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们的身体都会出现一些气虚疲劳的山上的,那么你知道吗?继续疲劳这种现象给我们的心理带来的伤害也是比较多的,也是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改善身体去疲劳,保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的选择,这几个穴位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到底是哪几个穴位,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足三里穴的位置: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详见本文图解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足三里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足三里穴的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

【取穴技巧】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穴名解说】
【足三里穴】Zú sān lǐ(ST36),经穴名。《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
【名解】“足三里穴”,“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穴位含义】胃经气血在足三里形成较大的气血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足三里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胃肠虚弱、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瘿气、肠雷鸣、腹泻、便秘、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胃下垂、尿路感染、下肢不遂、高血压、肥胖、口臭等。
【功效作用】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保健原理】本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治疗范围很广,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长寿第一保健要穴。
【穴位配伍】足三里穴配天枢穴、三阴交穴、肾俞穴、行间穴,具有调理肝脾、补益气血的作用,主要治疗月经过多、心悸;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内关穴、具有和胃降逆、宽中利气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胃痛配伍穴位:足三里穴、滑肉门穴
疾病概述: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能症。也见于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
按摩顺序与技法: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盖骨正中央,轻抓膝盖。中指沿胫骨伸长,在中指尖水平画线,与食指方向延长线交汇处就是足三里穴。可采取按压的方式按摩1分钟,然后按摩滑肉门穴3分钟。

注意:揉按此处穴位时,有打隔、放屁,以及肠胃蠕动或轻泻等现象,都属于正常反应。
呕吐配伍穴位:中脘穴、缺盆穴、天突穴、内关穴、足三里穴、阳白穴、太冲穴
瘿气配伍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气舍穴、列缺穴、风池穴、天冲穴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早晨正准备出门,突然感到胃部抽搐,或者遇到胃腹闷胀、吐酸、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只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就能够达到治疗保健效果。

这个穴位有调节脾胃功能,补中益气,舒筋通络,强身健体的功效。平常对足三里穴进行刺激,按摩和拍打都可以,选择艾灸都是很好的方法,艾灸每天1~2次,每次约15~30分钟。
2、关元穴:
关元穴归属“任脉”,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等功效。关元穴的位置: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详见本文图解关元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关元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关元穴的位置】
【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
【快速取穴】仰卧位,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下向上2/5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②)。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穴名解说】
【关元穴】 Guān yuán(RN4),经穴名。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
【穴位含义】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被关卡不得上行。
(1)“关元穴”。“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本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

(2)“下纪穴”。“下”,指任脉的下部气血。“纪”,为头绪、整理之意。下纪名意指任脉上传的气血物质在此得到整顿。本穴为任脉水湿之气的降浊升清之地,任脉气血如同在此得到整顿一般,故名下纪。
(3)“次门穴”。“次门”,此是与石门穴相对而言。石门穴是任脉上行的水湿之气中滞重水湿的主要关卡,本穴相对于石门穴来说其关卡滞重水湿的功用则处于次要位置,故名“次门”。
(4)“三结交”。本穴位处腹正中线的隆起部位,在以脊骨为人体重力场中心的横剖面中其位最高,腹股沟处足三阴经及胃经热胀后的高温态湿热水气都会向本穴的方向聚集(热往上部、高处走),足三阴经及胃经有气血物质交于本穴,故名“三结交”。
(5)“丹田”。此为道家术语,道家称此部位为丹田,故名“丹田”。

(6)“大中极”。参看膀胱募中极穴之名解,本穴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比中极穴要高,故名大中极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大部分外走小肠经所处的天部层次,小部分循任脉上行。
【功能作用】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

【关元穴位的作用功效】
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功能作用】关元穴,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临床应用】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治疗功效】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 强壮穴:作为保健强身长寿穴,用灸法。
2. 诊生死:用指头按穴,如果指下感到无力空空,离手时,穴凹无弹力,胸下坚硬如石头,大限已到,活不久。
3. 助孕:子宫虚寒不孕者,要常灸此穴。

4. 补肾虚:脐下肾间之气藏于此穴。肾虚而腰酸或阳痿者,用灸法。
5. 治痛经:冰品引发的痛经,热敷或灸此穴。
6.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7. 治小肠病:因为小肠募穴,所以治小肠各种疾病。
8.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穴。
9. 治排尿不顺:灸后尿排顺,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拢空拍,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10.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剌激点,又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关元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荨麻疹、痛经、失眠等。

