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析 | 费率招标,也没那么可怕

 iqx2004 2019-04-04


从这里开始

写千字案例,滚复利雪球

总结经验教训,挖掘知识财富

向过去问道,把经历升华

从这里开始

用硬知识,展现专业之美


字数4000阅读时间7分钟

很多时候,考虑到工期、资金回笼等原因,特别是“三边工程”,业主需尽快确定施工单位,无法编制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此时,可选用费率招标或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以换取项目在时间上的利益。

诚然,费率招标是定额计价模式的产物,有其历史性和局限性,使用中有诸多的问题。此时,作为成本管理者,我们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件事——避短,即如何控制风险?将已知风险的预防措施前置,扬长避短,完善优化费率招标模式下的管理方法。

本文从费率招标本身存在的问题切入来谈管控思路和对策,从计价方式、合同条款两个方面切入,重点讲费率招标应该怎么做?


 | 费率招标常见的问题 | 


费率招标是以定额为依据,投标人填报综合费率或下浮率,待施工图纸完成后以合同约定的取费编制施工图预算。

费率招标常见的问题如下所述:

1.定额本身的问题让费率招标的遗留问题多

定额,作为费率招标的依据,定额本身主要存在以下3点问题及局限性:

2.不能事前定价,难以得到合理价格

对于信息价中价格缺失的材料费的计取,中标后定价对甲方不利。信息价中不可能包含所有材料价,尤其品质或技术有特别要求的材料价格的缺失,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核价工作,中标后的定价不仅不利于甲方得到合理价格,同时大量的谈判、协商工作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3.界面划分不清晰,责任约定不明确

很多费率招标合同相对简单,加之没有完善的图纸,对总包、分包、甲供材的范围、总包方的管理责任、施工标准等约定不明,这无疑增加了现场管理和协调难度。

4.合同条款不完备,争议问题较多

费率招标最大的诟病是工程造价的事前不确定性,不可控性。不可控来自于事前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现场签证及索赔的活口,施工方可以通过设计变更或工程变更达到增加合同额的目的。例如,一些措施项目约定不明,造成费用增加。

传统的费率招标在执行中,由于我们大多对该招标模式的操作过于简单,风险预控意识不强,导致施工过程中有大量核价、结算争议。如何有效的避免或者减少费率招标的弊端是造价人需思考的问题。


 | 费率招标下的成本管控对策 | 



既然对费率招标的问题已心中有数,那么,从问题出发优化费率招标,从2个方面着手破局:

· 计价方式:在计价方式上,采取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两种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灵活地调整定额偏差较大子目。

· 合同条款:在合同条款的制定上,事前约定材料价格,理清工程界面、做好责任划分,对易争议项尽可能约定详细。

1、计价方式

(1)针对定额的局限性,可采用定额计价模式+清单计价模式相结合的计价方式,以取长补短。

结合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措施项目的不同特点,可以对应不同两种不同计价方式:

(2)针对定额含量偏差较大的问题,灵活调整定额不合理的项目。

深究定额,定额本身是最大的不平衡报价体系,即定额中部分子目的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水平存在一定幅度偏差。例如:上海2000定额中,桩基工程、降水工程、模板工程与市场水平相比,消耗量偏高;砌筑工程人工含量相较于市场水平整体偏低。

单价合同而言,每个子目单价的合理性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总价的合理性一些造价人会有这样的顾虑:定额本身是个体系,若将某一分部或某一分项工程分离出来就破坏了定额体系,不利于投标单位报价的测定。事实上,单价合同每个子目单价的合理性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总价的合理性。所以,应摒弃自我设限的思维,打破定额时期的认知体系,即使是费率招标,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这一目标,用活用好费率招标模式。

笔者曾操作过的费率招标模式对上海2000定额中的模板定价予以调整,针对单价、计算规则、工作内容3个方面的约定如下:

单价。采用固定全费用综合单价形式计价,不论实际采用钢模或木模,均按60元/m2的全费用单价计取,不再取费、计税,下浮。

计量规则。工程量按与混凝土接触面积计算,不区分构件类型、支模高度。

③工作内容。工作内容包括模板及支撑的加工、制作、运输、支模、拆模以及固定模板的穿墙及止水螺栓。(因地下室外墙止水螺杆是结算争议较大项,止水螺杆等工作内容已包含在模板及支撑工程内,避免结算时需增加此部分费用。)

2、合同条款

(1)事前约定材料的价格或定价方式

无合适定额套用项或无信息价的材料价格约定可采用以下形式:

指导价。根据项目特点,结合以往项目经验,可将信息价中没有或不适合套用定额的项目的材料价或者综合单价在招标文件中以指导价的形式一一列出,并说明技术或品牌要求。例如环氧地坪漆、成品烟道、高性能膨胀抗裂剂、外墙保温、屋面保温材料、防火门等。

