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泌体:你是我生命中的精灵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04

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本质均可归约为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交换与变化。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生命现象看似绚烂多样、神秘复杂,也终究跳脱不出背后物理、化学等终极规律的立法。除了制造出那只半死半活的猫,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也曾写过一本小书《生命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思想:生命不断从环境中摄取物质与能量,从而维持负熵为生;同时,生命现象原则上可由物理学和化学规律诠释;基因是一种非周期性的晶体等。在薛定谔鸿文的感召下,二战后一大批物理学家转投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沃森与克里克。

1983年,生命系统中一种新的物质与信息载体“外泌体”在绵羊网织红细胞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exosome”。外泌体内包裹的物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 DNA、RNA(mRNA,miRNA,ncRNA)、蛋白质、甚至病毒粒子等。与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类似,外泌体经由体液在细胞间悄无声息地 smuggle 着物质、传递着信息,从而调节各种生理病理活动。1996 年,G.Raposo 发现能进行抗原提呈的外泌体,这种外泌体携带 MHC-Ⅱ 类分子、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可直接刺激效应 CD4+-T 细胞的抗肿瘤反应。此后,又陆续发现外泌体能携带 EGFR、HIV-1、Aβ 等分子,从而促进肿瘤、艾滋病抗原和神经疾病相关蛋白在细胞间的传播。从这些事实来看,外泌体又不像什么好东西。总之,作为一种全新的分子信使载体,外泌体参与了细胞代谢、肿瘤发生、细胞粘附、免疫调节、神经系统疾病等各种过程。

由于外泌体主要分布在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乳汁等体液系统,加之与各疾病的直接或间接相关性,因此,外泌体具备体外无创诊断的天然潜力。甚至,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利用外泌体的物质传递性、相对靶向性、膜融合性等,将其作为基因治疗和药物递送的载体。

近来年,外泌体的研究逐渐升温。外泌体的提取、鉴定和内含物分子的检测技术也日益成熟。通过测定外泌体所携带的分子种类及相对含量,我们可以揭示相关生理和病理过程的作用机理,进而往体外诊断、载药系统开发等转化医学方向推进。特分享一篇外泌体与神经系统疾病 PD 与 AD 分型的研究论文《CNS tau efflux via exosomes is likely increased in Parkinson disease but not in Alzheimer disease》。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氏症(AD)与帕金森病(PD)均涉及 Tau 蛋白的病理变化。随着检测灵敏度的提高,Tau 蛋白已能在血液中直接检测,但其在大脑内的清除机制尚不明了。

实验方法


■ 小鼠模型:用放射性 I125 标记的 tau 对小鼠进行侧脑室注射。跟踪 Tau 蛋白是否逐渐从脑部向血液系统转移;

■ 临床样本:91例 PD 患者、106例 AD 患者、106例健康组群,用单分子免疫阵列技术 Simoa 分别检测神经细胞来源性外泌体及血浆中的 Tau 蛋白等相关分子。

实验结果


Tau 蛋白从小鼠脑部向血液的转移:下方A图表明 I125-Tau 从脑部逐渐清除消失;B图表明 I125-Tau 在血液中出现并逐渐积累;

相对健康组群与 AD 组群,PD 组群内 Tau 蛋白在外泌体内的含量显著升高;相对健康组群与 PD 组群,AD 组群内 Tau 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显著升高。

结论意义


脑部 Tau 蛋白在 PD 与 AD 患者中的清除机理不尽相同。PD 患者先经由神经细胞形成 Tau 蛋白外泌体包裹,再释放进入血液;AD 患者更依赖于 Tau 蛋白直接进入血液;

■ 区分 PD 患者应检测外泌体 Tau 含量指标;区分 AD 患者应检测血浆内 Tau 含量指标;

参考文献

[1] CNS tau efflux via exosomes is likely increased in Parkinson disease but not   in Alzheimer disease. Alzheimer’s& Dementia.

[2]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iology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Nature Reviews.

因子列表


诺禾致源提供下列细胞因子在外泌体、血浆、血清、房水等样品的 Simoa 技术超灵敏检测服务,详情请咨询公司驻地销售。

免疫定量事业部   李军辉丨文案

孙津津丨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