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黄帝内针的三焦(三才)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9-04-04

浅谈黄帝内针的三焦(三才)

谈到三焦,中医藏象学说六腑之一有个“三焦”,又称“孤腑”,还有经络学说里有个手少阳三焦经,都不是本文谈到的“三焦(三才)”,这一点需要特别说明,不要弄混淆了。

不知道大家在看《黄帝内针》这本书时,是否注意到三焦后面加了(三才),即三焦(三才)师父在讲课时也是以上(天)、中(人)、下(地)来进行讲述的,师父为什么不直说三焦,而要以上(天)、中(人)、下(地)来讲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是指天、地、人。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人存在于宇宙间,是一个整体。天我们改变不了,地我们也改变不了,人居于天地间,要让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摆正自己在天、地之间的位置,与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成为一体,和谐共存。三才之道”出自《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也。”《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思想。这个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培育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怀有虔诚的敬畏之心。师父之所以这样来讲授三焦(三才),就是让我们建立天人合一的思维,建立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的思想

中医认为,天地人三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不可分割。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古人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将人体置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从天地人,即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观察生命运动规律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中医学的三焦也是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提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根据取类比象,也把人的身体分为上、中、下,与上焦、中焦、下焦相对应。黄帝内针引用了天、人、地三才的理念,就是让我们建立这样一个人体与宇宙是一个整体的“三才”的空间思维。

 

黄帝内针人体躯干三焦的基本划分是将身体前面鸠尾穴、后面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为上焦;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为中焦,前为神阙穴、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为下焦。但内针的用针是限制在肘关节至手(足)的区域那么人体躯干和肘(膝)关节至肩(胯)区域的症应该如何施针呢?这就要求助于总法则里的“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我们把上下肢也划分为上(天)、中(人)、下(地)三焦(三才),在四肢上怎么进行划分呢?我个人也是参考人体三焦的基本划分,把腕至肘(踝至膝)的二分之一左右处到手(足)部分为上焦(天),腕至肘(踝至膝)的二分之一到肘至肩(膝至跨)之间的区域为中焦(人),肘至肩(膝至跨)的二分之一处到肩(跨)的区域为下焦(地),这样,我们大致就可以把人体四肢的三焦(三才)划分出来了,按照同气相求和阴阳倒换求法则,就可以把人身任何部位的不适在四肢的肘(膝)至手(足)的同气部位进行施针了。

因为有了上(天)、中(人)、下(地)的概念,我们是不是可以发挥我们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把一根手指或脚趾也划分为三焦(三才)?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个手(脚)掌也划分为三焦(三才)?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从手(足)到肘(膝)也可以划分为三焦(三才)?肯定都是可以的。三焦(三才)的理解和运用一定不要被躯干和四肢三焦(三才)的基本划分给框住了。

      举个例子:患者、女性、55岁,自诉经常头顶疼痛,痛时疼痛欲裂,识症:症在上焦,经络在厥阴,按男左女右,扎右手劳宫,疗效一定是肯定的。这里我们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可以把中指分为上中下三焦(三才)?肯定可以,经络仍然是厥阴,我们扎中冲可以吗?也是肯定可以,疗效也是肯定的。

三焦(三才)是黄帝内针的一个重要特色,谈到这里,问题来了,到底天有多高呢?地有多厚呢?不知道,不是有句话叫“不知天高地厚”嘛师父间接地给了我们答案:“心在人身天地间!”只要你心中有天地,就知道你的“人”在哪里了“人”站直了,头上就是天,脚下就是地,至于你头上的天有多高?脚下的地有多厚?你的心自然就知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