定牌定价项目。对材料品质或技术要求较高的材料可在招标文件中约定使用前采用定牌定价的形式定价,并约定好管理费和税金的取费。

核价。其他没有约定的材料价格,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核价的流程、方式等。

(2)清晰划分工程界面及责任

不论采用何种招标模式,理清工程界面是成功招标的前提。

招标文件中应明确约定总包和各分包方的施工界面,明确指定分包工程、甲供材、独立工程、甲指乙供及限定品牌的材料等。对总承包管理,需明确以下责任:①对甲供材管理的约定、采保费的计取方式、损耗率,以及结算方式的约定。②对指定分包管理责任的约定。③总包管理费及水电费计取方式的约定。

(3)细化合同中易争议项的约定

约定专业定额的优先级。

对易存在争议项的定额子目的套用需事前详细约定。

事前详细约定易争议项,避免后期发生争议。可对以下类似问题进行约定:大开挖土方后平整场地费是否计取,钢筋按直径套用定额还是按照构建类型套用定额,钢筋接头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是否按定额套用还是以指导价计入,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费是否还计取,干粉砂浆按散装还是袋装计取,找平层、楼地面等粗装修用混凝土采用泵送还是非泵送混凝土等。

与施工方案有关的非实体部分的约定。

与施工方案有关的非实体部分需事前约定是否计取费用、如何计取,需要尽可能详细约定。有些施工单位采用低价中标策略,中标后通过不断索赔增加利润。例如,地下室外墙止水螺杆、马凳筋往往是施工方常常高价索赔的方面。笔者曾在结算审核时,发现马凳筋工程量超出较多,原因是编制人员按照监理审批的施工方案中的马凳筋间距0.6m计取,而实际设计规范是间距不大于1.0m,实际施工间距不会小于1.0m,该部分的工程量的偏差60多万元。对于此类问题可在招标时约定如下:马凳筋等措施钢筋间距按照设计规范最值计算,若实际需提高标准且增加造价的必须事前通过业主方设计、工程、成本等部门的联合审批方可执行,且需施工过程中三方现场取证,方可作为结算的依据。

④对零星用工的约定

(4)其他约定

①对施工图预算(包干预算)时间的约定

②对施工工艺标准的约定


 | 招标案例分析 | 



以上海2000定额为例,笔者以曾操作的费率招标模式作为案例说明费率招标的应用,编制时间2012年10月。

投标报价说明:采用三种计价方式,案例中的全费用单价部分和固定总价部分均由招标人定价,投标人无需对该部分报价,招标人定价的部分也可采用清单或模拟清单模式由投标人报价。各投标人依据招标文件要求在下表中分别填报下浮率。

其中:

1)定额计价部分考虑到定额中降水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拆除工程与市场行情存在较大偏差,将这三个分部工程从定额计价中剥离出来由招标人结合项目特点按市场价定价。除这三项外其他分部工程按约定的计价程序采用定额计价。

2)全费用单价包干部分。包括:土方外运费、围护工程拆除费、钢筋拆除及型钢回收费、模板及支撑费、大型机械进出场费、其他措施费项目。即,定额中未含或不适宜定额计价的项目由招标人采用全费用单价形式定价。也可采用模拟清单计价模式,由投标人报价。

3)固定总价部分包括:施工降水排水费。即,在降水方案已明确的情况下,招标人对该部分采用固定总价形式定价。也可采用总价包干的清单计价模式,由投标人报价。

具体约定见下表: 

由招标人定价的部分也可以由投标人报价。最终该项目的下浮率在测算的范围内,项目的过程管控及结算也非常顺利。(若建筑做法已初步确定,以上模式中定额计价部分也可采用示范预算模式,类似于基准价下浮模式。不同的是以定额子目为模拟项,同时单价套用定额确定。)

上表是笔者曾实施的费率招标的案例,仅抛砖引玉,成本人可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公司惯用的模式灵活应用。

 |总结 | 

 ▾

费率招标是定额计价模式下的产物,并不为大多数同行所喜欢,很多造价人谈到费率招标即色变,认为它是落后的、非市场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计价模式。但费率招标并非不可用,扬长避短、将风险预控前置。采用“定额+清单+包干”模式对使用者提出了较高要求,既要对定额有深刻理解,也要了解市场水平。

在计价方式上,摒弃费率招标就单纯采用定额计价的老套路,而采取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结合的策略,在招标环节缩小风险范围;同时,在合同条款上,针对费率招标的常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事前约定材料定价方法、清晰界定合同界面、细化争议条款,使履约环节可控。

在工作中,全过程有针对性地管控风险有助于做好费率招标模式下的成本控制。招标时定好规则,做好预控性工作;施工中的履约管理做好合同执行的规范性动作;结算时量价结合,提高资料真实性的识别能力和谈判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