按摩关元穴的手法:用手掌根部推揉关元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改善痛经、失眠等。

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拔罐关元穴的方法:用气罐留罐关元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治疗失眠、痢疾、脱肛等。
3、气海穴:
气海穴归属任脉,有治疗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作用。气海穴的位置:肚脐下两指宽处。详见本文图解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气海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气海穴的位置】
【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肚脐下两指宽处。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气海穴。气海穴又称丹田,有种说法叫:气沉丹田。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向下量约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取关元穴,在关元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明显的酸胀感(图②)。

【穴位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穴名解说】
气海穴 Qì hǎi(RN6),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盲之原穴。别名: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下言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下气海。
【穴位含义】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
(1)“气海穴”。“气”,气态物也。“海”,大也。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穴”。气泽名意与气海同,泽指穴内的天部之气为混浊之状。

(2)“脖胦穴”。“脖”,脖子也。“胦”,中央也。脖胦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循腹正中线而行。
(3)“丹田穴”。此为道家术语,道家视脐下腹部为丹田,故名“丹田穴”。
(4)“下肓穴”。“下”,下部也。“肓”,心下肓膜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脂类物质。下肓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膏脂之物在此随水气的胀散而输向人体各部。
(5)“下言穴”。“下”,下部也。“言”,肺之声也。下言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凉性水气。
(6)“膊胦穴”。“膊”,大膀子也,肉之聚也,此指脾土。“胦”,中央也。膊胦名意指本穴的天部水气中亦含有一定的脾土尘埃。

(7)“季胦穴”。“季”,季肋也。“胦”,中央也。季胦名意指任脉的强劲之气由此亦会输向气血较少季肋部位。
《针灸资生经》:“气海者,盖人之元气所生也。”因与胸中气海(上气海)相对,故又名“下气海”。穴居腹部,为生气之海。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充盛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循任脉上传阴交穴。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气海穴位的作用功效】
治疗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作用功效】气海穴,补气益肾、涩精固本。
【气海穴位配伍】气海穴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气海穴配关元穴治产后恶露不止;气海穴配灸关元穴、膏肓穴、足三里穴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气海穴配关元穴、命门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 气海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气海穴配中极穴、带脉穴、肾俞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气海穴配三阴交穴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气海穴配关元穴、阴陵泉穴、大敦穴、行间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文献摘要】
《普济》: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灸百壮。今附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一切气疾,久不瘥皆灸之。
《图翼》:孕妇不可灸。
《图翼》:昔柳公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

关元穴的位置:位于肚脐眼正中下三寸;气海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肚脐正中下一寸半。治疗老年人五更泄,最好用艾灸法,一个穴位灸个三分钟左右或者上下不停的灸法,灸个五分钟,一天灸个一到两次都可以。也可以直接的用掌根按揉,这样可以把关元穴和气海穴一起按揉,省时又省力,还达到了治疗目的,一般揉个五分钟就可以。详见点击:缓解治疗腹泻的穴位》》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
【按摩的手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穴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气海穴是一个保健穴位,对男女都有好的保健作用。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针灸保健:气海是针灸保健要穴。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之功。常用的灸法有气海温和灸、气海隔姜灸和气海附子灸等。
1、气海穴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距气海穴约3cm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2、气海穴隔姜灸:取0.3~0.5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覆盖在气海穴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灸10次。
3、气海穴附子灸:取0.3cm左右厚的附子片,以水浸透后在中间用针刺数个针孔,放在气海穴上,于附片上置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施灸,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或稍有红晕为度。每次3~5壮,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现代也常用温灸器灸,可用灸盒置艾条或艾绒后放在气海穴上,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一灸程。也可每周施灸1~2次,长期应用。

气虚身体疲倦,平常也可以使用红参、黄芪、西洋参等药材泡水饮用,有很好的补气效果,提神抗疲劳。
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改善我们身体当中的这些气虚疲劳的症状,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的话也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的,按照上面所说的这样的方法来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非常好的效果,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健康长久才是最好的一种方式。