量,它有一些界定。就是小的剂量,基本上就是1克至6克;中等的剂量9克至12克;大的剂量15克至30克;30克以上就算超大剂量。

有的大夫特别喜欢用三克六克,特别轻的剂量。有的大夫特别喜欢用那种量特别大的,50克、60克,然后100多克。可能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看好的病,也都有自己看不好的病。要尽可能的旁参各家,取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剂量的原则

凡质地轻者用量宜轻;

凡质地重者用量宜重;

凡鲜药者用量宜重;

凡有毒、泻下、逐水、破血等药性峻猛者宜轻;

不同体质、地域亦有不同;

新生儿为成人1/6,乳儿1/31-5岁幼儿1/2,学龄儿2/3


药品本身的质地就比较轻了,比如说桑叶、菊花这种质地比较轻的,用的时候也要轻。因为质地比较轻的用水一煎它的有效成分很容易就全部出来了,所以不需要用的特别大的量,用的量大了以后那个味就非常的重了。质地越轻用的量越轻,煎煮时间越短。

凡是质地重的用量越重,煎煮时间就越长,让成分出来。比如像代赭石,龙骨牡蛎水煎时间短成分出不来。所以必须得先煎,长时间的煎。同时也得量大。

凡是鲜药,比如鲜石斛,鲜生地,因为用鲜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药店不用。过去老先生经常用鲜药治温病,效果很好,用量要重。因为它里面其实除了这个药物治疗有效成分,它那个分量更多的是水。

凡是有毒的,泻下的,逐水的,破血的,这种药性猛烈的尽可能的用量要轻。就怕伤了人,在治病的同时还要保存人体的正气,不能把人给伤了。

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地域用药也是有不同的。比如这个人体质很虚弱,那在用麻黄桂枝的时候可能你就需要稍微减减量。比如说他的体质很壮,他得了个太阳伤寒证,他就不出汗,冷得不行,用麻黄汤的话剂量就得适当加大点。

地域也会影响药的剂量。《伤寒论》里边儿的方子,其实量都偏大。后来清代的时候,那些温病大家们,他们开的方子量都特别小,为什么呢?这里边儿其实跟地域有关系。张仲景其实也算个北方人,河南人啊,那他相对于江南来说,他就是个北方。现在我们的一些伤寒大家胡希恕啊,刘渡舟啊,这些都是东北人啊,他们都是研究经方的,研究伤寒的。温病大家吴鞠通,叶天士都是江南的。他们用药习惯就是量都偏轻儿。搞伤寒的用药整体还是药量偏大一些。因为北方比较冷,人的皮肤腠理就相对要紧实一些,你要往外发汗力度小了就不行。但是你到了江南。它没有北方冷,你要发汗的话,你再用麻黄桂枝的话就很有可能给发过了。第一可以减轻他的用量,第二还可以换一些更平和的防风,荆芥。所以荆芥这一类的药,都是温病类的这些大夫们经常用的。长期的在面对这样的病人的时候,自然形成的。

所以我特别反对的就是你是哪一派的,我是伤寒派,我是经方派,我是时方派,我是温病派,最好不要分派。

小孩儿用量,比如说新生儿。它的用量是成人的,六分之一。这是教材上的。我老师的那种方法可能更简单一些。就是小孩儿药一岁一克。然后那个性质特别平和的,可以适当的加上去一点。药性猛烈的还可以酌情减,一克可以减到0.5克,就相对来说要平和一些。

煎煮法

步骤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

先煎,就是那些特别不容易熬的这个矿物质的,贝类的这种特别坚硬的东西需要先煎,先煎15分钟到半个小时。那些有毒的,附子、乌头这种剧毒的药物,即使炮制了以后还是要先煎。先煎的时间是四十五分钟到60分钟。如果毒性更大的,生附子要煎2小时,才能跟其他药一块煎。煎的时间不够,容易出人命。

 后下的药是因为那个药物需要短时间的,煎的时间长了效果就没了。因为它都是可挥发的东西。凡是这种气味儿闻着比较芳香的,你像藿香佩兰,砂仁,还有薄荷这种,包括一些质地比较轻的,像感冒类的银翘散。这个方子你就得煎时间短一些。

后下是某一味药需要后下。在端锅前的五分钟到十分钟把那个药放进去。第一煎的时候直接把这个药放进去,第二煎是为了防止浪费。

 包煎,有的药必须得把它包起来,像滑石粉,还有一些毛毛的那种,比如合欢花,旋复花这种,你要是不包的话就直接扔进去,喝时嗓子特别的痒,咳嗽。

五灵脂,也需要包煎。眼不见为净

另煎,有些贵重药物,单独另煎以免浪费。

烊化,烊化的药物都是一些胶类的药物。

冲服就是一些药面挺贵的,比如三七打成面冲服不浪费。

     七、服药法

     时间

一般每日一剂,煎两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四至六小时。急性病可一日两剂,或一日三次。

      方法

病在胸膈以上饭后服,病在胸膈以下空腹服。

对肠胃刺激较强者饭后服。

补药、驱虫药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服。

慢性胃病者饭后30-60分钟服。

      有的时候需要空腹,有的时候需要饭后,有的时候需要饭后两顿饭之间,就是肚子不饥不饱的时候。在胸膈以上上焦的病咳嗽,嗓子疼,就饭后立马就喝药,让药在上更接近病灶。下焦的病空腹服,让药接近病灶。只要是有慢性的胃病,不管你慢性胃炎和慢性胃溃疡也好,改在饭后3060分钟。真正的标准就是肚子不饥不饱时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